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多证书制度,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是各行各业逐渐把多证书作为学生就业的必备条件。本文结合学校实际,在分析了“对证施教”符合“工学结合”的需求和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探究了多证书制度下“对证施教”的实践教学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多证书制度;“对证施教”;实践教学成果
根据教育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双证书制度要求,我院在坚持“学中用,用中学,精讲多练,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提出了“1+4+1”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形成了以获取毕业证、基础证书、核心职业资格证书、拓展证书的具有学院特色的多证书制度。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多证书制度,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是各行各业逐渐把多证书作为学生就业的必备条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落实多证书制度,关键在于,要按照多证书的技能实践要求,组织实践教学,培养出相应规定要求的不同级别技能人才,即“对证施教”。
一、“对证施教”符合“工学结合”的需求和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我国本科教育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善于系统学习,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和盲从于应付传统纸面考试,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普遍偏低,使得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把多证书课程列入到教学计划中去,将多证书课程考试大纲和专业课程大纲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充实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行“对证施教”势在必行。
二、多证书制度运行的保障措施
(一)构建了与“1+4+1”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落实“1+4+1”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即:一身正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具备外语听说、中文写作、信息技术应用、人际沟通四项通用能力;掌握一项熟练的职业技能。),搭建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以公共课、专业群“平台”课和人才分流培养的“专业方向”课为主要形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构建了第一、第二及第三课堂相衔接的综合育人体系。拓宽多元人才培养渠道,满足学生不同成长的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理念,将各项知识与技能整合为相应的课程,分层次、分类别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发展的培养途径,满足学生成长的不同需求;着力打造第二课堂,推动学生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将实践教学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保证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实践教学学时占总教学学时的50%以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构建了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运行、调整和完善,构建了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使一切管理制度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
三、目前初步取得的成绩
(一)实现了从理念到制度到文化的转变。1+4+1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提出,充分体现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主导思想。以“学生为本”,通过创建完善的多证书管理制度,实现了学生面向各自就业的技能培训,扩大了职业技能的评定范围,建立了各个职业技能培训的鉴定平台,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力的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寻找更多就业渠道的能力。培养了多证书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了从理念到制度到文化的转变。
(二)专业课程建设得到有效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有效的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有: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1项(含3门课程)等。
(三)师生技能大赛成绩进步斐然。技能竞赛体现了我院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功底,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引导学生通过竞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我院师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教师、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1500人次。
(四)教学改革成果初显。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自从2010年实施了《多证书管理办法》,职业资格证获取率从原来的50%以下提高到90%以上,证书获取率得到明显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多证书制度配套政策不完善。
2.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行业性很强,存在商业运作,商业氛围过于浓厚。
(二)建议
1.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认定保障体系。
2.弱化职业资格考试的商业性,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通过互联网实现职业资格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给职业资格考试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张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周大农.高职院校分类型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研究[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关键词:多证书制度;“对证施教”;实践教学成果
根据教育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双证书制度要求,我院在坚持“学中用,用中学,精讲多练,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提出了“1+4+1”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形成了以获取毕业证、基础证书、核心职业资格证书、拓展证书的具有学院特色的多证书制度。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多证书制度,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是各行各业逐渐把多证书作为学生就业的必备条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落实多证书制度,关键在于,要按照多证书的技能实践要求,组织实践教学,培养出相应规定要求的不同级别技能人才,即“对证施教”。
一、“对证施教”符合“工学结合”的需求和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我国本科教育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善于系统学习,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和盲从于应付传统纸面考试,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普遍偏低,使得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把多证书课程列入到教学计划中去,将多证书课程考试大纲和专业课程大纲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充实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行“对证施教”势在必行。
二、多证书制度运行的保障措施
(一)构建了与“1+4+1”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落实“1+4+1”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即:一身正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具备外语听说、中文写作、信息技术应用、人际沟通四项通用能力;掌握一项熟练的职业技能。),搭建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以公共课、专业群“平台”课和人才分流培养的“专业方向”课为主要形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构建了第一、第二及第三课堂相衔接的综合育人体系。拓宽多元人才培养渠道,满足学生不同成长的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理念,将各项知识与技能整合为相应的课程,分层次、分类别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发展的培养途径,满足学生成长的不同需求;着力打造第二课堂,推动学生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将实践教学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保证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实践教学学时占总教学学时的50%以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构建了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运行、调整和完善,构建了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使一切管理制度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
三、目前初步取得的成绩
(一)实现了从理念到制度到文化的转变。1+4+1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提出,充分体现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主导思想。以“学生为本”,通过创建完善的多证书管理制度,实现了学生面向各自就业的技能培训,扩大了职业技能的评定范围,建立了各个职业技能培训的鉴定平台,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力的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寻找更多就业渠道的能力。培养了多证书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了从理念到制度到文化的转变。
(二)专业课程建设得到有效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有效的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有: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1项(含3门课程)等。
(三)师生技能大赛成绩进步斐然。技能竞赛体现了我院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功底,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引导学生通过竞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我院师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教师、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1500人次。
(四)教学改革成果初显。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自从2010年实施了《多证书管理办法》,职业资格证获取率从原来的50%以下提高到90%以上,证书获取率得到明显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多证书制度配套政策不完善。
2.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行业性很强,存在商业运作,商业氛围过于浓厚。
(二)建议
1.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认定保障体系。
2.弱化职业资格考试的商业性,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通过互联网实现职业资格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给职业资格考试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张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周大农.高职院校分类型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研究[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