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雅韵 丝路锦绣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S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秦绣(穿罗绣)于2015年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风格独特,绣品高雅大气,充分体现了黄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秦绣最早的研发者之一,张漪湲从事刺绣设计与研制五十余年。对于毕生用心血汗水锤炼积累的经验和手艺,面临即将断档和失传的困境,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让社会各界了解秦绣艺术,关注秦绣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让秦绣更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秦绣 穿罗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刺绣
  秦绣,又称“穿罗绣”,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省独有的一种精致的纯手工艺术品。其表现手法独特而新颖,工艺美感鲜明而强烈。它不是简单地模仿绘画或照片的感官效果,而是将构图设计与刺绣工艺紧密结合,通过数百种针法的巧妙运用,达到绣品丰富多姿又充满立体感和装饰性的效果。绣品精致高雅,具有陕西地方独有的、凝重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黄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秦绣的起源及发展
  秦——陕西的简称。盛唐时的都城长安,即如今的陕西省会西安市。“秦中自古帝王都”,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历时1180年。从商周时期到盛唐,陕西曾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100多年前,以古长安城为起点,开通了“丝绸之路”。长安是中国古代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因此,西安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盛唐时期的长安,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刺绣业的中心,宫廷和民间都有不少精于刺绣的高手。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唐朝仅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随着刺绣范围和题材的不断扩大,技艺水平提高很快,而且广泛流传于民间,而民间的刺绣工艺,更有着宫廷绣品所不能及的生活气息。秦绣就是在这样一个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上蕴育、诞生、传承的。
  有人认为,所谓秦绣,就是指陕西人做的绣品。其实,陕西人的刺绣在陕西城乡中分布极广,规范的学术称谓应为“陕西民间刺绣”(见《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503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并非代表秦绣。这里所说的秦绣,也叫“穿罗绣”,是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画家康师尧先生的指导下,西安的工艺美术工作者在陕西民间流传的古老绣种“纳纱绣”的基础上,发掘研制并进一步创新丰富完善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绣种。当时,作为年轻的设计人员,笔者在马云和丰兆民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秦绣的第一幅图案,提出要用手工刺绣和采用纳纱绣针法,也全程参与了秦绣技法的设计和研制工作。
  秦绣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装饰性效果,极具陕西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它刚刚诞生即受到好评。1978年,笔者设计、监制并参与研制,由刺绣技师柴鳔、袁金祥绣制的第一幅秦绣壁挂作品《夫妻识字》,就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新颖的表现手法,精细的刺绣图案,强烈的装饰趣味,在第一届全国工艺美展上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并作为优秀作品在《美术》杂志、《人民日报》和《全国工艺美展资料选编》上刊载。从1978年开始,秦绣打入国际市场,它精细的手工制作,古朴典雅的独特风格,被国际友人尊崇为“唐绣”。在此基础上,创作人员和原西安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对秦绣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从而获得了“西安市科技成果三等奖”,自此,秦绣填补了陕西省工艺美术行业没有高档精品刺绣的空白,成为中华传统工艺美术领域里推陈出新的一朵奇葩。
