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强化专业技能的提升,更应该关注职业道德以及理想的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以往的课程教学方式存在意识形态浓厚、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枯燥乏味等问题。本文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阐述讨论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与作用。
关键字:讨论式教学;职业道德;师范生
一、课程改革背景
未来教师的培养,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技能,更应该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理想。在师范生的培养上,除良好习惯的培养外,更应注意思想上的引导。《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师范生必修课程,对塑造教师教育观与职业道德具有积极作用。“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准则,是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素养。以往的课程给人的印象是意识形态浓厚、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枯燥乏味等,如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任课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讨论式教学突出课程目标
《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点,并将此观点内化成行为标准,这对于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讨论式教学,提倡学生对于知识进行理解和加工,在此基础上逐渐融合成个体的经验。相较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通过增加语言互动,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素质教育提倡互动式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种信息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符号等手段,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反馈和信息输出”的循环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讨论式教学契合教师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内容涉及到教育活动中的各个领域,以科学的体系对未来教师进行系统的培养。作为教师后备力量的师范生,他们的主动接受与否将决定个体职业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讨论式教学不仅强调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更加提升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双向发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时效性。
二、课程实施过程
(一)教学模式
1.案例式讨论模式
案例式讨论模式是讨论式教学中最基本的形式,它以生活事件为素材,为学生建立一个想象中的真实情境。教师将教学目标与情境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研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和时机,促使学生加深对于讨论知识的理解。
课堂中案例式讨论的流程设计:针对教授的知识,教师先呈現典型案例,再提出与案例相关的若干问题;学生则需要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理解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总结引领,引导学生强化价值体系的构建;最后教师针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在课后进行梳理、总结。
2.主题式讨论模式
相较于案例式讨论,主题式讨论更加系统化,其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展开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主题的选取要依据课程价值标准。对于主题的选择也要考虑到教授对象的特点,选择既能激发学生讨论欲望又是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阐述的。
主题式讨论的流程设计: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定讨论主题;学生基于理解对主题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阐述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启发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研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陈述,强化正确观点。
(二)课堂组织与实施
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树立职业观、价值观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来说,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升未来教师队伍的内在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采用极大似然法对影响大学生科学态度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影响大学生科学态度的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估计如表2,结构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分析结果如图2。
1.课前准备
(1)设计和确定讨论主题
案例和主题的选择是讨论式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选择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典型性、时效性的案例或主题,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乐于思考和分析问题。对于授课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找准“引爆点”。
(2)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达到课堂热烈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根据课程学习内容,给学生指定必要的参考资料,并鼓励学生扩展资料搜集范围,积极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事例和数据。
2.课堂实施
(1)学生讨论
学生间的讨论是讨论式教学中信息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论中,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提出的主题或案例进行观点阐述,其他同学可以对其观点进行补充或提出疑问。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知识向能力的内化。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对过程进行掌控,最为案例、主题的引出者,首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应对在讨论环节出现的“过热”或“过冷”的局面;其次当讨论背离主题或讨论深入不下去的情况,教师应冷静引导,使讨论围绕主题继续深入下去;最后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2)教师点评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是整个过程中的点睛之笔。通过点评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在讨论中体现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拓展思维。点评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教师自身也要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3.课后总结
完整的讨论式教学过程还应该包含课后总结部分,总结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对自己的影响。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强调,讨论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通过反思不仅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是对于教师的一种变相提升。教师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课程改革效果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路
讨论式教学在《教师职业道德》课中的应用,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原有认识发生改变。从教师角度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完成教学内容是无可挑剔的,但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因此,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从学生角度看,在学生眼里,教师职业道德课是理论性强,严肃和枯燥的课程。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养成“我要学,我必须学,我应该学”的学习观念。
(二)整合教学资源
在某种意义上,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必须结合新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开展讨论式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新闻、时事、网络、音频视频等资源。讨论没有止境,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其他资源的应用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使讨论延展到课外。
(三)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讨论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对过程进行引导和控制,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达到教学效果。在知识的交互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一个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快乐的教学氛围。
四、改进措施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特别是针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涉及到未来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讨论式教学的实效性,应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讨论式教学的开展要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这门课不是每一节都适合开展讨论,只有那些具有争议、与实际联系紧密、内容比较开放的课题才能够使用讨论式教学。
第二,讨论式教学的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同专业的学生整体特征有差异,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个体也有差异。因此,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等实际情况是讨论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时一定要仅仅围绕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在认真分析学生特点、个性和能力素质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讨论课模式。
第三,要注重思想的交锋和交流。讨论式教学关键在于“论”的环节,只有学生对讨论主题具有浓厚兴趣,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讨论课才有真正的意义。因此,讨论式教学的开展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不同观点的碰撞进行合理控制,既体现学生之间的思想交锋,也体现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通过交锋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刺激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4):55.
[2]蒋宗珍.高校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组织策略[J].高教论坛,2011(1):40-42.
[3]李宏昌,杨秀莲.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互动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8):128.
