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与方法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huai1990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独特气质,是一所大学的魅力所在。它对于大学的重要性犹如灵魂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但近些年来在一些高校里出现的种种现象表明大学精神还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大学精神培育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和三个着力点。
  关键词:大学精神;培育;原则;着力点
  作者简介:王琳璐(1977-),女,河北邱县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广东?广州?510925)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05-01
  一、大学精神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性
  1.基本概念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独特气质、一种精神形式的文明,也是一所大学的魅力所在。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实体中培育出来的,但又不同于大学实体。大学实体是看得见的外在形式,而大学精神则是看不见的,但却实实在在对大学的发展起作用的一种无形力量。正像北大前校长梅贻琦所说的那样,大学之所以大不是因为有大楼,而是因为有大师、有大气。具体指精神之大、有容乃大、象牙塔之大、责任之大、大师之大。[1]
  2.基本特性
  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精神应该包含六方面的特性。第一,独特性。大学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特点来培育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精神特质。第二,历史性。大学发展是一个不断的历史积淀过程,每一步发展都是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已有发展成果的发扬与完善。第三,时代性。大学发展的历史积淀成就了其发展的根基,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则是大学向前向上不断发展的动力。第四,开放性。虽然大学的发展不能脱离自身的历史与环境,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吸收人类社会进步中一切的文明成果才能不断得到成长。第五,先进性。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大学也应顺应时代潮流,世易时移,不断发展自己。第六,凝聚性。大学是知识分子的集聚地,他们有不同的思想、文化、专业背景,但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应将不同人群的力量凝成合力,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2]
  二、大学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1.大学精神对大学发展的作用
  大学精神对大学发展的作用与大学精神的基本特性密不可分。大学精神基本特性体现的程度决定了大学精神起作用的大小。总的来说,主要表现为五方面的作用。第一,向内的凝聚作用。大学精神不仅能够将大学内部的各种力量凝成合力,不断增强大学的魅力,还可以吸引校外优秀师生的加入,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第二,向外的拓展作用。每一届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是大学精神向社会辐射的载体,大学教师在与外界的学术交流过程中也会向外界传播大学的精神特质。第三,向上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在大学精神的引导下,大学在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上都会向更高、更好的目标看齐。第四,向下的规范作用。大学精神形成于大学的发展过程中,但又高于大学的具体发展过程,作为一种抽象的力量规范和指导着大学的发展过程。第五,中间的塑造作用。大学精神在对大学的发展起凝聚、拓展、激励和规范作用的过程中也在对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着塑造。[3]
  2.存在的问题
  大学精神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高校大学精神的现状却令人堪忧。目前很多高校办学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到的理念,一味追大求全。从国内情况看,重点院校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更高层次的发展、追求科技前沿、努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看齐上,而是盲目地低就,纷纷成立下属的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普通的职业大专或普通本科则不顾实际情况进行着升本或升级为重点院校的努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这些高攀低就现象背后充满了追逐名利的动机;国内高校在学习国外一流大学的时候,重点多放在外在条件、基础设施等物质因素上,而对大学发展真正起作用,决定大学层次的精神因素则关注甚少,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的偏差、重形式轻内容的错误。
  以上种种现状表明,在我国,大学精神培育的力度是不够的。如何正确定位,让办学特色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做一个独一无二、最好的自己,是中国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建设更多中国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大学精神培育的原则与着力点
  1.大学精神培育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虽然大学精神形成于大学的发展过程中,但只有经过漫长的积淀才能突显出来,独立于大学物质实体之外。首先,大学精神的培育要遵循积淀原则。[4]大学精神培育得如何,其基本特性体现得怎样,大学内部评价并不是最客观的,需要不断得到外界的评价反馈。其次,大学精神培育应遵循高校内外的相互反馈原则。最后,大学精神的培育主要靠的是大学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的因素以及不同角色间的相互配合,因此,大学精神培育应遵循全校参与,从学生到教师,从教辅人员到领导的全员配合原则。
  2.大学精神培育的着力点与方法
  大学精神的培育除了要遵循以上三个原则,还要有一定的着力点,集中精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作品着力点。毕业生是大学出产的作品,也是大学精神向社会辐射的主要载体,能够出产什么样的毕业生作品就会向社会传递什么样的大学印象,社会就会给予大学什么样的反馈,最终影响大学精神的进一步培育。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毕业生不仅要根据社会的需要,也要取决于师资力量与生源素质。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最佳作品的完美诠释。
  其次,师资培训着力点。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层次直接决定了培养出人才的素质与层次。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除了在引进人才上把关,还可以通过培训来实现。除了专业技术硬性指标的培训,还可以进行各种精神层面的软性指标培训。
