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注重多元化艺术欣赏环境的构建,注重互动艺术氛围的营造,以调动幼儿的审美感知,萌发幼儿对美的表现欲望,让幼儿学着从周围的生活环境和艺术作品中发现美,并自然而然地受其熏陶。此外,我们还积极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为幼儿表现美、创造美提供更大的空间。
一、构建多元的艺术欣赏环境
我们十分重视艺术欣赏环境的创设,精心营造浓郁的艺术欣赏氛围,发挥环境对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的熏陶作用。在创设环境时,我们既注重展示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又不忘突显本土特有的民间文化,同时也让幼儿接触和欣赏优秀的外国艺术作品,用各具魅力的文化和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给予幼儿多重美的感受。
为此,我们将幼儿园大厅及与之相连的走廊布置成民间艺术长廊,充分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精心创设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大厅网格吊顶上绿藤缠绕,郁郁葱葱;其间悬挂着教师和幼儿彩绘的葫芦,古朴稚拙;倒挂的五彩风车动感十足。各楼层走廊上分别垂吊着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扇面、花伞、风筝、宫灯、中国结等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立柱上则展示表现中国戏剧文化、各地著名建筑、少数民族服饰等内容的图片。在拾阶而上的楼道墙面上,布置了几位国画大师著名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画作。在一楼走廊上,我们专门布置了一面“中国京剧艺术墙”,展示了生、旦、净、末、丑各种不同角色的造型,以及教师和幼儿在排刷、石头、龟壳等材料上彩绘而成的京剧脸谱。富有浓郁中国元素的剪纸、中国结等作品穿插其间,将“中国风”渲染得更加浓郁。园内广播常常播放的是民间乐曲,伴随着幼儿的各种活动,浓浓的民间艺术氛围萦绕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另外,幼儿最熟悉的是本土文化,我们将多功能美术创作室布置成闽都文化展示厅,呈现了福州丰富的人文、自然、工艺等文化艺术内容。我们在这里集中展示各班在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活动时教师和幼儿创作的作品,如用折纸作品表现的蜿蜒曲折的福建民居“三坊七巷”以及黑塔、白塔,用线描画及剪纸作品表现的榕树、牌坊、拱桥;又如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收集的福州“三宝”(纸伞、脱胎漆器、牛角梳)和福州“三绝”(寿山石、漆画、软木画)的实物及图片,福州的名人名言汇萃,福州的船政文化介绍等。展示这些是希望本土文化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使本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同时,我们还将美工室的墙面布置成“名画欣赏墙”,以蒙德里安的名画《红黄蓝的构图》为大背景,按均衡、和谐、变化、统一的规律,将毕加索、波洛克、蒙德里安、米罗等西洋画大师的作品和徐悲鸿等国画大师的作品经过合理布局放在一起,供幼儿对比和欣赏,以引导幼儿领略西方艺术与国画艺术的特色及各自的魅力,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营造互动的艺术氛围
我们重视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强调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以此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我们创设了“节奏游戏吧”,将乐器的图片、乐曲节奏卡和节奏图谱张贴在墙上,并提供多种打击乐器,让幼儿看着图谱就可以打出节奏。地面上也画有五线谱跳格和节奏图,幼儿可以按图谱拍手、跺脚、跳跃、欢唱。录音机经常播放我们为幼儿精心挑选的乐曲。幼儿可以跟着音乐《熊和孩子》做律动,感受音的强弱和高低;可以边听歌曲《说唱脸谱》,边戴上道具扮演张飞和曹操,或边唱边表演,感受京剧的快板、慢板及其独特的旋律。这样的节奏活动兼具趣味性和游戏性,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充分感受到了节奏的韵律美。
在美术区,我们提供名画让幼儿“与大师对话”。幼儿在欣赏了国画大师吴冠中的《春如线》、齐白石的《墨虾》、李可染的《牧归图》、徐悲鸿的《奔马》等作品后,可感受到水墨之中蕴含的艺术生活情趣;在欣赏了西洋画大师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毕加索的《梦》、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波洛克的《会聚:第十号》等作品后,可感受到油墨中体现出的艺术大师的艺术个性。就这样,幼儿通过感受、欣赏、谈论、比较,丰富了自己的审美经验,激发了创作的欲望。他们常常能根据自己对画的理解再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大师名画的旁边。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将这些画取名为《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我们还将名画切割成“名画拼图”,并将风格迥异的名画卡片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从画面背景、色调和图案等角度进行分类,并完成拼图游戏。