  此后,秦绣作品不断在全国获奖,也得到业内广泛好评。1987年,时任陕西省美协主席的画家方鄂秦先生专为人民大会堂陕西厅设计的大型壁画《唐乐舞》(现收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就是用秦绣工艺制作的。
  改革开放后,企业改制,工厂下马,秦绣生产中断。笔者作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虽己退休,但总觉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要将秦绣技艺保留传承下去,于是,不顾年老体衰,克服种种困难,继续坚持对秦绣的设计、研究和制作,数十年来,从未间断,不仅设计了许多绣稿,对绣法有所创新,也将秦绣技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2005年,笔者荣获“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2年又荣获“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荣誉称号。作品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百花奖创作设计奖、铜奖,“2008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刺绣艺术精品展”金奖和银奖,“陕西省工艺美展”一等奖等。笔者荣幸地于2012年至2018年,连续四次都有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佳评,秦绣(穿罗绣)也于2015年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秦绣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作为我国刺绣艺术园地盛开的一枝独秀,秦绣的最大特点是表现手法的独特和新颖。
  1、秦绣的底料,是具有网孔的真丝纱罗,或者粗线的平纹织物和方平组织的织物,不是通常用的绸缎和布料。秦绣很注重自己独特的工艺技法,它是以针法组成的图案来表现画而,现在已有几百种针法,绣品画而就是用这些图案花纹的针法绣成的。它的绣法,既不同于传统刺绣的长针掺线,也不像打籽绣那样完全以点组成画而,而是在真丝纱罗上,用真丝线依经纬格局施针,组成各种花纹的连续图案,用这些花纹图案来填满图样完成绣品。针法基本上是规范而又多变的,形成四方连续图案的肌理效果。秦绣不模仿形式上的绘画效果,也不追求反映实物形象的“逼真”,而是充分发挥刺绣工艺的特长,注重平面效果和表现方法上的形式美,其针法既整齐规律,又赋予多变的纹路,近看花中套花,远看色彩均匀。不同针法互相映衬,变幻莫测,既丰富巧妙又丝缕分明,使绣品更加富丽多姿又充满立体感和装饰性。因此,秦绣的针法特点更体现了刺绣的工艺性,最能体现刺绣的工艺价值与艺术美感,与其他以绣制绘画为主的绣品,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是任何绘画、甚至设计的画稿都不能替代的。例如,绣品《夫妻识字》和《兄妹开荒》的画稿上,人物的衣服色彩全是平涂的,但绣出之后,因為用了针法,衣服就有了花纹,和画稿完全不一样,产生了更丰富的刺绣艺术效果。   2、秦绣的画稿设计,必须服从于针法。画稿不是简单地照搬名人字画或照片,而是要考虑到针法的运用而专门设计。画稿从属于针法、设计为制作工艺服务、更好地体现秦绣的工艺特点,这是秦绣的基本原则。确定画稿的主题后,在表现形式上,一定要考虑到适合表现秦绣的针法,使绣出的作品,不是换了原材料复制的绘画或图片,而是具有装饰韵味和独特表现手法的艺术品。因此秦绣更完美地体现了刺绣的工艺性。这就要求图稿设计者不仅要有绘画设计能力,同时必须熟知针法、能设计针法,并会绣制多种针法,使设计出的画稿既适合针法的运用,又使针法能准确地表达画稿内容。即使是绣制一幅名画,也要对原画进行再创作,以便于秦绣针法的施展和运用。因此秦绣追求的个性、特性、原创性以及知识产权,是对传统刺绣成为绘画附庸观念的颠覆。例如,《八十七神仙卷局部》这幅绣品,为了秦绣针法的运用,在不影响原作全貌的基础上,笔者对原作的线条作了必要的删减,并专门设计只采用一色白线绣制(只有一点银线点缀),这是笔者在秦绣表现形式上的一个新的创意。凶为用了不同纹样的针法,人物的面部、衣服、飘带及人与人之间都有了区分,没有因为只有同一白线而混为一片,同时也体现了秦绣针法的变化多样。
  3、秦绣的第三个显著特点,是同一种颜色的丝线,在绣品上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色彩美、材质美,是工艺美术形式美的重要条件,而色彩的装饰性是工艺美术的特点之一。秦绣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品,充分体现了工艺材料本身的质地美、色彩美,及其组合的和谐美。这是刺绣的最高境界。因为秦绣的针法组成了各种花纹,同一种颜色的丝线在绣花纹时,因为走向、疏密的不同,会对光线产生不同角度的折射,从而显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这一特点不仅充分体现了丝线的材质美,而且,同一种色线产生的微妙色彩变化,加上大块面的不同色调对比,形成奇妙的光彩效果,使绣品瑰丽典雅、富丽多姿,具有层次感、立体感、独特的韵味和装饰性。例如绣品《绿菊》,花瓣是用同一色淡绿线绣的,由于针法的不同,在不同的角度,会产生色差,使画而色彩更丰富、有了远近不同的层次感。又如《伎乐图》中的裙子,都是備用一个色线绣制的,因为针法和绣法不同,使同一种色线产生了不同的色彩效果。如中间红裙子的底色和蝴蝶花纹都是同一个红线绣制的。
  4、题材方面,与秦绣的产地密切相关。秦绣诞生于三秦大地,这里的文化历史积淀丰厚,题材广泛。秦绣作品大都具有文化历史内涵和浓郁的陕西地方特色,作品题材中,既有鸟虫花卉,又有三秦大地独有的历史题材、革命题材和民间艺术题材。涵盖秦兵马俑、秦汉瓦当纹样、汉画像石、民间泥塑、剪纸纹样等,汉唐的富丽堂皇以及民间质朴粗旷的民俗民风都被徊以利用,宽泛的题材均可作为秦绣图样设计的借鉴和参考。秦绣图案设计并不刻意或片而强调写实手法,色彩运用有单一色彩,也有强烈的大块面对比,有的鲜明艳丽,有的古朴素雅,追求深沉、厚重、大气、端庄的大秦风格,充分展现了秦绣极富黄土高原的那种粗旷、豪放、凝重、厚实、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装饰效果,使秦绣在新时代的刺绣艺术园地中独具魅力,独树一格,更好地表现新时代的新风貌,更好地为新时代服务。
