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应该从以下五点进行高效的赏析:感受诗歌中作者的形象;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感情;品味诗歌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深远的意境;了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法。
关键词: 古诗文 高效赏析 五个方面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诗词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横贯中国文学的广袤星空。如此宝贵的遗产,需要我们赏析、传承。应该怎样赏析古诗文呢?《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进行高效赏析。
一、感受诗歌中作者的形象
要想初步感受诗歌中作者的形象,首先要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诗人的情感被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触动的,便会借助于形象的语言抒发出来而成为诗,因此,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形象和思想内容。如学习《归园田居》时,先向学生介绍陶渊明是东晋伟大的田园诗人,二十九岁出仕后,曾有过几次仕隐反复;最后一次做了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由于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而解印绶去职。他向往着自由、宁静、恬适的田园生活。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感受诗歌中作者的形象和内容。其次要诵读吟咏。就是要认真地做好音读、意读、情读和美读。音读,就是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意读,就是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诵读;情读,就是在音读、意读的基础上,联系诗人的思想、生平和创作背景,尽可能地融入诗人的情感之中,以便富有感情地诵读;美读,就是要深刻领会古诗词中的情感,体会它的艺术手法,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读出音乐般的美来。
二、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感情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边塞诗:盛唐时期居多,豪迈奔放,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概括起来常见以下几类: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长亭送别等。
三、品味诗歌中优美的语言
古诗词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语言,它更形象精练,更富有色彩感、节奏感和动态感。欣赏古诗词,无论是诵读吟咏,还是解读意象,赏析意境,都要对语言进行反复揣摩,仔细品味。要抓住诗中的妙字佳句,从字里行间去发现诗人遣词造句的匠心,去努力地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盎然意趣,只有这样,才能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领会诗人的艺术风格,进而感受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享受到诵读古诗词的快乐。品味语言可以从修辞角度出发,也可以从炼句角度出发。如以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为例:诗人采用了象征、拟人的手法,“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再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灰的月光一起洒落人间。既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又品味到古诗词的语言美。
四、体会诗歌中深远的意境
体会诗歌中创造的意境,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人在创造意境时,或侧重于写景、或侧重于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但都要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因此,只有把握景与情的联系,才能入境。当我们读陶渊明的《饮酒》时,都会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所吸引,通过联想和想象,在我们面前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厌倦官场生活的诗人回归田园后,兴致勃勃地“采菊”,无意中看见了南山。“悠然”二字暗示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追求恬静安宁的心情,从“菊”的高洁品质中我们还能联想到诗人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当堂作画,以理解古代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还可用换位法,把自己当成诗词的作者,想象自己面对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和体会。
五、了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法
首先是语言表达,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其次是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设问、用典、互文、双关等。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借代,使语言简练、含蓄。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比拟,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设问,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用典,用来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理想等,或是为了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
最后是表现手法,常见的有铺陈、渲染、烘托、想象、联想、象征、抑扬变化、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例如:虞世南的《蝉》中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又如: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采用了想象、用典。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
总之,古诗词高效赏析的要旨是:首先要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再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一是对上下文有关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二是要联系作者或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三是要善于抓住诗句的特点有什么作用;四是表达什么情感。多层面、多角度去欣赏,只要勤于读书,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赏析方法,再加上自身的知识储备,古诗词赏析就会游刃有余。
关键词: 古诗文 高效赏析 五个方面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诗词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横贯中国文学的广袤星空。如此宝贵的遗产,需要我们赏析、传承。应该怎样赏析古诗文呢?《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进行高效赏析。
一、感受诗歌中作者的形象
要想初步感受诗歌中作者的形象,首先要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诗人的情感被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触动的,便会借助于形象的语言抒发出来而成为诗,因此,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形象和思想内容。如学习《归园田居》时,先向学生介绍陶渊明是东晋伟大的田园诗人,二十九岁出仕后,曾有过几次仕隐反复;最后一次做了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由于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而解印绶去职。他向往着自由、宁静、恬适的田园生活。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感受诗歌中作者的形象和内容。其次要诵读吟咏。就是要认真地做好音读、意读、情读和美读。音读,就是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意读,就是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诵读;情读,就是在音读、意读的基础上,联系诗人的思想、生平和创作背景,尽可能地融入诗人的情感之中,以便富有感情地诵读;美读,就是要深刻领会古诗词中的情感,体会它的艺术手法,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读出音乐般的美来。
二、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感情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边塞诗:盛唐时期居多,豪迈奔放,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概括起来常见以下几类: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长亭送别等。
三、品味诗歌中优美的语言
古诗词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语言,它更形象精练,更富有色彩感、节奏感和动态感。欣赏古诗词,无论是诵读吟咏,还是解读意象,赏析意境,都要对语言进行反复揣摩,仔细品味。要抓住诗中的妙字佳句,从字里行间去发现诗人遣词造句的匠心,去努力地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盎然意趣,只有这样,才能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领会诗人的艺术风格,进而感受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享受到诵读古诗词的快乐。品味语言可以从修辞角度出发,也可以从炼句角度出发。如以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为例:诗人采用了象征、拟人的手法,“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再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灰的月光一起洒落人间。既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又品味到古诗词的语言美。
四、体会诗歌中深远的意境
体会诗歌中创造的意境,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人在创造意境时,或侧重于写景、或侧重于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但都要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因此,只有把握景与情的联系,才能入境。当我们读陶渊明的《饮酒》时,都会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所吸引,通过联想和想象,在我们面前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厌倦官场生活的诗人回归田园后,兴致勃勃地“采菊”,无意中看见了南山。“悠然”二字暗示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追求恬静安宁的心情,从“菊”的高洁品质中我们还能联想到诗人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当堂作画,以理解古代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还可用换位法,把自己当成诗词的作者,想象自己面对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和体会。
五、了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法
首先是语言表达,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其次是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设问、用典、互文、双关等。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借代,使语言简练、含蓄。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比拟,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设问,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用典,用来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理想等,或是为了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
最后是表现手法,常见的有铺陈、渲染、烘托、想象、联想、象征、抑扬变化、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例如:虞世南的《蝉》中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又如: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采用了想象、用典。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
总之,古诗词高效赏析的要旨是:首先要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再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一是对上下文有关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二是要联系作者或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三是要善于抓住诗句的特点有什么作用;四是表达什么情感。多层面、多角度去欣赏,只要勤于读书,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赏析方法,再加上自身的知识储备,古诗词赏析就会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