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知识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得到的能力锻炼也是其他相关学科所需要的。但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教几乎成了教育界公认的事实。为使物理教学情景化、人文化,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策略。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寻找到这个策略提供了导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展和培养多种智能,而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本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角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物理学使用数学作为工具,是一门定量的科学。它研究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服务。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对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同等的注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又体现物理教学的特色,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应提出哪些要求,下面笔者着重就八种智能中的语言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两个方面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培养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准确表达物理概念、叙述物理规律、说明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物理名词等方面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往往顾此失彼、漏洞百出。例如高一学生在说(写)“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误为“均变速直线运动”,高二学生将“干涉”、“衍射”错写成“干射”、“衍涉”。这种在物理课上出现的语言问题,多属于笔误,并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给学生纠正几次就能解决了。但在语误的背后,是否反映了学生的理解问题呢?如果是理解问题,就属于语言智能范畴,应当在“纠错”的过程中,既发展其语言智能,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在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时,往往简单地说成F=ma(正确表述: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和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而不是从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的相关因素去说明,这就是语言智能有所缺陷的表现。
  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流畅。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阐明概念、叙述规律,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时必须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例如,将“匀速直线运动”简写为“匀直运动”就不够规范。教师流畅的表达、抑扬顿挫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调,不仅能顺利表达出教学内容,同时还给学生一种愉悦的美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不是还定位于教师传授,因而应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尽量把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比如一些概念(以匀速直线运动概念为基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超重概念为基础的失重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教师的工作仅是引导、补充和评价。又比如说一些简单规律,像“磁场”一章中有实验基础的“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地交给学生去做,然后表述实验现象和自己得出的结论,虽然这要多用一点时间,但换来的是学生语言智能的逐步提高,并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这是值得的。
  3.适当留一些非书面形式的课外作业。例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学生放学后回家乘坐电梯,体会电梯运动方向不同时的感受,并记录下来。这种“在做中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使学生真正做到“视、听、动”总出击,手脑并用。再如,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一册实验修订本的必修教材中共有14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成读书笔记。这些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加深了印象,通过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来达到物理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中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
  
  视觉-空间智能在物理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观察对物理学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摆动的吊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牛顿通过对月球、行星等运动的观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研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课上,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现在的学生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具有高度视觉化的倾向。幻灯片、投影片和录像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如果学生在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能由被动的观察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教学起点就比较高了。
  “观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看”。脑科学揭示,人在感知事物的同时也在理解事物,并不是感知在前理解在后,思维与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视觉—空间智能的重要依据。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开发学生的视觉智能,便成为提高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比如有一幅大象的图片,粗略地看,与一般的大象图片并无不同。仔细观察,才发现大象的腿画得不对。事实上,能发现图画的错误,就是经过了提取、重现、比较、鉴别等复杂的大脑活动。正是伴随着大脑的这些活动,学生的学习才得以进行。可见,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和17世纪科学家伽利略观察同样物体的运动却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原因是二者观察的深度不同。那么教师对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有哪些具体要做的事情呢?
  1.多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增加演示实验或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布置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验,实验中要求学生手做、眼看、耳听、脑想,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是听?是看?是感受?在看、听和操作时想到了什么?)。培养正确有序的科学观察方法,观察事物的规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
  2.要求学生多用图示法展示物理过程。初中学生通过观察滑轮组的绕线方法,看清线的头和尾,应该能够在纸上做出绕线图。高中学生更应该在物体受力图、运动过程分析图上加强训练。类似的还有光学中规范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螺线管绕线图和磁场分布图等。
  3.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中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高中物理“磁场”和“电磁感应”章节中涉及的“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都是以“上”、“下”、“里”、“外”、“左”、“右”等空间概念为基础的。教师在讲解上述方位词时应辅以必要的实物,以便学生在大脑中能存储形象化的语义编码。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建工中专)
  (责任编辑:张友洁)
其他文献
目的:复习13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结果。方法: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3例上述病例,术前经CT、MRI及脑血管造影以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血供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13例中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选用单侧额下或双侧额底入路。对较大的肿瘤宜先分块或囊内切除部分肿瘤之后,再分离瘤之被膜及其周围结构的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