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库切小说《耻》中的道德主题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耻》是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后殖民主义代表作。该作品以后殖民时代的南非为创作背景,深刻阐述了在种族隔离的黑暗时代下南非人民的生存状态,揭示了从种族到性别的异化,其中人性的异化和道德观念的转变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主旋律。同时,该作品以白人教授卢里这一主人公为第一视角,深入剖析了人性肉体和精神的自我救赎。本文从人种、性别、性取向、身份等方面对小说的道德主题进行了分析。
  2003年,南非作家库切凭借《耻》这部极具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4个主要故事深刻展示了一个南非中年白人在后种族隔离制度中的道德困境,表现了其在新旧制度交替过程中的人性和精神上的挣扎。卢里原本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古典文学、热爱浪漫主义的大学教授,在经过和女学生的不伦之恋后,被当时的社会和价值观彻底抛弃,从而导致自身肉体和精神的沦落。其后,他又目睹了自己女儿露西和黑人之间的悲惨事件,导致其沉沦于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冲突观念以及当时所谓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中。小说背景是一个充满暴力、乱伦、同性和权力交替的社会环境,而其中最具有道德主题代表性的是人物的性别、种族、身份以及性取向。
  一、角色身份的道德主题
  小说中大量的人物角色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南非在后种族隔离制度下的人生百态,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缩影。想要研究这部文学作品的道德主题,首先就要以角色的各种身份进行切入。主人公卢里是一位白人教授,小说也以卢里勾引女学生并与之发生性关系的丑闻为主线,将读者直接引入那个权力欲望、道德观念相交替的暗黑时代。
  由于两次失败的婚姻,卢里只能通过定期的嫖娼行为来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在和其发生关系的女学生梅拉尼和妓女索拉娅之间,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同人物角色身份之间的差异以及难以明述的道德观念。梅拉尼是一个20岁的女学生,这一身份直接导致她和卢里之间跨越年龄的暧昧关系不会有结果。借用作品中的说法,他试图传播上年纪的种子,传播疲乏的种子,传播缺乏活力的种子,这是有违自然规律的。由于自身身份的原因,卢里借用职权,和学生越越了师生界限,完成了对梅拉尼的勾引,甚至发生了性关系,但是在梅拉尼下意识的配合下,原本隐隐产生的激情黯然消退。其实,在人类进入现代文明后,无论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事情都会发生,即便当事人双方都以一种隐秘且暧昧的状态持续着这种不伦的关系,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道德谴责以及内心的醒觉和不认同,最终只能以悲惨形式收尾。
  二、角色性别的道德主题
  性别永远是文学创作过程中道德观点、道德冲突、道德主题抒发的核心。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主人公的女儿露西身上所发生的故事,露西身为一个书香世家的小姐和白人殖民者的后裔,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来看,既有殖民者的优越感,又过着体面的生活,原本应该是社会名媛,然而和其他白人殖民者家的小姐不同,露西选择生活在乡下,以种田为生。
  露西的悲惨故事和其性别以及个人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作者构建的故事体系中,露西选择了农民这一角色,并且她本身也没有严重的种族主义思想,愿意与黑人做邻居,甚至将其黑人雇工佩特鲁斯发展成了其农场的合伙人。这一行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是受到作者高度认可的,然而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露西被农场附近的三个黑人抢劫并且蹂躏。这一事件导致卢里和露西父女之间的角色及情感发生了转变,小说通过露西意外怀孕、卢里继续撰写歌剧这两个情节隐秘地表达了主人公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的转变——放弃拯救一条终将一死的狗。这一变化说明,在当时的社会体系和价值观念下,性别不过是一种标签,没有相应的人权和价值,终究是微不足道的。
  三、角色种族的道德主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种族主义曾经谱写了无数血与泪的挽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种族主义者挑起的,南北战争也涉及种族主义深层次的矛盾冲突,而在《耻》这部文学著作中,种族同样是关联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核心。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冲突时至今日都未能得到彻底的解决,而在后种族主义、南非这两个极具时代意义以及社会参考价值的大背景下探讨种族与道德观点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沉重的。
  通常而言,白人的优越感建立在其相对完善的道德体系以及先进的社会制度上。然而,在故事开篇,卢里就和女学生发生了不倫之恋以及超越道德底线的性关系。作为白人的富家千金,主人公女儿却是一个女同性恋。无论是哪一种,在当时的道德体系中都是不被认同甚至受到谴责的。因此,人们可以得到这一基调,人种不是道德水准高低评判的直接标准。随着故事的发展,露西被黑人强奸这一案件发生,这是当时种族隔离环境下最不能够被社会所容忍的。然而,这桩强奸案直接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道德框架内不同人种对道德评判的标准甚至是道德立场的差异。一旦道德的评判标准披上种族的外衣,就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公平和公正。
