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基层角色定位、工作适应、熟人社会、职业发展四个方面出发,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角色定位 工作适应 熟人社会 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专指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主要是指挑选的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到农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 。
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带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图,因此一般都要求选聘的大学生们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较浓厚的创先争优意识、较突出的综合素质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等。
二、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角色定位问题。
大学生由其作为一个高校毕业生的身份转变成为广大农村干部中的一员,决定了应该对他们的特殊身份进行定位研究,并在这个基础上能动地承担赋予他们的责任 。
目前,大部分的村官被认为是“临时工”,是组织上直接派遣下来的外村成员。对村民与村干部来说,他们是陌生的。此外,一些村干部认为大学生入村只是一个“包装过程”,并不希望他们过多地参与村务,大部分村官没有明确的具体任务或者只当一个办事员使用,大多是处理一些琐事。大学生村官变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一个尴尬角色。因此,对大学生村官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确切的身份,尴尬的身份妨碍了他们在农村工作的有效开展 。
(二)工作适应问题。
目前,有一部分报考村官的同学只是把这两年时间当做过渡或跳板,他们并没有做好真正服务农村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村官表示,他们在学校所学的只是,在当村官期间所用到的比较少,且发挥的作用不大。并且,他们在学校,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关于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当好村官的培训,最多也是在入选后接受一些理论培训或上一些经验传授的课程等。因此,对于这些年轻的村官来说,他们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并不能很快的适应。
(三)“熟人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仍然保持着熟人社会的面貌,排外性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村民们跟本村的人相处融洽,相互之间也非常的宽容。但是,一但有外部插入人员,他们就对这些外来人员产生逆反心理。现代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公平等理念,要深入到农村社会中,要介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事务对他们来说显得异常艰难 。因此,怎样才能在坚定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的同时又能兼顾农村地区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村官们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考验。
(四)职业发展问题研究。
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在村官任期结束后,所面临的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职业发展问题。一部分的大学生村官表示,他们并没有对村官任期接受后的未来进行职业规划,这就导致了他们在2年后面临的择业和就业的困难。国家虽然有对大学生村官的出路给了5个方向,但大部分人还处于观望的状态,缺乏主动性。此外,在任期中,村官们自身能力的提升毕竟有限,在任期结束后,仍旧面临着百万大军的就业形势。而国家对于结束任期的村官,给予的政策支持毕竟不多,大学生村官创业机制尚未建立,扶持政策也并没有很完善。因此,大学生村官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科学定位基层角色。
合理定位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必须从 “培养人”这个根本目的出发,努力使农村基层成为其成长的沃土 。首先,大学生村官们要明确自己是村民中的一员。当大学生把自己当做是一个村民,农民才会认同他们的身份,把他们当做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人时,大学生们就顺利实现了角色转换。其次,要明确好服务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资源筹措者等角色职能 。将大学生定位在一个基层服务者的身份上,并且让其做好作为一个新一代有知识的、最接近农民的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的言行最容易获得村民的信任。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应更多地是扮演服务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资源筹措者的角色,将其所学知识尽可能的利用到农村,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观念与经济水平,为当地农村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适应能力。
加强大学生村官内容培训对大学生们到农村后的工作适应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培训。现在,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是直接从学校进入农村,并没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了解农村、适应农村。大学生们对农村的生活产生不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因此,应对大學生进行心理培训与辅导,使其能够更快地从心理上融入农村生活。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入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更加系统与具体,而不是只是通过简单的讲解和经验介绍。最后,学校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新课程,教授关于农村实际的课程并突出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这样就为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提前做好了准备,也使其更容易适应农村工作。
(三)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同。
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最重要的是村民对他们的认同。首先,应提高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复杂情况的适应能力。大学生们在任职前应主动去了解所在农村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该村的风俗习惯与民约等内容。其次,村干部可以主动为大学生入村提供帮助,加强村民们对大学生的认同。村“两委”班子可以挑选一些熟悉农村工作情况且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际的指导,为他们详细讲解处理农村“熟人社会”各项事务的技巧和方法。其次,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支持力度,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参与到决策中。同时,可以制定与实施农村政策,树立大学生村官们的威信,减少农村“熟人社会”带来的复杂环境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不利影响,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再次,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要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村务。
(四)优化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对策。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关系着村官政策是否能够顺利、持久、稳定的运行。
首先,大学生村官们要摆正心态,进行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关系着大学生村官们以后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在选择村官这个职位前就应慎重考虑是否符合自身期待,在就职后就要做出职业规划,为自己任期结束后寻找一条符合自己期望的出路。其次,大学生在任职中,应主动为外界联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并且为自己建立人脉关系,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后,国家应为大学生村官建立退出机制,并鼓励地方政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就业提供财力、物力以及政策支持。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 〕18 号,2008-4-11.
马德峰.大学生“村官”基层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1):70-74.
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建设[J].当代政治,2009(1):21-24.
王兆萍,罗文映. 大学生村官政策建立的理论基础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2):138-141.
何淑明. 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反思广西社会科学,2011(9):154-156.
马德峰.大学生“村官”基层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01):70-72.