  秦绣的工艺性及内涵
  秦绣是具有独创性的一个绣种,正如专家评论:秦绣更具有“绣”的工艺性,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与表现特色。
  手工的秦绣,是精细的高档绣品,机绣是绝对替代不了的。她的不同图案纹样的针法及其组合,丰富多彩,给人以美感和情趣,而机绣只能按由程序设计的针法制作,呆板无趣,况且,秦绣用的纱罗底料,很容易被机针扎破;手工刺绣用的无捻蚕丝线,在机器上也无法使用。更重要的是,一幅好的刺绣作品往往传达了刺绣艺术家的自我情怀,显示了他们高雅不俗的审美情趣、才气和修养内涵,唯有如此,才能感动观众,与观众产生共鸣,作品具有生命的活力,这是机绣永远望尘莫及的。
  刺绣是手工的,更是心灵的,视觉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愉悦视觉,更应该能够升华精神,修心养性,慰籍灵魂。刺绣艺术家的每一针下潜伏的生机与感动,是在绣制过程中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这才是真正能感动观众的艺术基因和精神要素,而不仅仅是画面。所以,机绣替代不了纯手工的秦绣。
  具有现代感、又同时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秦绣,有着区别于四大名绣和其他绣种的独特特点和艺术价值,具有深邃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既保持传统又有传承创新,其前景无限锦绣。但秦绣和其他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一样,都面临着一个生存环境低下的严峻问题。生存是传承的基础,发展是传承的需要,两者都离不开资金和物质基础的支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传统工艺都是老祖宗留下的非物质文化瑰宝,在现代市场环境的冲击下,他们既显得极为珍贵,但又十分的孱弱。广大仁人志士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是传统工艺行业得以生存发展的不尽源泉和丰厚土壤,而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扶持是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古往秦邦多兰若,今来何人事撷芳。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只要我们坚持传承、发展、创新的艺术之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相信秦绣这朵艺术之花,定会璀璨于刺绣之原!
  作者简介:
  张漪湲,陕西西安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绣的最早研发者之一,从事刺绣设计与研制五十余年。
  多年来,张漪援的秦绣作品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天工艺苑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工艺博览会”金奖,“中国刺绣艺术精品展”金奖和银奖,“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博览会”银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设计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铜奖,“陕西工艺美展一等奖”等。
  秦绣的多幅作品于2012——2018年连续入选四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多幅秦绣精品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温州市博物馆、西安大唐荚蓉园及国际友人收藏。
  代表作品:《夫妻识字》《兄妹开荒》《伎乐图》《梵音(四幅)》《彩云福禄吉祥图》《红凤》《陶》《博古花卉》《绿菊》等。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陆在易是我国当代作曲家,被业界誉为“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他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许多广为流传的经典艺术歌曲。这些作品主题深刻、歌词通俗、情感丰富,具有独特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气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从不同角度对其创作特征进行了分析。陆在易艺术歌曲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新篇章,其作品题材朴实大气、旋律抒情优美、伴奏织体精雕细琢。他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期刊
