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渗入建筑设计中,促进了设计方式的改革。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用户参与建筑设计的必要性,探讨了用户参与的方法,旨在满足用户对住房的要求,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参与方式;功能评价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参与建筑设计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方式不仅可以了解用户对于住房的要求,促进设计理念的转变,还能满足提高用户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建筑物的实用价值。因此,建筑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用户参与的重要性,并采用现代化技术,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参与方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用户参与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现阶段,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了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认识。人们主体意识的加强,使得建筑设计师重新对自己的行业进行了定位。建筑单位建设的各种建筑主要服务于人们。因此,建筑单位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充分认识到用户参与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性。随着用户参入的深入,增强了建筑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设计师可以根据用户对建筑设计信息的反馈,合理调整建筑方案。这一方式可以有效促进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等各因素的融合,提高建筑结构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促进建筑内部建立新的建筑体系,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用户参与建筑设计的方法
传统建筑设计形式,主要是对建筑设计师主观意志的体现,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降低了建筑物的实用性。用户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解决建筑行业中的问题,并逐步确立了用户的主体地位。现阶段,建筑单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鼓励用户参到建筑设计中:
(一)问题搜索法
建筑的实际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而建筑设计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针对建筑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收集整理,找出设计问题的影响因素,再根据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解决这些问题。问题搜索法主要体现的用户的协作精神。目前,问题搜索法并未得到普及应用,国内外关于之一参方式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关于问题搜索法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
Milliam M.Pena认为问题搜索法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即目标、事实、概念、需求、问题。事实和需求属于可变形因素,而目标和事实属于定量因素。采用PS编制分析五个因素时,发现五个方法分别尤其自己对应的问题:(1)建立目标:先与客户就房屋开发方案进行协商,明确房屋建设的方向。(2)收集、分析资料:根据客户提出的目标,对现有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掌握建设中的不确定因素。(3)概念的验证:了解用户想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建设目标。(4)确定用户需求:基于用户的经济能力,分析用户的购买能力、空间、房屋建设质量、环境等,按照重要程度,对这些需求进行排序。(5)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建设方向。上述五个因素需要用户和假设的单位的互动才能完成,因此,用户对建筑设计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对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二) 建筑质量功能配置
基于用户对产品性能的需求,日本率先提出了质量配置功能,旨在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质量检测功能开始普及,受到日本、欧美等企业的亲睐,并对这一先进技术进行研究,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使其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然而,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这一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仍然受到了极大限制。
质量功能配置技术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用户对房屋建筑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运用到实际建设中,并将用户的需求反映到建筑设计中。建筑单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保证用户能真正的参与带企业设计中:第一,收集、分析用户需求。用户信息收集是质量分析中的最关键的部分,因此,企业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并进行整理,将实用性较高的需求,反映到建筑设计中来。第二,转换用户需求。设计师质量矩阵法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转换,可以将用户的需求分解到设计建設每一部分,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切实落实用于的参与作用。
(三)建筑使用后评价法
使用后评价法是建设单位站在用户的角度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属于用户参与建筑评价的最后阶段。为达到反馈用户信息,美国率先提出了使用后评价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筑完成阶段人们对人建筑物的评价上。用户可以对投入使用的结构进行评价,促进房屋建设结构的改革。使用后评价的实质是用户信息反馈机制,用户通过亲身体验,提出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使用后评价法反馈的信息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使用后分析法主是对建筑设计合理性进行考察,了解设计中功能不完善的地方,并进行改革,使建筑设计满足客户的需求,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基于用户反馈的信息,为建设单位的后期维修提供了理论依据。现阶段,学术界已经逐渐认可了使用后评价法对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但是仍未进行推广使用。使用后信息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准备阶段。确定建筑的使用人群,并随机部分人员作为市场调查的参与者。第二,对参与着进行访问,了解用户使用建筑的感受,并对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企业针对用户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列出客户反馈率较高的信息,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问题。第三,信息分析阶段。对建筑设计的预期目标和用户使用后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者存在的差异,并找出减少差异的有效措施,并将这些措施应用于未来的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质量。
三、结束语
现阶段,为了完善用户参与建筑设计方式,我国借鉴国外的用户参与经验,真正满足用户参与建筑设计的需求。一方面,有利于建设单位了解客户的需求,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革新。另一方面,增加建筑的使用价值,满足用户的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双红,王剑.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层次群决策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中心,2013(15).
[2]张鹭静.基于用户终端体验的虚拟建筑可视化初探[J].投资与合作,2011(9).
[3]刘云棣.基于用户体验的生态图书馆建筑研究[D]. 东南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2011.
