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探析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21年7—8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成立和党的“初心”的诞生,同时也围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在今天的新时代条件下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有着四点重要现实启示:一是必须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二是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是必须重视党员质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四是必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一百年奋斗历程之时,重温党的一大所提出的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理论,对新时代条件下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共一大;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密切联系群众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6-0073-03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1]345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对一个人来讲是如此,对一个政党来讲也是如此。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无论走出多远都不能忘记最初为了什么而出发,都不应该忘记曾经走过的道路。
  作为已经走过百年历程的当代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和未来的前进道路上应经常回首“初心”、回望过去所走过的道路,并不断总结好、运用好历史经验以指导未来的实践。
  1921年7月23日至8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中共一大,下同)在上海和浙江嘉兴举行(7月23日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召开第一次会议,8月3日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而关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共一大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见诸大会所通过和起草的三个文件,即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纲领》(即“《纲领》”,下同)、党的第一个决议《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即“《决议》”,下同)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草案(即“《宣言》”,下同)之中,对今天新时代背景下的全面从严治党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启示一:必须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中共一大所通过的《纲领》的正文共十五条(其中第十一条缺失),这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个纲领,虽然在语言组织上比较简单但是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纲领》的第一条规定:“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3《纲领》的第二条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的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2]3在《纲领》的这些内容之中虽然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字样,但是却句句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内涵。在大会期间,与会代表们在党的组织原则、党与别党的关系、党的现阶段斗争目标和策略等问题上产生了一些争论,而且有的争论还十分激烈,但是“在党的性质和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等基本问题上,还是取得了一致”[3]20。
  此外,中共一大所讨论的《宣言》也内在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由于种种原因,中共一大所讨论的《宣言》草案后来遗失了,但是大会的出席者和亲历者、上海代表李达对这个《宣言》做了相关的回忆。李达回忆道:“这宣言有千把个字,前半大体抄袭《共产党宣言》的词句,……工人阶级受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已陷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只有自己起来革命,推翻旧的国家机关,建立劳工专政的国家,没收国内外资本家的资产,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得到幸福生活。……宣言最后以‘工人们失掉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一句话结束。”[4]18-19李达的回忆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等被明确地载入到了《宣言》之中。
  总而言之,无论是《纲领》还是《宣言》都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指导思想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理论的先进性与其产生的时间、地点没有必然联系,评判一种思想理论是否先进、是否具有现实价值不能简单地以其产生的时间早晚或具体地点为标准。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但是在今天却并没有过时,而是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战斗力,其立场、观点、方法依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即将马克思主义明确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在此后近百年历程中,虽然歷经曲折甚至磨难,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从未有过动摇或放弃。而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依然需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所谓“指导思想多元化”。这既是“不忘初心”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346
  当然,和党成立之时相比,今天的时势、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作为社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当前和未来,全体党员必须始终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就当前来讲则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指导思想层面上始终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
  二、启示二: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包括“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两个方面。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将“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写入党章是在1927年6月,但是民主集中制却滥觞于1921年的中共一大,民主集中制的一些元素在中共一大上即有了体现。在中共一大上,可以说既有民主也有集中统一。
  第一,关于民主。根据大会所通过《纲领》的内容来看,其鲜明地体现了党内民主的精神内涵。《纲领》的第七条和第九条规定:“凡有党员五人以上的地方,应成立委员会。……(党员——引者加)超过三十人的,应从委员会的委员中选出一个执行委员会。”[2]4《纲领》的第十五条规定:“本纲领须经全国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代表同意,始得修改。”[2]5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其党规党法之中确立了民主的原则、确立了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的举措。
  第二,关于集中统一。正如上文所讲,在中共一大上,与会代表们就党的组织原则问题产生了争论,而争论的焦点则在于“到底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有严格组織纪律的战斗力很强的无产阶级政党,还是仅仅作为一个松散的、可以争论不休的自由团体”[3]18。经过讨论之后通过的《纲领》规定:“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的地方组织中党员人数多时,可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严格监督。……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2]3-4除此以外,《纲领》还分不同的情况对党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党的干部的配置做了相关规定。这些规定表明与会者最终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应该成为一个松散的团体,而应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团结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大会本身来看还是从大会所通过的相关文件来看,在中共一大上确实已经有了很多民主集中制的元素,特别是《纲领》中的一些内容“初步包含了后来概括的‘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基本内容”[4]171。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条重要经验和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伟大梦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未来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的道路上,党和人民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这是不能回避的。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和超过14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国情复杂,而且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关口,一个组织松散、力量分散的执政党不可能带领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好、运用好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保持全党的集中统一、同时在集中统一的指导下发扬民主,使党内既有统一意志又有生动活泼的氛围,使党始终成为一个团结统一的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整体、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启示三:必须重视党员质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环境十分复杂。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纷纷登台亮相,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先进的、落后的思想和学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这就对中国共产党提高自身建设质量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和很严的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党员质量,当然也必须要把好“入口关”而不能不加分别地把什么人都吸收进党内。