三、搭建交流、分享平台
当幼儿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表达表现的需要,为此,我们经常利用节庆日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幼儿的自主表现与创造搭建平台,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我们会开展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不但一起设计室内外环境,凸显节日的喜庆、热闹气氛,还一起讨论决定活动内容,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艺术节期间,各班活动室都会被布置成各具特色的艺术体验馆,如“卡拉OK大家唱”“唱唱跳跳大舞台”“器乐表演哆来咪”“巧巧手工作坊”“木偶表演馆”“诗歌朗诵会”等。我们还特别为幼儿安排了自主活动时间,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场馆自由探索。如,在“我型我秀T型台”,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服装、道具,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自己设计和制作面具,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模仿时装模特儿,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和造型,体验一把“走秀”的感觉;在“创意绘画室”,教师提供各种绘画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实现创意,如尝试创作水彩画、简笔画、漏印画、拓印画、版画等等。总之,力保每个幼儿在艺术节期间都有自主创作、表现的空间。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我们会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亲子花灯制作大赛”,让幼儿在感受节日浓烈气氛的同时,也了解元宵节的民俗文化,领略人们寄寓在花灯之中的美好愿望。元宵节当天,在民间乐曲的伴奏下,幼儿会将亲手制作的造型别致的花灯展示出来,教师会帮他们一一挂在幼儿园大厅里,并请全园幼儿参与评选,用贴红星的方式选出“最佳配色”“最佳造型”“最佳创意”等奖项,让所有参与的幼儿都能得到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创作的兴趣。
此外,配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我们都会组织相应的全园性艺术活动,为幼儿分享审美经验、提升审美情感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构建多元的艺术欣赏环境
我们十分重视艺术欣赏环境的创设,精心营造浓郁的艺术欣赏氛围,发挥环境对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的熏陶作用。在创设环境时,我们既注重展示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又不忘突显本土特有的民间文化,同时也让幼儿接触和欣赏优秀的外国艺术作品,用各具魅力的文化和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给予幼儿多重美的感受。
为此,我们将幼儿园大厅及与之相连的走廊布置成民间艺术长廊,充分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精心创设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大厅网格吊顶上绿藤缠绕,郁郁葱葱;其间悬挂着教师和幼儿彩绘的葫芦,古朴稚拙;倒挂的五彩风车动感十足。各楼层走廊上分别垂吊着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扇面、花伞、风筝、宫灯、中国结等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立柱上则展示表现中国戏剧文化、各地著名建筑、少数民族服饰等内容的图片。在拾阶而上的楼道墙面上,布置了几位国画大师著名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画作。在一楼走廊上,我们专门布置了一面“中国京剧艺术墙”,展示了生、旦、净、末、丑各种不同角色的造型,以及教师和幼儿在排刷、石头、龟壳等材料上彩绘而成的京剧脸谱。富有浓郁中国元素的剪纸、中国结等作品穿插其间,将“中国风”渲染得更加浓郁。园内广播常常播放的是民间乐曲,伴随着幼儿的各种活动,浓浓的民间艺术氛围萦绕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另外,幼儿最熟悉的是本土文化,我们将多功能美术创作室布置成闽都文化展示厅,呈现了福州丰富的人文、自然、工艺等文化艺术内容。我们在这里集中展示各班在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活动时教师和幼儿创作的作品,如用折纸作品表现的蜿蜒曲折的福建民居“三坊七巷”以及黑塔、白塔,用线描画及剪纸作品表现的榕树、牌坊、拱桥;又如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收集的福州“三宝”(纸伞、脱胎漆器、牛角梳)和福州“三绝”(寿山石、漆画、软木画)的实物及图片,福州的名人名言汇萃,福州的船政文化介绍等。展示这些是希望本土文化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使本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同时,我们还将美工室的墙面布置成“名画欣赏墙”,以蒙德里安的名画《红黄蓝的构图》为大背景,按均衡、和谐、变化、统一的规律,将毕加索、波洛克、蒙德里安、米罗等西洋画大师的作品和徐悲鸿等国画大师的作品经过合理布局放在一起,供幼儿对比和欣赏,以引导幼儿领略西方艺术与国画艺术的特色及各自的魅力,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营造互动的艺术氛围