[4]陈永攀,张吉礼,牟宪民.建筑能耗CMD系统用户端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09(6).
关键词:建筑设计;参与方式;功能评价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参与建筑设计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方式不仅可以了解用户对于住房的要求,促进设计理念的转变,还能满足提高用户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建筑物的实用价值。因此,建筑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用户参与的重要性,并采用现代化技术,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参与方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用户参与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现阶段,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了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认识。人们主体意识的加强,使得建筑设计师重新对自己的行业进行了定位。建筑单位建设的各种建筑主要服务于人们。因此,建筑单位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充分认识到用户参与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性。随着用户参入的深入,增强了建筑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设计师可以根据用户对建筑设计信息的反馈,合理调整建筑方案。这一方式可以有效促进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等各因素的融合,提高建筑结构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促进建筑内部建立新的建筑体系,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用户参与建筑设计的方法
传统建筑设计形式,主要是对建筑设计师主观意志的体现,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降低了建筑物的实用性。用户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解决建筑行业中的问题,并逐步确立了用户的主体地位。现阶段,建筑单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鼓励用户参到建筑设计中:
(一)问题搜索法
建筑的实际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而建筑设计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针对建筑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收集整理,找出设计问题的影响因素,再根据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解决这些问题。问题搜索法主要体现的用户的协作精神。目前,问题搜索法并未得到普及应用,国内外关于之一参方式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关于问题搜索法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
Milliam M.Pena认为问题搜索法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即目标、事实、概念、需求、问题。事实和需求属于可变形因素,而目标和事实属于定量因素。采用PS编制分析五个因素时,发现五个方法分别尤其自己对应的问题:(1)建立目标:先与客户就房屋开发方案进行协商,明确房屋建设的方向。(2)收集、分析资料:根据客户提出的目标,对现有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掌握建设中的不确定因素。(3)概念的验证:了解用户想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建设目标。(4)确定用户需求:基于用户的经济能力,分析用户的购买能力、空间、房屋建设质量、环境等,按照重要程度,对这些需求进行排序。(5)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建设方向。上述五个因素需要用户和假设的单位的互动才能完成,因此,用户对建筑设计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对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二) 建筑质量功能配置
基于用户对产品性能的需求,日本率先提出了质量配置功能,旨在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质量检测功能开始普及,受到日本、欧美等企业的亲睐,并对这一先进技术进行研究,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使其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然而,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这一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仍然受到了极大限制。
质量功能配置技术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用户对房屋建筑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运用到实际建设中,并将用户的需求反映到建筑设计中。建筑单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保证用户能真正的参与带企业设计中:第一,收集、分析用户需求。用户信息收集是质量分析中的最关键的部分,因此,企业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并进行整理,将实用性较高的需求,反映到建筑设计中来。第二,转换用户需求。设计师质量矩阵法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转换,可以将用户的需求分解到设计建設每一部分,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切实落实用于的参与作用。
(三)建筑使用后评价法
使用后评价法是建设单位站在用户的角度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属于用户参与建筑评价的最后阶段。为达到反馈用户信息,美国率先提出了使用后评价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筑完成阶段人们对人建筑物的评价上。用户可以对投入使用的结构进行评价,促进房屋建设结构的改革。使用后评价的实质是用户信息反馈机制,用户通过亲身体验,提出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使用后评价法反馈的信息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使用后分析法主是对建筑设计合理性进行考察,了解设计中功能不完善的地方,并进行改革,使建筑设计满足客户的需求,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基于用户反馈的信息,为建设单位的后期维修提供了理论依据。现阶段,学术界已经逐渐认可了使用后评价法对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但是仍未进行推广使用。使用后信息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准备阶段。确定建筑的使用人群,并随机部分人员作为市场调查的参与者。第二,对参与着进行访问,了解用户使用建筑的感受,并对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企业针对用户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列出客户反馈率较高的信息,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问题。第三,信息分析阶段。对建筑设计的预期目标和用户使用后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者存在的差异,并找出减少差异的有效措施,并将这些措施应用于未来的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质量。
三、结束语
现阶段,为了完善用户参与建筑设计方式,我国借鉴国外的用户参与经验,真正满足用户参与建筑设计的需求。一方面,有利于建设单位了解客户的需求,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革新。另一方面,增加建筑的使用价值,满足用户的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双红,王剑.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层次群决策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中心,2013(15).
[2]张鹭静.基于用户终端体验的虚拟建筑可视化初探[J].投资与合作,2011(9).
[3]刘云棣.基于用户体验的生态图书馆建筑研究[D]. 东南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2011.
[4]陈永攀,张吉礼,牟宪民.建筑能耗CMD系统用户端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