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的内涵在于学而思,思而悟,悟而行。但迄今为止居于主导地位的学习文化是一种离身的文化,它创造了教学的“灌输”隐喻,因此需要变革和重建具身认知下的“力行学习文化”。文章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阐述了“力行学习文化”变革的语境与自觉,解读了其内涵与特质,并提出了具体的创建策略:力行环境的濡染、力行课程的研发、力行课堂的再造。“力行学习文化”的创建对儿童的学习及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化变革;具身;力行;学习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9A-0022-05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习文化更趋向于人本化、多元化,其“发展儿童”的指向也更趋于明显,构建属于儿童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文化体系,让学习文化的本质意义得以回归与落实也就迫在眉睫了。基于此,我校融合“霞客学习品格”的内涵与时代精神,全力进行学习文化的变革与重建,创建出新的学习文化——“力行学习文化”,旨在让儿童在力行中舒展心灵,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催生智慧,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一、顺风转型:“力行学习文化”变革的语境与自觉
学习文化变革依托于所处的文化语境,语境作为学习文化变革的背景与对象是学习文化变革思考的一个基础维度。它既是历史的沉淀,需要进行历史的剖析;又是现时的呈现,需要进行现实的审视。在透彻分析、了解变革语境之后才可能确定恰当的、适合的变革愿景,明确变革的具体任务和可能的进路与方式,寻找变革的突破与引领力量,形成新的变革语境。
(一)顺时代之风
在迄今为止的教育实践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学习文化是一种离身的文化。它建立在笛卡尔理性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认为知识是外在于人存在的一种物品,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物品传递给学习者,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见“物”不见人。离身的学习文化虽然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面占有优势,但因为教师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与解惑上,从而使课堂学习活动变为一种纯粹知性的活动,导致儿童自身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双重分离。它创造了教学的“灌输”隐喻,抹杀了作为“人”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本应具有的主体地位,严重地压抑了儿童的思考力、想象力与创造力。21世纪的新型学习文化,应该是一种“具身”而不是“离身”的学习文化。具身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我思”的结果,而是“我参与”、“我行动”的结果。学习是人脑、身体与特定情境交互作用的知识体验过程,它需要身体力行,需要反复实践和亲身经历,需要学习者通过行动和知识的具身建构来理解、内化和迁移知识。只有确立具身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建构具身的学习文化,推动学习者身体力行,才能使儿童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才能使“人”之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彰显,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这样的召唤下,“力行学习文化”便应运而生。
(二)顺地域之风
学习文化的变革与重建必须置于当代学校变革的语境与场域之中,必须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内外环境、文化传统等旧质基础,并经过长时间的先进思想引领与实践变革创生,经过不断地追问、选择、设计、整合与提炼,才能逐步地生成与发展。我们的“力行学习文化”就是霞小人通过努力奋斗创生出来的,有自己的底蕴和内涵,有属于自己的思考、质变和育人追求。
400多年前,从江阴马镇走出了徐霞客这样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一代伟人。他那敢于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不断突破创新的学习品格,一直激励着我们向前进。自“九五”以来,我们以独特的霞客文化背景为依托,将“霞客精神”落实到儿童的学习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善,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以书本知识灌注为主的培养模式以及重认知、轻实践的学习状况依然存在,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理解能力、质疑能力、提问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消退。为了变革这种离身的学习文化,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的现状,注重学用结合、活动磨炼、个性体验、实践创新,我们立足儿童的具身学习属性,将徐霞客“尊重实践、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视为变革的突破口,在不断地追问、实践、打磨中,重建起具有本校特色的“力行学习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中,每一位儿童亲历知识的具身建构与意义理解过程,亲享学习的芬芳,在力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生命之树蓬勃向上,葱茏繁茂,结出丰硕的果实,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二、追寻本真:“力行学习文化”创建的内涵与特质
(一)“力行学习文化”的本质内涵
1.对“力行”的认识
“行”者,践行之,心性外化之,言行举止合一也。“力行”,语出《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以及西汉哲学家扬雄《法言·修身》中的“君子强学而力行”,意思是说要做到努力实践,竭力而行,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存高远之志,行足下之路。宋朝朱熹曾言:“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明代王廷相也曾言:“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或。”就是说,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清晰,知识就会更巩固。
2.对“力行学习文化”的认识
霞客精神引领下的“力行学习文化”,是受“尊重实践、勇于探究”这一霞客精神的浸润,具有霞小特质的一种文化。在这种学习文化浸润下的儿童,对学习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会有不可磨灭的学习体验,能够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主动去质疑问难,去探究原理,去亲历过程,去发现异常,去亲证结论,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获取崭新的认知。“力行学习文化”的内涵可见表1。
应该说,“力行学习文化”道出了学习的本质,其内涵十分丰富,气象非常生动,意义相当重要。
