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长型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打造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展与提升,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当前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形势下,于生物学科教学中引入生长型课堂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实践价值。本文以高中生物为案例,通过分析生长型课堂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探究如何利用生长型课堂来促进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旨在更好培育学生生命观念。
【关键词】生长课堂;高中生物;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指的是学生对现实中的生命现象及相关现象予以解释之后的抽象。生长型课堂主要指的是师生生命成长及知识增长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生长型课堂的出发点和核心命题是尊重学生生长的需要和时机,不断地改造学生的生活经验,持续地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促进学生感知生命意义,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完成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生长课堂中学生生命观念形成的方法建议主要有:
一、组织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自我体验
实践活动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也是生长型课题中的重要组织形态。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提升。为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顺应和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高中生物学科教师一定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引入,在合适的生物学科课程中创设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实践活动中强化自我体验,促进学生自我的生命观念形成。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科必修3《生态环境的保护》中的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活动,来供学生在周末或课余时间来开展探究——围绕主题人口增长与土地开垦的关系、人口增长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人口增长与水资源的关系等主题(任选一)对你的家乡展开调研进行实践论证,以图片、数据和文字的形式来展示。这一实践活动能够指导学生去深入社会实践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信息来解答主题,去亲睹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口增长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生物学现象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学生的生命观念也在逐步养成。
二、链接生活资源 促进学生生命体验
生活资源是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究兴趣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生物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学生生命观念培养方面,教师一定要重视生活资源的引入。通过生活资源去建构生长型课堂,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从生活化资源中去理解生物现象、生物原理,在学生生活经验与生物学科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生命观念的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一步去感知生物学科中的生命观念,增强自身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科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资源来丰富学生对生命现象的体验和感知。如在评价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中的“自然界生物多元性的形成和生物的适应性与自然选择关系”时,教师可以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示大自然界中的相关生物图片(警戒色、保护色、拟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大自然的生物形态去尝试了解和探究两个生物学家的进化论观点。从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的大自然中真实的生物形态,促进学生去感知和体验。
三、引入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实验是理科学科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高中生物离不开实验,借助于生物實验,学生能够从真实的场景中去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探究生命的来源。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自行演示相关主题让学生去感知和体悟,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相关主题生物实验当中,并改进和优化生物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去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探究结果,解释疑惑。从点滴的细节观察和实验步骤与进程中去体验生命现象,感知生命奥秘,形成生命观念。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科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章节内容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简单有趣的探究性小实验,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从中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知识,增强他们对生命现象的探知,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即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A、B、C三个试管。每个试管中有一棵发芽的麦苗,且试管内装满相同的培养液。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布置实验探究主题——光合作用对植物生命的影响,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并在三天后的生物课堂中给出自己的观察答案。这一实验属于探究性的实验。即教师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观察来进行光合作用管理的探究。学生们开始认真阅读教材知识并积极查找资料,对“光合作用对植物生命的影响”这一主题实验进行具体的细节设计,并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命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答案。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来进行观测,教师做相应的实验指导与建议。通过这样一个探索过程中,学生对光合作用对植物生命的影响这一课题的认知更加深刻。
四、建立学习分层 提供个性体验指导
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体现。通过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来对班级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如综合水平优秀类型、综合水平中等类型、综合水平较差类型。通过分型分层来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如针对综合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认知生物学科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之后借助于实验演示、实践活动等逐步启发他们,让他们从中一步步去学习,去感知生物学科中的生命知识,去触碰并提升生命观念。而对于综合水平优秀类型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创设探究式的学习,以实验主题教学为例,让他们自行开展探究式的实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最终深化他们更高层次的生命观念认知,促进他们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总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感知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的内涵,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学有所获,最终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能力水平基础上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科必修3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类型来开展教学指导,帮助他们去认知和理解生物现象,去感知生命观念。植物生长素的发展过程中不少科学家都有严谨的实验论证,如达尔文实验、詹森拜耳温特实验。对于综合水平较差类型的学生而言,教师在讲授这一课中可以进行简单易懂的课堂导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的这个课题就能够解释“红杏出墙”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综合水平较差类型的学生去认真温习教材中的知识,并为他们设定学习目标——理解达尔文实验、詹森拜耳温特实验。而对于综合水平优秀类型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为他们设计难度更高的学习目标——理解达尔文实验、詹森拜耳温特实验,并结合教材知识,去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掌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并通过相关实验图片去反思达尔文实验的局限性。通过这样有难度差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设计,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生长型课堂对中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践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生长型课堂的打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中学生生命观念培育要求致力最佳生长型课堂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陆李华.循“生长”之道,从“原点”走向“远点”——例谈“生长课堂”的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0(03):34-37