  最后,文化环境与活动着力点。[5]置身于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不自觉地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自然环境如此,文化环境因其无孔不入的渗透性,其作用更是如此。创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活泼又创意无限的文化环境需要校方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是实现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强调,读书要做到“口到、手到、耳到、眼到、心到”。大学文化环境的建设也应多渠道展开,教学活动中的理论知识层面、动手设计的实践层面、耳濡目染的校园媒体层面,还有集交流、动手、反思与一体的专题活动层面等。
  总之,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但是,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正确的着力点,根据高校自身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在做的过程中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大学被看作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得以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力量保证。大学的主要职责是“社会的存储器、社会的前沿尖端、以批评性眼光反映社会的镜子”。[6]而实现这些职责的主要途径是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既是主体因素也是客体因素。可以说大学实现其社会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的因素。大学要想培养有精神力量的人才,也是需要精神的,离开了精神,大学就只是一个由一些建筑物组成的群落。大学精神的产生离不开大学的物质实体,但又游离于大学物质实体之外。它能从更高的角度指导或制约着大学的发展。大学精神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受到大学所处的环境、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国高校目前出现了一些大学精神缺失的现状。但只要认识到其危害性,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完善,遵循正确的原则,选择合适的着力点,大学精神旗帜一定会飘扬在各个高校的上空,这也是保证高校不断进步,不断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甚至成为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珊珊.“大师论”——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11,(9):14-15.
  [2]刘尧.大学精神与大学科学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103-110.
  [3]李有亮.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建[J].现代大学教育,2009,(5):1-6.
  [4]子行.“大学精神”:校园内外的协奏——培育大学精神三题[J].上海
  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7-9.
  [5]许传宏.从校训看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3):51-53.
  [6]斯托尔克.大学的职责[N].青岛日报,2008-12-16.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全新的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中凸显循环经济理念,用专业长负责制实现专业建设与社会需
摘要:在发电机运行中,主要的危险点有漏氢、进油、进相、定子冷却水等,当这些情况在发电机运行时出现时,将影响发电机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些危险点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发电机;运行;风险点;控制  作者简介:邹永久(1983-),男,湖南长沙人,贵州黔东电厂生产技术部电气主管,助理工程师。(贵州?镇远?557702)  中图分类号:TM306?????文献标识码:A?????
摘要:设计了一种单相智能表自动压接校验装置,采用电动推杆+工业滑轨+工业滑块+滑板的模式,可自动实现对电能表的自动压接和自动接线,相对于其他模式,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一致性好、控制准确和噪音小等优点,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电能表;自动压接校验;机构设计;性能测试  作者简介:方春丽(1972-),女,河南郑州人,河南思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仪表事业部,助理工程师;贺卫星(1974-)
维书的“维”,是指维系、联系、维持.当下,对为师者的培训已比较发达,有关经费、人力、时间、方法、模式、技术等的消费,喜人程度有很大抬升.教师听报告、听讲座、观课、游学
期刊
2018年1月23—2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作工作报告。  陈宝生指出,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要以问题为导向,将其作为实施“奋进之笔”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一是聚焦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二是聚焦根本任务,系统推进立德树人。三是
期刊
摘要: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既是促进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及学校的办学实际,提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一系列举措,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本科教育;质量;探索  作者简介:张庆荣(1979-),女,山东肥城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助理研究员;马建山(1978-),男,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助理研究员。
“教育者的自我发现”这个主题,实际上隐喻着全球性的教育变革之方向,未来的教育,应当是全面指向自我的一场伟大实践活动。  所谓自我发现,准确地说是向内看。原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发现儿童、如何解放儿童、如何教育儿童甚至如何关照儿童,然而依据我的观察,未来的方向正好倒过来,要从向外看逐渐转到向内看。  每天在学校里,我的感受非常强烈,很多教育工作者深陷迷茫之中,尤其是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格式化以后,仿佛
期刊
在2017年全球网络技术大会(GNTC)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了题为《互联网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主旨发言,通过近5年来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全球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