陈香宇,杨晓昕.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情,2013(19):103.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角色定位 工作适应 熟人社会 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专指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主要是指挑选的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到农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 。
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带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图,因此一般都要求选聘的大学生们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较浓厚的创先争优意识、较突出的综合素质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等。
二、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角色定位问题。
大学生由其作为一个高校毕业生的身份转变成为广大农村干部中的一员,决定了应该对他们的特殊身份进行定位研究,并在这个基础上能动地承担赋予他们的责任 。
目前,大部分的村官被认为是“临时工”,是组织上直接派遣下来的外村成员。对村民与村干部来说,他们是陌生的。此外,一些村干部认为大学生入村只是一个“包装过程”,并不希望他们过多地参与村务,大部分村官没有明确的具体任务或者只当一个办事员使用,大多是处理一些琐事。大学生村官变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一个尴尬角色。因此,对大学生村官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确切的身份,尴尬的身份妨碍了他们在农村工作的有效开展 。
(二)工作适应问题。
目前,有一部分报考村官的同学只是把这两年时间当做过渡或跳板,他们并没有做好真正服务农村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村官表示,他们在学校所学的只是,在当村官期间所用到的比较少,且发挥的作用不大。并且,他们在学校,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关于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当好村官的培训,最多也是在入选后接受一些理论培训或上一些经验传授的课程等。因此,对于这些年轻的村官来说,他们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并不能很快的适应。
(三)“熟人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仍然保持着熟人社会的面貌,排外性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村民们跟本村的人相处融洽,相互之间也非常的宽容。但是,一但有外部插入人员,他们就对这些外来人员产生逆反心理。现代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公平等理念,要深入到农村社会中,要介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事务对他们来说显得异常艰难 。因此,怎样才能在坚定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的同时又能兼顾农村地区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村官们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考验。
(四)职业发展问题研究。
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在村官任期结束后,所面临的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职业发展问题。一部分的大学生村官表示,他们并没有对村官任期接受后的未来进行职业规划,这就导致了他们在2年后面临的择业和就业的困难。国家虽然有对大学生村官的出路给了5个方向,但大部分人还处于观望的状态,缺乏主动性。此外,在任期中,村官们自身能力的提升毕竟有限,在任期结束后,仍旧面临着百万大军的就业形势。而国家对于结束任期的村官,给予的政策支持毕竟不多,大学生村官创业机制尚未建立,扶持政策也并没有很完善。因此,大学生村官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科学定位基层角色。
合理定位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必须从 “培养人”这个根本目的出发,努力使农村基层成为其成长的沃土 。首先,大学生村官们要明确自己是村民中的一员。当大学生把自己当做是一个村民,农民才会认同他们的身份,把他们当做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人时,大学生们就顺利实现了角色转换。其次,要明确好服务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资源筹措者等角色职能 。将大学生定位在一个基层服务者的身份上,并且让其做好作为一个新一代有知识的、最接近农民的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的言行最容易获得村民的信任。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应更多地是扮演服务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资源筹措者的角色,将其所学知识尽可能的利用到农村,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观念与经济水平,为当地农村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适应能力。
加强大学生村官内容培训对大学生们到农村后的工作适应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培训。现在,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是直接从学校进入农村,并没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了解农村、适应农村。大学生们对农村的生活产生不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因此,应对大學生进行心理培训与辅导,使其能够更快地从心理上融入农村生活。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入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更加系统与具体,而不是只是通过简单的讲解和经验介绍。最后,学校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新课程,教授关于农村实际的课程并突出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这样就为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提前做好了准备,也使其更容易适应农村工作。
(三)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同。
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最重要的是村民对他们的认同。首先,应提高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复杂情况的适应能力。大学生们在任职前应主动去了解所在农村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该村的风俗习惯与民约等内容。其次,村干部可以主动为大学生入村提供帮助,加强村民们对大学生的认同。村“两委”班子可以挑选一些熟悉农村工作情况且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际的指导,为他们详细讲解处理农村“熟人社会”各项事务的技巧和方法。其次,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支持力度,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参与到决策中。同时,可以制定与实施农村政策,树立大学生村官们的威信,减少农村“熟人社会”带来的复杂环境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不利影响,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再次,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要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村务。
(四)优化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对策。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关系着村官政策是否能够顺利、持久、稳定的运行。
首先,大学生村官们要摆正心态,进行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关系着大学生村官们以后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在选择村官这个职位前就应慎重考虑是否符合自身期待,在就职后就要做出职业规划,为自己任期结束后寻找一条符合自己期望的出路。其次,大学生在任职中,应主动为外界联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并且为自己建立人脉关系,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后,国家应为大学生村官建立退出机制,并鼓励地方政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就业提供财力、物力以及政策支持。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 〕18 号,2008-4-11.
马德峰.大学生“村官”基层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1):70-74.
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建设[J].当代政治,2009(1):21-24.
王兆萍,罗文映. 大学生村官政策建立的理论基础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2):138-141.
何淑明. 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反思广西社会科学,2011(9):154-156.
马德峰.大学生“村官”基层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01):70-72.
陈香宇,杨晓昕.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情,2013(1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