其一,儿童是主语。我们把力行学习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定位于基于儿童、为了儿童。我们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以每一个儿童为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个儿童,高度尊重每一个儿童,全面依靠每一个儿童。
关键词:文化变革;具身;力行;学习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9A-0022-05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习文化更趋向于人本化、多元化,其“发展儿童”的指向也更趋于明显,构建属于儿童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文化体系,让学习文化的本质意义得以回归与落实也就迫在眉睫了。基于此,我校融合“霞客学习品格”的内涵与时代精神,全力进行学习文化的变革与重建,创建出新的学习文化——“力行学习文化”,旨在让儿童在力行中舒展心灵,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催生智慧,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一、顺风转型:“力行学习文化”变革的语境与自觉
学习文化变革依托于所处的文化语境,语境作为学习文化变革的背景与对象是学习文化变革思考的一个基础维度。它既是历史的沉淀,需要进行历史的剖析;又是现时的呈现,需要进行现实的审视。在透彻分析、了解变革语境之后才可能确定恰当的、适合的变革愿景,明确变革的具体任务和可能的进路与方式,寻找变革的突破与引领力量,形成新的变革语境。
(一)顺时代之风
在迄今为止的教育实践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学习文化是一种离身的文化。它建立在笛卡尔理性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认为知识是外在于人存在的一种物品,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物品传递给学习者,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见“物”不见人。离身的学习文化虽然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面占有优势,但因为教师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与解惑上,从而使课堂学习活动变为一种纯粹知性的活动,导致儿童自身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双重分离。它创造了教学的“灌输”隐喻,抹杀了作为“人”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本应具有的主体地位,严重地压抑了儿童的思考力、想象力与创造力。21世纪的新型学习文化,应该是一种“具身”而不是“离身”的学习文化。具身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我思”的结果,而是“我参与”、“我行动”的结果。学习是人脑、身体与特定情境交互作用的知识体验过程,它需要身体力行,需要反复实践和亲身经历,需要学习者通过行动和知识的具身建构来理解、内化和迁移知识。只有确立具身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建构具身的学习文化,推动学习者身体力行,才能使儿童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才能使“人”之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彰显,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这样的召唤下,“力行学习文化”便应运而生。
(二)顺地域之风
学习文化的变革与重建必须置于当代学校变革的语境与场域之中,必须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内外环境、文化传统等旧质基础,并经过长时间的先进思想引领与实践变革创生,经过不断地追问、选择、设计、整合与提炼,才能逐步地生成与发展。我们的“力行学习文化”就是霞小人通过努力奋斗创生出来的,有自己的底蕴和内涵,有属于自己的思考、质变和育人追求。
400多年前,从江阴马镇走出了徐霞客这样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一代伟人。他那敢于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不断突破创新的学习品格,一直激励着我们向前进。自“九五”以来,我们以独特的霞客文化背景为依托,将“霞客精神”落实到儿童的学习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善,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以书本知识灌注为主的培养模式以及重认知、轻实践的学习状况依然存在,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理解能力、质疑能力、提问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消退。为了变革这种离身的学习文化,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的现状,注重学用结合、活动磨炼、个性体验、实践创新,我们立足儿童的具身学习属性,将徐霞客“尊重实践、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视为变革的突破口,在不断地追问、实践、打磨中,重建起具有本校特色的“力行学习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中,每一位儿童亲历知识的具身建构与意义理解过程,亲享学习的芬芳,在力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生命之树蓬勃向上,葱茏繁茂,结出丰硕的果实,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二、追寻本真:“力行学习文化”创建的内涵与特质
(一)“力行学习文化”的本质内涵
1.对“力行”的认识
“行”者,践行之,心性外化之,言行举止合一也。“力行”,语出《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以及西汉哲学家扬雄《法言·修身》中的“君子强学而力行”,意思是说要做到努力实践,竭力而行,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存高远之志,行足下之路。宋朝朱熹曾言:“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明代王廷相也曾言:“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或。”就是说,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清晰,知识就会更巩固。
2.对“力行学习文化”的认识
霞客精神引领下的“力行学习文化”,是受“尊重实践、勇于探究”这一霞客精神的浸润,具有霞小特质的一种文化。在这种学习文化浸润下的儿童,对学习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会有不可磨灭的学习体验,能够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主动去质疑问难,去探究原理,去亲历过程,去发现异常,去亲证结论,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获取崭新的认知。“力行学习文化”的内涵可见表1。
应该说,“力行学习文化”道出了学习的本质,其内涵十分丰富,气象非常生动,意义相当重要。
其一,儿童是主语。我们把力行学习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定位于基于儿童、为了儿童。我们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以每一个儿童为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个儿童,高度尊重每一个儿童,全面依靠每一个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