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国徽里的窃听器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k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和苏联冷战期间,两国情报机构常常利用为外国修建或改建大使馆的机会,把有线窃听装置埋设在使馆内,来窃听对方的谈话内容。为此,两国还产生了很多摩擦和冲突。
  说起发生在美苏之间的窃听事件,“金唇”事件绝对算得上其中的经典。在这场窃听事件中,苏联竟然将窃听器堂而皇之安插在美国驻苏联大使馆长达8年之久!
  那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谍报战争中大显身手的“金唇”究竟是何“黑科技”?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窃听事件的来龙去脉吧!
  国徽里的惊天秘密
  1943年,德黑兰会议结束之后,斯大林责令苏联当时的克格勃主席贝利亚,动用一切手段对美国大使卡里曼的办公室进行窃听,以获取更多信息。于是,贝利亚与其手下高参开始绞尽脑汁,设计窃听卡里曼办公室的行动方案。
  但是,面对美国大使馆的严密审查及反间谍手段,贝利亚等人始终没有想到一个很好的方案。不过,转机突然出现在1943年12月17日这一天,贝利亚兴冲冲地向斯大林汇报:针对美国使馆专门设计的窃听设备已顺利通过检验,其性能简直无与伦比。这种特制窃听器被命名为“金唇”。
  从外表上看,这种窃听器就像一个带尾巴的蝌蚪,极易隐藏。“金唇”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运行所必需的电能。由于它不需要外来电流,导致当时的反窃听设备捕捉不到任何信号,工作寿命可以无限延长。
  为了将“金唇”送进美国大使卡里曼的办公室,克格勃特工人员可谓费尽了心机。他们曾精心在美国使馆内设计了一起火灾,高度警惕的美国人却始终没给扮成消防队员的特工人员进入卡里曼大使办公室的机会。
  几经周折后,克格勃的高参们最终想出将窃听器放在礼品中送给美国大使这一妙计。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礼品窃听器终于研制成功了,是由名贵的紫檀木、黄杨木、红杉木、柔美棕、波斯帕罗梯木、红木及黑木拼装而成的一枚美国国徽。
  克格勃将这枚国徽的中央掏空,把“金唇”窃听器植入其中。这样,一切都准备妥当,只等一个将国徽送给大使卡里曼的机会了!但是,如何才能将这份礼品送给大使卡里曼呢?克格勃又制订了一个“引诱计划”。
  窃听器潜入美国大使馆
  1945年2月9日,蘇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的开营典礼,并以苏联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以诚挚感谢两位政治家在战争期间对苏联人民的帮助。
  当然,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不可能应邀而来,便派两国驻苏大使前往参加。
  果然,一切在克格勃特工的意料之中,美国大使卡里曼与他的英国同行专门从莫斯科赶到黑海之滨出席开营典礼。乐队奏响了美国国歌,苏联少先队员用英语合唱美国国歌,开营典礼进入了高潮。美国大使卡里曼完全沉浸在孩子们纯真稚嫩的歌声中,应有的戒备与警惕早已被欢歌笑语所淹没。
  接着,4名苏联少先队员抬着一枚精美绝伦的巨大木制美国国徽走到卡里曼大使面前。苏联翻译官勃列日科夫马上向贵宾们翻译这枚国徽的做工及用料是如何讲究。
  苏联工匠高超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这位见多识广的美国外交官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它放哪儿最合适呢?”
  勃列日科夫不失时机地低声对卡里曼说:“就把它挂在您的办公室,英国人肯定会嫉妒得发疯。”
  接下来,克格勃要做的就是在美国大使馆对面的建筑中安放一个灵敏度极高的雷达,这对于克格勃特工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从此以后的8年里,国徽里的“金唇”便源源不断地将美国大使馆里的秘密传播出来。最令人惊奇的是,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后,都会将办公室从墨水瓶到地板全部更换一新,就是从未动过这枚美国国徽。
  黑科技的真面目
  “金唇”最神奇的地方是不需要电源,它是一个鼓膜衔接的钢针,攀谈的声响会经过薄膜转化成钢针的振动,而克格勃在对面的楼里用高强度的雷达照耀这枚钢针,就可以经过细小的振动信息复原屋内的声波。
  这种手段就是射频识别技术的前身。那么,到底什么是射频识别技术呢?
  射频识别的工作过程为:利用无线电波,结合电磁感应技术识别特定目标,进行非接触信息交流。
  现在,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交通运输的监控系统、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门禁系统、金融交易、仓储管理、车辆防盗等领域都在使用。
  (选自2018年第6期《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本刊有改动)
其他文献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从两本练习册上挑选出两道“递进式”问题,它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具有相同的问题结构。值得肯定的是,这是一种很好的几何学习经验,即善于发现“它们是一樣的”,这就需要用“火眼金睛”,善于把一些“非标准图形”转化为“标准图形”。随着几何学习的深入,这种学习经验是值得更多同学学习运用的。  (指导教师:刘东升)
期刊
本试验对供试苹果砧木组培苗诱变耐盐筛选技术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诱变耐盐筛选的技术体系,并对不同诱变处理植株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1 诱变处理 选用两种不同的诱变剂对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