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视网膜屏障的损伤机制

来源 :国际眼科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严重影响了视网膜微循环,从而引起一系列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这些改变最终可导致内皮细胞过度增生,血管通透性改变,异常的视网膜血管形成并发视力减退。本文阐述了高血糖对视网膜微血管系统的影响,从细胞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高血糖所导致的细胞损伤效应。高血糖可通过影响细胞连接功能、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改变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方式对视网膜血管细胞造成损伤。这将为人们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分子及细胞缺陷提供新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16, 40: 98-103)

其他文献
小肠外瘘是指小肠肠腔与体表之间存在的病理性通道,随着营养支持的发展、手术技能的提高、手术器材的更新、相关专业的进步,肠瘘的发病率大大减少,其死亡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尽管如此,小肠瘘仍是消化道瘘中致死率最高的[1]疾病。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常见的眼部并发症,血脂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一方面血脂升高通过增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加重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另一方面,血脂紊乱还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微循环障碍。(国际眼科纵览,2016, 40: 90-93)
期刊
活性氧由线粒体产生且作用于线粒体.在压力环境下,选择性降解损伤的线粒体,并维持正常的线粒体数量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生长起重要作用.线粒体通透性改变、过氧化氢酶失活等诸多影响因素都会促进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最近研究发现PINK1-Parkin信号通路,Mfn1、Mfn2和OPA1等蛋白与线粒体关系紧密,调控线粒体的融合、分裂、自噬.线粒体自噬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
一、问题式教学构建原则rn要想构建起有效的问题式教学就需要充分把握构建原则,问题式教学就是从教学目标入手,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任务,设计出具有紧密逻辑关系的问题,通过
期刊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眼部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随着对视网膜病变的深入研究,逐渐发现脉络膜病变在其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妊高征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16, 40: 94-97)
期刊
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是在胎儿期间大量存在的血红蛋白,成年人体内含量极少,低于1%.但是不少成年人的HbF表达水平较高.根据一系列的研究表明,HbF表达水平增高的分子机制主要是β珠蛋白基因簇自身变异和其他基因的影响.了解这些分子因素,可为阐明HbF的内在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并有助于开发新的地中海贫血治疗方法。
语言学习是枯燥的,背单词,记语法,很难让学生对此有新鲜感和好奇感。兴趣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教师就要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入手。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调动学生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