我们重视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强调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以此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我们创设了“节奏游戏吧”,将乐器的图片、乐曲节奏卡和节奏图谱张贴在墙上,并提供多种打击乐器,让幼儿看着图谱就可以打出节奏。地面上也画有五线谱跳格和节奏图,幼儿可以按图谱拍手、跺脚、跳跃、欢唱。录音机经常播放我们为幼儿精心挑选的乐曲。幼儿可以跟着音乐《熊和孩子》做律动,感受音的强弱和高低;可以边听歌曲《说唱脸谱》,边戴上道具扮演张飞和曹操,或边唱边表演,感受京剧的快板、慢板及其独特的旋律。这样的节奏活动兼具趣味性和游戏性,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充分感受到了节奏的韵律美。
在美术区,我们提供名画让幼儿“与大师对话”。幼儿在欣赏了国画大师吴冠中的《春如线》、齐白石的《墨虾》、李可染的《牧归图》、徐悲鸿的《奔马》等作品后,可感受到水墨之中蕴含的艺术生活情趣;在欣赏了西洋画大师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毕加索的《梦》、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波洛克的《会聚:第十号》等作品后,可感受到油墨中体现出的艺术大师的艺术个性。就这样,幼儿通过感受、欣赏、谈论、比较,丰富了自己的审美经验,激发了创作的欲望。他们常常能根据自己对画的理解再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大师名画的旁边。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将这些画取名为《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我们还将名画切割成“名画拼图”,并将风格迥异的名画卡片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从画面背景、色调和图案等角度进行分类,并完成拼图游戏。
三、搭建交流、分享平台
当幼儿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表达表现的需要,为此,我们经常利用节庆日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幼儿的自主表现与创造搭建平台,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我们会开展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不但一起设计室内外环境,凸显节日的喜庆、热闹气氛,还一起讨论决定活动内容,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艺术节期间,各班活动室都会被布置成各具特色的艺术体验馆,如“卡拉OK大家唱”“唱唱跳跳大舞台”“器乐表演哆来咪”“巧巧手工作坊”“木偶表演馆”“诗歌朗诵会”等。我们还特别为幼儿安排了自主活动时间,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场馆自由探索。如,在“我型我秀T型台”,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服装、道具,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自己设计和制作面具,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模仿时装模特儿,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和造型,体验一把“走秀”的感觉;在“创意绘画室”,教师提供各种绘画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实现创意,如尝试创作水彩画、简笔画、漏印画、拓印画、版画等等。总之,力保每个幼儿在艺术节期间都有自主创作、表现的空间。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我们会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亲子花灯制作大赛”,让幼儿在感受节日浓烈气氛的同时,也了解元宵节的民俗文化,领略人们寄寓在花灯之中的美好愿望。元宵节当天,在民间乐曲的伴奏下,幼儿会将亲手制作的造型别致的花灯展示出来,教师会帮他们一一挂在幼儿园大厅里,并请全园幼儿参与评选,用贴红星的方式选出“最佳配色”“最佳造型”“最佳创意”等奖项,让所有参与的幼儿都能得到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创作的兴趣。
此外,配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我们都会组织相应的全园性艺术活动,为幼儿分享审美经验、提升审美情感创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