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的美术教育,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学校设置的造型课程、应用课程等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基础理论课程美术欣赏,其重要性往往被大家所忽略,许多学生有重技巧轻理论的倾向,有上不上无所谓的态度。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如下:
【关键词】中职教育;美术欣赏课;教学体会
美术欣赏作为基础理论类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塑造健康的审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下面我就上好美术欣赏课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活动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要求教师挖掘的。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一人独讲,“满堂灌”,单纯理论的讲解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教学也很累,教学效果不明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其实,单纯地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会被打压直至丧失,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毫无乐趣可言。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我们可以从著名美术大师的生平着手,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大师的生活状态来分析他们的作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尝试让学生分组讨论,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适当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评和总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形成教与学良性互动的教学氛围,彻底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们美术小组的同行们在美术课堂上,重视学生在说(口头评价)、写(书面评价),甚至表演(模仿作品中人物动态、神态)的方式等参与课堂,调节课堂气氛,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是不错的做法。
二、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教学内容要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作重点讲解,并逐渐展开。根据教学目标尝试拟定几个问题(分论点),结合课文内容由学生思考后回答总结,最后完成目标(总论点)。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一般都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各自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和专业的关系上去理解,也就是说要根据素材、知识的内容和专业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这种从学生的专业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实际上也是广义上的因材施教。教学的内容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收集课外的与美术相关的作品进行评价,得出某种结论,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发挥出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学校应提供一切平台,让师生热爱美术这门课程
多功能的美术专业教室、图书馆美术图书、校园美术文化等,是学生汲取美术营养的必要条件。当今时代,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引入和应用是最为普遍的,具有高效率、大容量、良好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和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有利于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课外可以通过网络和老师交流,探讨学习体会。而在创建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许多学校还是不能实现,这样严重影响美术欣赏教学。美术欣赏教材内汇集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确实值得青少年去选修,而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时又有局限性,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欲望,有的看了之后就乏味了。在课堂互动教学之余可以采用推荐书籍阅读、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有图文并茂的专业书刊,老师要对阅读的方法加以引导,要求写出阅读感受,勤做笔记。另外,学校经常举办书画作品展览,黑板报、手抄报评比、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并进行橱窗展示,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并指导这些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在活动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良好的艺术氛围本身就是很好的美育环境。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美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试题考核的局限性,一张试卷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美术修养。一般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记录、课堂表现(提问)、作业考试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其中作业考试成绩占40%,其他几项各占20%。从这几个方面加以量化打分,肯定有合理性。当然,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不局限于分值,分值虽然最直接明了,但并不是最终结果,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这一点一开始就要跟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关注与重视这一课程。
五、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校本课程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
本地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尝试查找乡土人文自然景观素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兴化,热爱家乡的名人、学者、自然美景,了解兴化的自然资源特色,探究生态开发的价值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日益浓厚,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很快。
总之,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 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存在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教师需要选择重点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校更要提供一切可能,使教师与学生乐于“教与学”,从而使美术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中职教育;美术欣赏课;教学体会
美术欣赏作为基础理论类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塑造健康的审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下面我就上好美术欣赏课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活动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要求教师挖掘的。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一人独讲,“满堂灌”,单纯理论的讲解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教学也很累,教学效果不明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其实,单纯地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会被打压直至丧失,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毫无乐趣可言。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我们可以从著名美术大师的生平着手,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大师的生活状态来分析他们的作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尝试让学生分组讨论,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适当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评和总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形成教与学良性互动的教学氛围,彻底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们美术小组的同行们在美术课堂上,重视学生在说(口头评价)、写(书面评价),甚至表演(模仿作品中人物动态、神态)的方式等参与课堂,调节课堂气氛,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是不错的做法。
二、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教学内容要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作重点讲解,并逐渐展开。根据教学目标尝试拟定几个问题(分论点),结合课文内容由学生思考后回答总结,最后完成目标(总论点)。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一般都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各自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和专业的关系上去理解,也就是说要根据素材、知识的内容和专业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这种从学生的专业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实际上也是广义上的因材施教。教学的内容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收集课外的与美术相关的作品进行评价,得出某种结论,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发挥出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学校应提供一切平台,让师生热爱美术这门课程
多功能的美术专业教室、图书馆美术图书、校园美术文化等,是学生汲取美术营养的必要条件。当今时代,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引入和应用是最为普遍的,具有高效率、大容量、良好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和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有利于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课外可以通过网络和老师交流,探讨学习体会。而在创建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许多学校还是不能实现,这样严重影响美术欣赏教学。美术欣赏教材内汇集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确实值得青少年去选修,而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时又有局限性,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欲望,有的看了之后就乏味了。在课堂互动教学之余可以采用推荐书籍阅读、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有图文并茂的专业书刊,老师要对阅读的方法加以引导,要求写出阅读感受,勤做笔记。另外,学校经常举办书画作品展览,黑板报、手抄报评比、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并进行橱窗展示,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并指导这些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在活动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良好的艺术氛围本身就是很好的美育环境。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美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试题考核的局限性,一张试卷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美术修养。一般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记录、课堂表现(提问)、作业考试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其中作业考试成绩占40%,其他几项各占20%。从这几个方面加以量化打分,肯定有合理性。当然,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不局限于分值,分值虽然最直接明了,但并不是最终结果,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这一点一开始就要跟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关注与重视这一课程。
五、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校本课程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
本地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尝试查找乡土人文自然景观素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兴化,热爱家乡的名人、学者、自然美景,了解兴化的自然资源特色,探究生态开发的价值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日益浓厚,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很快。
总之,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 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存在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教师需要选择重点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校更要提供一切可能,使教师与学生乐于“教与学”,从而使美术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