  四、结语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后,无论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婚外情、嫖娼、师生之间的性行为、同性恋、强奸、人种问题都是道德体系和道德观念中最不愿被人提及和触碰的领域。它们在《耻》这部小说中却得到了完整的体现。结合作者创作时代和社会的背景,将后种族主义时代、种族隔离等历史问题进行铺垫和渲染,更让这部小说的道德观点、道德体系、道德价值以及人类的情感、责任心、羞耻心、人和野兽之间的区别、人性和兽性之间的博弈阐述得淋漓尽致,每每读来,不禁让读者慨叹深思。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张小英(1977-),女,甘肃平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兼职中心研究人员。
其他文献
二龙山  大龙山 小龙山  二龙戏珠山水间  这里山色秀  这里湖水甜  山秀水甜  我的家乡二龙山  夏天来了能避暑  冬季滑雪好休闲  四季好风景  哈东后花园  家乡情 家乡恋  家乡情深意绵绵  这里黑土厚  这里高天远  高天厚土  我的家乡二龙山  朋友来了大碗酒  游子回家尽开颜  年年梦相思  四季是家园  夏天的雨  夏天的雨  漫天飞扬  带着风雷 披着电光  荡涤残春的彷徨 
期刊
墓室壁画形成于西汉前期,并在此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丧葬文化现象。作为那一时代信仰层面的艺术形态,西汉墓室壁画传达了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期冀,即一种“重生”理想。这一时期,墓室壁画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绘画艺术,更是人们外化的思想投射的载体。因此,本文探讨了墓室壁画何以在西汉形成并取得繁荣发展,分析墓室壁画背后的思想及信仰是如何具体在壁画图像体系中体现的。  墓室壁画不是独立的艺术品
期刊
在当今众多社科领域,哲学和科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指导和科学严谨的社会经验。感性与理性以“中和”形式辩证地存于人的头脑中,影响着人的行动和思维等。在实践中,中国画采用别样的笔墨语言,利用笔墨形象感受着一切,以某种形式主导着生活中的万千形象。本文主要探索了笔与笔法、墨法的关系,总结中国画造型与笔墨的辩证关系。  中国画蕴藏深刻的人生哲理,它的形式是自由而和谐的,艺术极强,富有美感。它影
期刊
近些年来,儿童舞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部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呢?作为一名坚持进行儿童舞蹈创编的普通音乐教师,笔者以为,在编创儿童舞蹈时,编导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围绕童心创作的儿童舞蹈作品必定会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笔者结合自身的作品及其创作过程,指出儿童舞蹈创作需要体现纯真、纯朴、纯粹、纯美四个要素。儿童舞蹈无须追求专业化和技术化,只要作品能体现儿童舞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长治成为山西曲艺的领头兵和先锋队,精品佳作和曲艺名家层出不穷,先后摘得诸多奖项和称号,其无不散发出光彩夺目的民间艺术魅力与时代气息,展现出长治曲艺的健康繁荣发展。长治先后获得“中国曲艺名城”“中国曲艺之乡”等国家文化品牌,为山西逐步成为全国文化强省添砖加瓦。本文通过呈现长治曲艺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的光辉历程与发展成就,激励山西曲艺智慧创新和艺术探索,追求传统精髓与时代价值,继续推动
期刊
综合主义促使了形式上的革新,形式上的革新随之带来了象征主义。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更画作《听到后的印象(雅各与天使摔跤)》,结合高更在蓬达旺时期提出综合主义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对隐藏在其作品表象下的精神进行深层次探讨。  一、综合主义的萌芽  1888年秋,高更将他过去所有创作结合起来,创作了一幅综合主义代表作品《听到后的印象(雅各与天使摔跤)》。高更过去的油画囊括他个人风格的主要元素——简化、轮廓、象征
期刊
敦煌文化始终以中华传统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着来自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明成果。多元一体的敦煌文化始终传承着中华传统的精华,作曲家谭盾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发现、探索、研究,创作出了一部富于禅意与哲学,融合中、西方音乐形式的音乐作品《敦煌·慈悲颂》。  2019年6月16日,一场富于中国禅意与哲学,结合西方音乐形式的音乐盛宴《敦煌·慈悲颂》在中国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震撼亮相。在此之前,201
期刊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的经典作品。哈珀·李出生于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她虽然才华横溢,但并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她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出版于1960年,并荣获当年的普利策小说奖,至今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 000万册。  一、故事梗概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依然笼罩着美国南部小镇梅科姆。杰姆和斯库特兄妹俩与到雷切尔阿姨家
期刊
《戈雅之画》是西班牙作曲家和钢琴家恩里克·格拉纳多斯的钢琴代表作品,《爱情与死亡》是这部组曲的第五首。本文以《爱情与死亡》作为研究主轴,主要分析其创作来源、曲式结构、情感表现和作品特点,探求格拉纳多斯的创作风格与独特魅力。  一、创作来源  虽然钢琴组曲《戈雅之画》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画家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的版画集《狂想曲》,但是格拉纳多斯主要着重在人物的刻画上用甜美、浪漫的情
期刊
自有声电影问世之后,电影就成为一门声画结合的综合艺术。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电影专门制作的音乐,不仅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还可以奠定电影的主题和风格、推动剧情的发展,因此,电影音乐被认为是电影的“第二剧本”。正如李·波布克所说“从为无声片伴奏而在蹩脚钢琴上敲出第一个音符期起,音乐就一直是电影影像的一个忠实伴侣”,足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