[4]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实用讨论式教学法[M].罗静,褚保堂,王文秀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4.
关键字:讨论式教学;职业道德;师范生
一、课程改革背景
未来教师的培养,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技能,更应该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理想。在师范生的培养上,除良好习惯的培养外,更应注意思想上的引导。《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师范生必修课程,对塑造教师教育观与职业道德具有积极作用。“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准则,是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素养。以往的课程给人的印象是意识形态浓厚、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枯燥乏味等,如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任课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讨论式教学突出课程目标
《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点,并将此观点内化成行为标准,这对于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讨论式教学,提倡学生对于知识进行理解和加工,在此基础上逐渐融合成个体的经验。相较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通过增加语言互动,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素质教育提倡互动式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种信息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符号等手段,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反馈和信息输出”的循环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讨论式教学契合教师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内容涉及到教育活动中的各个领域,以科学的体系对未来教师进行系统的培养。作为教师后备力量的师范生,他们的主动接受与否将决定个体职业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讨论式教学不仅强调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更加提升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双向发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时效性。
二、课程实施过程
(一)教学模式
1.案例式讨论模式
案例式讨论模式是讨论式教学中最基本的形式,它以生活事件为素材,为学生建立一个想象中的真实情境。教师将教学目标与情境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研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和时机,促使学生加深对于讨论知识的理解。
课堂中案例式讨论的流程设计:针对教授的知识,教师先呈現典型案例,再提出与案例相关的若干问题;学生则需要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理解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总结引领,引导学生强化价值体系的构建;最后教师针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在课后进行梳理、总结。
2.主题式讨论模式
相较于案例式讨论,主题式讨论更加系统化,其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展开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主题的选取要依据课程价值标准。对于主题的选择也要考虑到教授对象的特点,选择既能激发学生讨论欲望又是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阐述的。
主题式讨论的流程设计: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定讨论主题;学生基于理解对主题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阐述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启发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研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陈述,强化正确观点。
(二)课堂组织与实施
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树立职业观、价值观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来说,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升未来教师队伍的内在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采用极大似然法对影响大学生科学态度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影响大学生科学态度的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估计如表2,结构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分析结果如图2。
1.课前准备
(1)设计和确定讨论主题
案例和主题的选择是讨论式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选择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典型性、时效性的案例或主题,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乐于思考和分析问题。对于授课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找准“引爆点”。
(2)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达到课堂热烈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根据课程学习内容,给学生指定必要的参考资料,并鼓励学生扩展资料搜集范围,积极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事例和数据。
2.课堂实施
(1)学生讨论
学生间的讨论是讨论式教学中信息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论中,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提出的主题或案例进行观点阐述,其他同学可以对其观点进行补充或提出疑问。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知识向能力的内化。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对过程进行掌控,最为案例、主题的引出者,首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应对在讨论环节出现的“过热”或“过冷”的局面;其次当讨论背离主题或讨论深入不下去的情况,教师应冷静引导,使讨论围绕主题继续深入下去;最后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2)教师点评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是整个过程中的点睛之笔。通过点评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在讨论中体现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拓展思维。点评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教师自身也要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3.课后总结
完整的讨论式教学过程还应该包含课后总结部分,总结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对自己的影响。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强调,讨论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通过反思不仅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是对于教师的一种变相提升。教师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课程改革效果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路
讨论式教学在《教师职业道德》课中的应用,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原有认识发生改变。从教师角度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完成教学内容是无可挑剔的,但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因此,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从学生角度看,在学生眼里,教师职业道德课是理论性强,严肃和枯燥的课程。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养成“我要学,我必须学,我应该学”的学习观念。
(二)整合教学资源
在某种意义上,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必须结合新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开展讨论式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新闻、时事、网络、音频视频等资源。讨论没有止境,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其他资源的应用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使讨论延展到课外。
(三)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讨论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对过程进行引导和控制,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达到教学效果。在知识的交互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一个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快乐的教学氛围。
四、改进措施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特别是针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涉及到未来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讨论式教学的实效性,应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讨论式教学的开展要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这门课不是每一节都适合开展讨论,只有那些具有争议、与实际联系紧密、内容比较开放的课题才能够使用讨论式教学。
第二,讨论式教学的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同专业的学生整体特征有差异,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个体也有差异。因此,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等实际情况是讨论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时一定要仅仅围绕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在认真分析学生特点、个性和能力素质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讨论课模式。
第三,要注重思想的交锋和交流。讨论式教学关键在于“论”的环节,只有学生对讨论主题具有浓厚兴趣,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讨论课才有真正的意义。因此,讨论式教学的开展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不同观点的碰撞进行合理控制,既体现学生之间的思想交锋,也体现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通过交锋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刺激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4):55.
[2]蒋宗珍.高校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组织策略[J].高教论坛,2011(1):40-42.
[3]李宏昌,杨秀莲.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互动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8):128.
[4]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实用讨论式教学法[M].罗静,褚保堂,王文秀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