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的基础环节,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以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持续兴趣,是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考验。本文结合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病,对标核心素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探讨了创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
许多教师存在认为学生个个都懂得如何阅读的误区,因此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与方法的教学。加之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初中语文的教学一直存在偏重考试分数的功利性倾向,使得学生越来越难静下心来沉浸到阅读中去。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引导者,教师应重新反思自己对阅读教学的定位,要认识到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成绩,也与学生的写作、价值观塑造、审美水平的提升等密切相关。以此,无论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是对语文作为一门社会与人文类学科的本质挖掘,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优化阅读教学的设计和策略。
一、阅读联系生活,实现学以致用
语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各类阅读材料也是对社会生活的反应与升华。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回归现实生活,不光是为了延伸语文的教育意义,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共鸣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1]。此外,初中学生在认知层面仍具有表层性与具体性,以真实的生活为切入,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从具体问题到一般性知识的逻辑过渡,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构建主义发展理论,认知结构的完善需要靠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同外部环境之间的碰撞,推动学生在冲突之中的反思,并促使其持续塑造自身的认知结构,达到知识增长与思维提升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中《安塞腰鼓》一文时,在引导学生从字音词义、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把握之外,教师也可以以民俗活动为主题来加强对学生閱读的引导。指导学生关注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关注,延伸这篇课文的阅读价值。
二、整合教材内容,开展组文教学
为了服务于教学目的,语文教材在内容设置方式上是以单篇文章为基本结构单位。这种编排方式虽然便于教师嵌套语文理论知识教学,但是在阅读层面容易产生“雨过地皮湿”的效果。学生的视野多局限于单篇的文本中,且更注重对碎片化知识点的精耕细作,不便于从整体上加强对文本的把握。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组文教学的方式来对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进行整合,创建阅读教学的大单元,将学生的阅读视野从对字词句段的深挖提升至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层面,将整篇文本的阅读单独提炼出来作为一项针对性培养的能力[2]。开展组文教学的标准是多样的,可以以文体类型为整合标准,也或者是文章主题、作者、情感色彩、写作手法等其他方面,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来选择整合文章的标准。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第一单元的几篇现代文为例,《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三篇文章皆是以自然景物作为描写对象的现代散文,其共性在于立足于四季美景,以颇具诗意、意境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自然美景,在情感表达方面也都体现了对美景的赞叹、对生活的热爱情怀。但是对比之下三篇文章在主旨与写作特色方面也各有不同:《春》更多着墨于对因春天到来自然万物发生的变化上,表达的更多是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济南的冬天》是通过对冬天时济南山水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祖国山河美景的热爱;《雨的四季》则更注重描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雨的喜爱。组文教学的优势在于强化了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对比,便于学生在对比中强化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有助于学生实践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三、设置阅读任务,推进深度阅读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与思路的指导,而非沉浸于自己单方面的“满堂灌”中。前者是指通过设置问题、任务等来驱动学生自主阅读,强调学生阅读的能动性与思考性,比之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拆解,这种边读边思考的学生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化吸收,推动其阅读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师应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章教学目标,设置递进式的阅读任务,通过任务的引导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并调动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中《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参考以下问题设计教学任务:第一:文章的层次结构如何划分?第二:关于语文叶圣陶提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有何意义?第三:叶圣陶有哪些性格特点,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有哪些优秀品质,文中在何处有体现?第四,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叶圣陶生活中的各种琐事?以上这些问题分别是从文章的结构、主旨、人物刻画、写作特色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全面对文章进行自主剖析,这是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得以生发的重要环节。
阅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发力点,语文教师应反思自身对于语文教学的定位,认识到以结论性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与思维习惯的把握,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来提升课堂阅读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智广.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3):19-20.
[2]尤玮萍.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02):110-111.
福建省南安市罗东中学 陈建南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
许多教师存在认为学生个个都懂得如何阅读的误区,因此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与方法的教学。加之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初中语文的教学一直存在偏重考试分数的功利性倾向,使得学生越来越难静下心来沉浸到阅读中去。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引导者,教师应重新反思自己对阅读教学的定位,要认识到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成绩,也与学生的写作、价值观塑造、审美水平的提升等密切相关。以此,无论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是对语文作为一门社会与人文类学科的本质挖掘,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优化阅读教学的设计和策略。
一、阅读联系生活,实现学以致用
语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各类阅读材料也是对社会生活的反应与升华。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回归现实生活,不光是为了延伸语文的教育意义,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共鸣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1]。此外,初中学生在认知层面仍具有表层性与具体性,以真实的生活为切入,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从具体问题到一般性知识的逻辑过渡,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构建主义发展理论,认知结构的完善需要靠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同外部环境之间的碰撞,推动学生在冲突之中的反思,并促使其持续塑造自身的认知结构,达到知识增长与思维提升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中《安塞腰鼓》一文时,在引导学生从字音词义、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把握之外,教师也可以以民俗活动为主题来加强对学生閱读的引导。指导学生关注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关注,延伸这篇课文的阅读价值。
二、整合教材内容,开展组文教学
为了服务于教学目的,语文教材在内容设置方式上是以单篇文章为基本结构单位。这种编排方式虽然便于教师嵌套语文理论知识教学,但是在阅读层面容易产生“雨过地皮湿”的效果。学生的视野多局限于单篇的文本中,且更注重对碎片化知识点的精耕细作,不便于从整体上加强对文本的把握。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组文教学的方式来对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进行整合,创建阅读教学的大单元,将学生的阅读视野从对字词句段的深挖提升至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层面,将整篇文本的阅读单独提炼出来作为一项针对性培养的能力[2]。开展组文教学的标准是多样的,可以以文体类型为整合标准,也或者是文章主题、作者、情感色彩、写作手法等其他方面,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来选择整合文章的标准。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第一单元的几篇现代文为例,《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三篇文章皆是以自然景物作为描写对象的现代散文,其共性在于立足于四季美景,以颇具诗意、意境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自然美景,在情感表达方面也都体现了对美景的赞叹、对生活的热爱情怀。但是对比之下三篇文章在主旨与写作特色方面也各有不同:《春》更多着墨于对因春天到来自然万物发生的变化上,表达的更多是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济南的冬天》是通过对冬天时济南山水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祖国山河美景的热爱;《雨的四季》则更注重描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雨的喜爱。组文教学的优势在于强化了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对比,便于学生在对比中强化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有助于学生实践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三、设置阅读任务,推进深度阅读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与思路的指导,而非沉浸于自己单方面的“满堂灌”中。前者是指通过设置问题、任务等来驱动学生自主阅读,强调学生阅读的能动性与思考性,比之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拆解,这种边读边思考的学生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化吸收,推动其阅读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师应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章教学目标,设置递进式的阅读任务,通过任务的引导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并调动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中《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参考以下问题设计教学任务:第一:文章的层次结构如何划分?第二:关于语文叶圣陶提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有何意义?第三:叶圣陶有哪些性格特点,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有哪些优秀品质,文中在何处有体现?第四,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叶圣陶生活中的各种琐事?以上这些问题分别是从文章的结构、主旨、人物刻画、写作特色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全面对文章进行自主剖析,这是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得以生发的重要环节。
阅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发力点,语文教师应反思自身对于语文教学的定位,认识到以结论性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与思维习惯的把握,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来提升课堂阅读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智广.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3):19-20.
[2]尤玮萍.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02):110-111.
福建省南安市罗东中学 陈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