  这一点在中共一大上引起了与会者们的高度重视。中共一大特别重视党员的质量,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3]21。大会所通过的《纲领》明确规定“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2]3。并规定申请入党的人“不得具有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5]。《纲领》的第五条还对入党程序做了专门且严格的规定:“候补党员必须接受其所在地的委员会的考察,考察期限至少为两个月。考察期满后,经多数党员同意,始得被接收入党。如该地区设有执行委员会,应经执行委员会批准。”[2]4这就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对入党的条件、程序都做了比较严格的要求,规定了什么人可以入党、怎样入党而什么人不可以入党,虽然此时还没有做出更为详尽的规定,而且也没有涉及“党员的退出”等问题,但是可以说已经为保持党员队伍的质量确立了思想要求、提供了组织保障。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党情和百年前的建党之时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共计拥有9 191.4万名分布于各行各业的党员和468.1万个基层组织;“党员”部分在党内的根本大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也已经成为了单独的一章,而且在内容上也已十分完善,关于入党条件、发展转正、权利义务以及退党等都有了详细的规定。此外,《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也已于2014年6月完成了“转正”。然而,无论党情如何变化,重视党员质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都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课题。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党面临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党员队伍建设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故依然要严格执行相关党内法规,继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并“畅通出口”。坚持“扶歪树、治病树、拔烂树”,将不符合条件之人拦在门槛之外,对不合格党员加强教育,并将腐化堕落分子坚决清除出去,让不符合条件的人“进不来”,让达不到标准的人“退出去”。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既是继承与发扬党的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之举。
  四、启示四:必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在中共一大上,一些与会代表在报告地方工作时就谈到了组织工人和开展工人运动的相关问题(包括建立工会、开办工人学校等);而开展工人运动也是中共一大所通过的《决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决议》对“开展工人运动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定”[6]。《决议》的第一条指出:“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拥有会员二百人以上方能成立工会,而且要至少派我党党员二人到该工会去工作。”[2]6《决议》的第三条对开办工人学校做了相关规定:“工人学校应逐渐变成工人政党的中心机构,……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2]7《决议》的第四条对成立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做了相关规定:“成立这种机构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工人,使他们在实践中去实现共产党的思想。”[2]7这些都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注意与自身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工人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同时更表明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学人俱乐部”或“学术社团”,而是一个将自身与人民大众利益紧密相连的革命政党。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同时也是自党成立之时就确立起来并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近代中国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浪潮中,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革命岁月、建设时期和改革年代,而贯穿百年历程的重要一线就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历史。和百年前的建黨之时相比,今天的“人民”和“群众”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党的立场、宗旨和优良作风也没有改变,而且还必须要长期坚持和保持。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面向未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征程中,党必须要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也必须要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一切脱离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跳出历史周期率、避免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各国共产党的历史悲剧。
  五、结语
  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够更好地吸收外来并面向未来。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初心”产生于党的一大,而党的建设也始于党的一大,党的一大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均有涉及。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和1921年时相比都已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无论时代背景如何发展变化、无论客观环境如何风云变幻,党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初心”,也不应该对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视而不见,而是必须要善于从历史中特别是从自身发展的历史中摄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一百年奋斗历程之时,回眸“红船启航之时”、重温党的一大所提出的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理论,对新时代条件下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一九二一—一九二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姚桓,李娜,张惠舰.从党章发展看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4]一大回忆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0.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38.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68.
其他文献
制度意识是发挥制度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制度意识受制于制度、制度相关人以及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制度本身合法公正、操作有据、结构清晰,制度相关人普遍具有深度认同感、
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民法典》保留了2017年《民法总则》新增的胎儿权益保护条款,该条明确为胎儿的继承,接受赠予两项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规定在继承、接受赠
“五礼”制度是《周礼》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不同于前代礼仪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礼制度是一个不断丰富、逐步成型的新制度体系,为后代隋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联防联控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成为我国抗疫实践中的一大亮点。根据疫情中联防联控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实践中暴露的短板,“以疫情防控为契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形成长效城市社区治理机制,成为今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方向。  关键词:疫情防控;城市社区治理;城市社区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上的满足已不再是人们的首要期盼,而精神上的享受正逐渐成为人们的首要追求,在此情境下,给予人们精神美感享受的室内设计行业的出现成为必然。然而,我国现有的著作权保护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室内设计作品处于随时被侵权的高风险境地。具体而言,由于立法规定的滞后,导致在确定室内设计作品的权利保护基础时,出现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分歧。此种分歧的存在,将不利于相关主体的利益维护,因此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反贫困的百年历程中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反复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提出开发扶贫、救助扶贫、精准扶贫,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贫困理论,彰显了人民立场、时代精神和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启发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領导奠定了反贫困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确保了反贫困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反贫困的根本方法,各方力量的广泛动员构建了
摘 要: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与普及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在环境的转向,这种转向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结构相冲,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研究这一转向过程及其原因,指出由此带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困境,并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进路,有助于有效抵御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现代化以智能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化科技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使得包括期刊、报纸等在内的传统纸质出版物的发展,受到强烈冲击。如何在信息现代化环境下,寻求纸质出版物的发展出路,是当前新闻出版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结合当前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大背景,笔者提出三个要点来把握传统出版物的发展路径:结合传统媒体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纸质出版物的专
摘 要: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基础,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战斗堡垒和力量源泉。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着组织建设实效需要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支部管理亟待增强等问题。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干部队伍建设、规范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管理,进一步巩固高校基层党建在各项工作中的引领和指
摘要: 文章模仿蛛网中包含不同结构的蛛丝,采用离心-静电纺丝法制备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U-PET)复合纤维膜作为柔性基材,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导电介质,制备出兼具高弹性、高灵敏度的可拉伸复合纤维膜。不同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膜既能感知人体微小的动作变化,也可响应大幅度的肢体动作。经过一系列的性能测试表明,复合纤维膜断裂伸长率高、响应时间快、稳定性好、回复能力强、压力测试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