【内容摘要】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要走民族化道路。这种民族化,体现在题材的选择、改编创作、表现手段等方面。原创音乐剧《家》是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和借鉴外国音乐剧经验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力作。  【关键词】音乐剧 民族化《家》  美国著名艺术家爱德华·霍伯曾经强调:一个国家的艺术,只有当它最充分反映本国人民性格时,才是伟大的。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剧,自从引入中国后就带来了民族化的课题。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不能盲目地
期刊
【内容提要】纪峰以黄泥雕刀、白玉青铜来刻镂文心,呈现那历经岁月、历经困厄挫磨、以中华文化传统熏陶浸染的风骨气韵,为当代学界泰斗造像,藉以雕镂文心,称扬贤达,留下段长久的学术记忆,建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名人堂。  【关键词】速塑,神思,刻镂  在通州之东、运河南岸的一个农家院落,有一间静谧雅洁的雕塑艺术工作室,陈列着季羡林、启功、徐邦达、冯其庸、饶宗颐、周巍峙等数十位文化名人的塑像。这些灿若星辰的当代儒
期刊
丁亚平的新作《中国电影通史》,近由中国电影出版社与文化艺术出版社联合出版。它的出版将载入中国电影史学。  《中国电影通史》,是迄今最完整的一部中国电影史。作者采取以电影和人结合的方式进行写作,全书按时间段落将中国电影的发展演变分为十章,清晰地梳理了百余年来中国电影人的艺术理想和电影创新传统的发展的脉络。作为第一部中国电影通史,作者丁亚平力求以求实精神治史,不仅视野广阔,而且溯本清源,在全面、客观和
期刊
【内容摘要】如何活态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当今非遗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川江号子”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音乐剧《灵崖天音》是活态保护和传承非遗的一个成功的案例,该作品把“川江号子”的音乐元素嫁接到当下流行的音乐剧表演形式中去,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搭建了一个能与新生代有效沟通的时空隧道。  【关键词】“川江号子”《灵崖天音》 活态保护 传承  “川江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台湾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冯翊纲在相声的海外传承与发展创新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他与宋少卿等人合作创办的相声艺术组织“相声瓦舍”影响深远。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风格各异。台湾的相声及相声剧在创作、表演方面体现出了不同于大陆的特色。  【关键词】相声 相声剧 创新  王津京(以下简称“王”):冯老师好!关注您的作品很多年了,很喜欢您的创作,您是怎么开始对相声产生兴趣的?  
期刊
【内容提要】舞蹈剧场是以身体表现为核心的多种剧场元素融合的种综合表达方式,随着国内舞蹈创作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这种来自德国的艺术形式以其特立独行的姿态呈现在中国的舞台上,成为青年舞蹈编导不断思考、勇于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之。本文主要通过对实验舞蹈剧场《纪念碑》的创作理念、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多种艺术门类之间跨界创作的现象,以及当下创作者对“战争”的再思考。  【关键词】实验舞蹈剧场,跨界
期刊
【内容提要】纪峰的雕塑作品以历史文化名人和现当代文化名流这两个方面的肖像为主,不仅为我们塑造了鲜活的可以敬尊的逼真形象,同时也揭示了他重走大师的成才之路,体验大师的心路历程,传承大师精神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开幕,鲜活,重走,体验,传承  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中国建筑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雕塑》杂志社、山西宇达集团等单位协办,中国文联
期刊
【内容提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戏曲电影的黄金时代。揭露封建统治腐败和封建伦理害人,以及歌颂古代男女自由恋爱是当时戏曲演出剧目的两大主题。被拍成戏曲电影的戏曲剧目基本不出这两类。虽然阶级矛盾和斗争在多部影片中被特别强调,但吸引观众的还是戏曲演员,特别是红线女、马师曾等人的精彩表演。粤剧电影《搜书院》、《关汉卿》和两部《陈三五娘》等在戏曲电影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们记录了五六十年代闽粤地方戏曲演
期刊
【内容提要】在日本,每年都有不少京剧演出和演讲活动。2014年,中国国家京剧院和天津京剧院赴日演出《霸王别姬》、《凤还巢》等名剧,在日本产生了定的影响。日本观众对梅派京剧的接受,离不开日本学者在演出前制作短篇录像和精彩字幕等辅助性的工作。梅兰芳的国际影响力,也包含日本很多“见巧者”的认同。  【关键词】京剧,梅兰芳,日本,见巧者  京剧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是人类的共有财产,也是我们亚洲人的骄傲。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