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及缓解对策浅析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要缓解大学就业压力,高校就应做到:合理设置专业,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和辅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缓解对策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 2011年则达到了660万,大学生就业难度可想而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有75%的大学生感觉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带来的压力已成为大学生压力的重要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教育和辅导措施,缓解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表现
  1.压力和就业压力
  黄希庭教授认为,心理学上所说的“压力”通常有三种含义:一是指现实存在的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即压力源;二是指人对压力事件的反应,即压力反应;三是指由威胁性刺激带来的一种被压迫的主观感受,即压力感。压力对人的心理会产生有益的或有害的影响,压力过度就会带来一定的生理及心理后果,对人的认知和情感产生不良影响。
  就业压力是人面临就业时所产生的压力,是在就业情境中许多内外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也有观点认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就业情境时的外在威胁超过了自身的处理能力时而产生的心理、生理反应。就业压力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过度压力,这也是处于就业压力下的部分大学生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和各类心理障碍的原因。
  2.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表现
  (1)认知维度
  自负心理。这种心理是缺乏客观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有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盲目自信,造成就业过程中出现自我意识的偏差。其中,以名牌高校毕业生、热门专业毕业生和优秀毕业生居多,他们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收入,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虚夸”“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这常常使他们错失良机,甚至会挫伤他们就业的积极性,引发思想情绪的波动和心理失衡。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失去心理平衡的心理状态,常与消极、依赖、怯懦等心理交织在一起,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长期以来形成较低的自我认知。求职时畏首畏尾,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由于屡屡受挫,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
  (2)情绪维度
  焦虑心理。一般是指对自身某种因素或客观上的某种因素作出过分严重的估计造成内心不安。有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急于求成,常常给自己定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结果实际所得与心理需求相差甚远,使自己产生焦虑心理。有的大学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在就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无助,造成精神紧张,甚至导致失眠。
  急躁心理。有的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情绪比较亢奋,表现得心急如焚。在就业单位没有确定以前,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甚至恨不得在供需见面会上当场就确定下来。在毕业离校前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的急躁情绪尤为突出,他们不能冷静、客观地思考,没有目标地四处出击,结果处处碰壁。
  (3)行为维度
  依赖心理。所谓依赖心理,是指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总希望依靠别人来帮助解决的一种心理,依赖心理在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有的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面对就业常常不知所措,只能依靠家长或其他人的安排。一旦希望落空,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出现很极端的行为。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有人认为这是盲目追随多数人行动的心理状态。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不透彻,而个人又缺少自我选择和独立决断的能力,极易受到他人的干扰。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
  1.社会来源
  目前人才供求矛盾突出,社会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不合理,造成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另外,在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较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也在不断变化,有些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忽视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导致出现焦虑心理、急躁心理等问题。
  2.学校来源
  近年高校扩招迅速,盲目追求规模,专业设置不合理,大学生供求结构失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环节与实践脱节,教育质量下降,加上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不够,对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地进行疏导和教育,导致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
  3.家庭来源
  在传统文化背景中,家庭背景、家庭氛围等都能对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产生重要影响。有些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早早为孩子安排好工作,使部分大学生对父母形成依赖心理。很多父母对子女寄予过高的期望,还有的父母带着投资回报预期,给子女在就业时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4.自身来源
  大学生不合理的自我认知和就业观念、个体能力的差异也是造成就业压力的因素。不少大学生存在自我认知的问题,没有全面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求职时缺少方向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则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大学生个体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自身能力的高低以及能否发挥自身优势就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建议
  1.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就业容量,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促进人才的合理分配,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资金支持。要加强就业市场的管理,规范毕业生招聘会秩序,建立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信用制度,维护毕业生的权益。搭建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人才服务机构、教育部门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积极推进就业立法,促进就业公平,形成就业保障的长效机制。
  2.合理设置专业,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要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树立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意识,及时对就业形势和专业人才需求趋势进行调研,掌握人才供需状况,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在调整专业时还要考虑专业培养的滞后性,不盲目跟风,要进行前瞻性预测和决策,破解“结构性就业难”的困境。
  高校要完善教学设施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课堂教学、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积极与企业和社会相关部门联系,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信息和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努力做到就业指导服务全面化和全程化。首先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构建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从入学到毕业,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根据个体特点和社会需要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做好就业指导服务的信息化工作,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和就业评估体系。二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积极建立就业基地,完善校园招聘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发掘并利用好校友资源,建立校友联谊机制,服务大学生就业。四是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做起,通过专业测评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结合实际进行职业生涯,开展职业素质训练。五是开展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4.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和辅导
  一要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自我认知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指导大学生寻求来自不同背景的、关系密切的人的评价,全面了解自身的特质、优缺点等,进行客观分析,达到自我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对自己的性格类型、职业兴趣、能力倾向和价值观进行专业测量,对自己准确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就业观念中的误区,如功利主义、以自我价值为中心、期望值过高、盲目求稳等,尽可能减少大学生就业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的关系,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其次要教育大学生认清形势,让他们了解目前就业状况、就业政策、用人单位的要求、职业发展的前景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问题,从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既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三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就业心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常识,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分析优势及劣势,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引导毕业生增强自信心,正确看待就业挫折,做好应对就业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大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在遇到压力时能够主动采取措施,如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向朋友和老师倾诉、运动和听音乐等,还可以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寻求帮助,积极调整心态,重新建立心理平衡。其次要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安排专业人员通过个体咨询、团体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克服自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邱桂平,张丽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5).
  [3]冯雯.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2010,(11).
  责编:赵东
其他文献
期刊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即把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高职生的智力和情感优势,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是
在大学阶段,学生由于远离家庭,需要经常向家长汇报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但是他们却往往是报喜不报忧,甚至提供相反的信息。家长对子女的表现情况不清楚,也就无法配合学校教育,最终导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科学发展教育事业,构建了全新的学生工作体系,即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宿舍导师“四位一体”学生工作体系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加快了信息社会到来的步伐。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变得愈加重要。信息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
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国家综合实力整体提高之后,有充足的经济实力来反馈农民,注重和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会以中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省
进入2006年,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实施食品安全新法规,通过更加严格的技术性法规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中的药物和添加剂等残留标准,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何应对由
期刊
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的成长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
万历《明会典》是有明一代的官修行政法典,是明代官修典章制度大全,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后人研究。该书始修于弘治,重订于正德,嘉靖时,复加参补,增加弘治十六年以后事例
艺术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素质教育则是完善高等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素质教育和舞蹈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高等教育走向通识化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