[2]廖万东.高中生物课堂上贯彻生长教育的途径分析[J].南国博览,2019(09):218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江苏 南通 226600)
【关键词】生长课堂;高中生物;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指的是学生对现实中的生命现象及相关现象予以解释之后的抽象。生长型课堂主要指的是师生生命成长及知识增长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生长型课堂的出发点和核心命题是尊重学生生长的需要和时机,不断地改造学生的生活经验,持续地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促进学生感知生命意义,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完成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生长课堂中学生生命观念形成的方法建议主要有:
一、组织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自我体验
实践活动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也是生长型课题中的重要组织形态。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提升。为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顺应和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高中生物学科教师一定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引入,在合适的生物学科课程中创设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实践活动中强化自我体验,促进学生自我的生命观念形成。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科必修3《生态环境的保护》中的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活动,来供学生在周末或课余时间来开展探究——围绕主题人口增长与土地开垦的关系、人口增长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人口增长与水资源的关系等主题(任选一)对你的家乡展开调研进行实践论证,以图片、数据和文字的形式来展示。这一实践活动能够指导学生去深入社会实践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信息来解答主题,去亲睹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口增长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生物学现象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学生的生命观念也在逐步养成。
二、链接生活资源 促进学生生命体验
生活资源是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究兴趣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生物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学生生命观念培养方面,教师一定要重视生活资源的引入。通过生活资源去建构生长型课堂,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从生活化资源中去理解生物现象、生物原理,在学生生活经验与生物学科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生命观念的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一步去感知生物学科中的生命观念,增强自身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科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资源来丰富学生对生命现象的体验和感知。如在评价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中的“自然界生物多元性的形成和生物的适应性与自然选择关系”时,教师可以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示大自然界中的相关生物图片(警戒色、保护色、拟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大自然的生物形态去尝试了解和探究两个生物学家的进化论观点。从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的大自然中真实的生物形态,促进学生去感知和体验。
三、引入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实验是理科学科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高中生物离不开实验,借助于生物實验,学生能够从真实的场景中去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探究生命的来源。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自行演示相关主题让学生去感知和体悟,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相关主题生物实验当中,并改进和优化生物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去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探究结果,解释疑惑。从点滴的细节观察和实验步骤与进程中去体验生命现象,感知生命奥秘,形成生命观念。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科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章节内容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简单有趣的探究性小实验,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从中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知识,增强他们对生命现象的探知,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即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A、B、C三个试管。每个试管中有一棵发芽的麦苗,且试管内装满相同的培养液。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布置实验探究主题——光合作用对植物生命的影响,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并在三天后的生物课堂中给出自己的观察答案。这一实验属于探究性的实验。即教师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观察来进行光合作用管理的探究。学生们开始认真阅读教材知识并积极查找资料,对“光合作用对植物生命的影响”这一主题实验进行具体的细节设计,并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命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答案。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来进行观测,教师做相应的实验指导与建议。通过这样一个探索过程中,学生对光合作用对植物生命的影响这一课题的认知更加深刻。
四、建立学习分层 提供个性体验指导
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体现。通过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来对班级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如综合水平优秀类型、综合水平中等类型、综合水平较差类型。通过分型分层来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如针对综合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认知生物学科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之后借助于实验演示、实践活动等逐步启发他们,让他们从中一步步去学习,去感知生物学科中的生命知识,去触碰并提升生命观念。而对于综合水平优秀类型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创设探究式的学习,以实验主题教学为例,让他们自行开展探究式的实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最终深化他们更高层次的生命观念认知,促进他们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总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感知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的内涵,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学有所获,最终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能力水平基础上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科必修3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类型来开展教学指导,帮助他们去认知和理解生物现象,去感知生命观念。植物生长素的发展过程中不少科学家都有严谨的实验论证,如达尔文实验、詹森拜耳温特实验。对于综合水平较差类型的学生而言,教师在讲授这一课中可以进行简单易懂的课堂导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的这个课题就能够解释“红杏出墙”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综合水平较差类型的学生去认真温习教材中的知识,并为他们设定学习目标——理解达尔文实验、詹森拜耳温特实验。而对于综合水平优秀类型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为他们设计难度更高的学习目标——理解达尔文实验、詹森拜耳温特实验,并结合教材知识,去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掌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并通过相关实验图片去反思达尔文实验的局限性。通过这样有难度差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设计,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生长型课堂对中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践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生长型课堂的打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中学生生命观念培育要求致力最佳生长型课堂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陆李华.循“生长”之道,从“原点”走向“远点”——例谈“生长课堂”的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0(03):34-37
[2]廖万东.高中生物课堂上贯彻生长教育的途径分析[J].南国博览,2019(09):218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江苏 南通 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