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民生产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办法。定西市安定区农广校自办校以来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实现强村富民为目标,以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为基础,不断强化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并专门聘请相关单位农业专家举办高质量、高效率的培训班,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通过培训,结合农业技术资料和明白纸的发放,大力掀起科技入户、科技兴农的高潮,普及和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技术水平,为提供我区农民科技知识和种田水平夺打下坚实的基础。解决和消除了村民在栽培方式上、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的误区,让农民真正地学到农业技术知识。
一、采取的措施
1、加强管理,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为扎实有效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农广校高度重视培训工作的落实。成立了马铃薯、玉米、蔬菜培训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统筹协调。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2、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针对我区农业生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村还有许多农民的观念和技术相对落后,在农业种植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按经验种植的观念十分普遍,科学的方法还没有得到有效重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原则,积极创新,采取了适合我区实际的教育培训方式。在培训师资上,聘请农业专家及有关农业技术能手,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了课堂理论培训,课外田头培训;由课堂的大集中到分片小集中,突出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专家能人的讲解,开拓了参训实用人才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水平和致富本领。为了使培训工作不走过场,确保实效,同时我们按需施教,按照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不同行业的要求,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实行整体推进,转化培训成果。在培训工作中,我们结合乡情,以本地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實用人才技术技能水平为目的,重点对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培训,依靠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初步达到了提高培训效益,转化培训成果的目的。同时在培训工作中坚持以农为本,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打破他们单一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实现向有地方特色、有科技含量的规模化种植、养殖转化。要求将有培训需求的从业人员进行摸底,并将每人基本情况、想学的专业进行登记,汇总后上报。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数量、所学专业进行筛查,最终将确定培训人员名单和培训内容。同时,与人社、职业中学、农技中心、农机中心及镇政府等部门衔接好与培训专业相对应的授课专家,并与专家拟定培训计划,组织学员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的方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4、认真教学,旨在学以致用。农广校在师资力量不够的情况下,所聘请的授课专家都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他们不但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农民,还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培训学员,受到了学员的高度赞扬和尊敬。专家认真备课,细致讲解,不但有理论知识,更注意实践经验,讲课方式采用上课讲解、分组讨论、村民提问、相互交流等多种形式,针对农民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认知能力差异较大的特征,专家采用板书、绘图、讲实例及能人互动的方法进行形象教学,使学员易懂易学。近几年尤其对农村致富能手、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采取领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进行了观摩培训,先后到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等国家级科技示范区进行学习培训,效果极好。由于组织准备周密、培训方式灵活、培训内容丰富,学员学习认真,培训效果明显。
二、取得的成绩
农广校每年培训2000人次,累计培训达到40000人次,培训中锻炼出以农广校教师为主力军的农民培训创新团队。创新团队以农广校为依托,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为载体,以农村广大田野为阵地,培训从教室搬到了基地,从理论指导变成示范引导,培训形式不断创新,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受训学员基本掌握了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农产品储藏技术、大部分学员学会了利用“一亩田”、“中国马铃薯网”等电商平台。毕业学员现在都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定西市安定区一千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80%都是农广校的培训学员,他们一心扑在农业生产上,不但自己发展农业生产,而且带动了周围贫困群众,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我区农民增产增收,加快脱贫致富起到了带头引领作用。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知识更新慢,缺乏全面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广校培训教师普遍存在知识面窄、更新慢的状况,知识结构还停留老课本、老经验上,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需要在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不断地走出去,引进来。要组织教师分期分批的在先进的农业示范园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基地,相关大专院校进行 学习培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培训学员。
2学员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参加培训的部分学员只是为培训而培训,抱着完任务的态度,没有学到正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不了大的作用。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加强学员思想认识的教育,在组织办班的过程中,不能全以农业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到乡镇,由乡镇再以文件形式下发到村的形式落实,而是由农广校亲自下基层,入村入社入户,根据农民的种植情况、学历水平,参训积极性等进行筛选招生,组班参加培训,确实让受训学员掌握三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使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一、采取的措施
1、加强管理,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为扎实有效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农广校高度重视培训工作的落实。成立了马铃薯、玉米、蔬菜培训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统筹协调。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2、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针对我区农业生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村还有许多农民的观念和技术相对落后,在农业种植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按经验种植的观念十分普遍,科学的方法还没有得到有效重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原则,积极创新,采取了适合我区实际的教育培训方式。在培训师资上,聘请农业专家及有关农业技术能手,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了课堂理论培训,课外田头培训;由课堂的大集中到分片小集中,突出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专家能人的讲解,开拓了参训实用人才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水平和致富本领。为了使培训工作不走过场,确保实效,同时我们按需施教,按照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不同行业的要求,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实行整体推进,转化培训成果。在培训工作中,我们结合乡情,以本地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實用人才技术技能水平为目的,重点对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培训,依靠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初步达到了提高培训效益,转化培训成果的目的。同时在培训工作中坚持以农为本,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打破他们单一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实现向有地方特色、有科技含量的规模化种植、养殖转化。要求将有培训需求的从业人员进行摸底,并将每人基本情况、想学的专业进行登记,汇总后上报。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数量、所学专业进行筛查,最终将确定培训人员名单和培训内容。同时,与人社、职业中学、农技中心、农机中心及镇政府等部门衔接好与培训专业相对应的授课专家,并与专家拟定培训计划,组织学员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的方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4、认真教学,旨在学以致用。农广校在师资力量不够的情况下,所聘请的授课专家都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他们不但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农民,还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培训学员,受到了学员的高度赞扬和尊敬。专家认真备课,细致讲解,不但有理论知识,更注意实践经验,讲课方式采用上课讲解、分组讨论、村民提问、相互交流等多种形式,针对农民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认知能力差异较大的特征,专家采用板书、绘图、讲实例及能人互动的方法进行形象教学,使学员易懂易学。近几年尤其对农村致富能手、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采取领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进行了观摩培训,先后到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等国家级科技示范区进行学习培训,效果极好。由于组织准备周密、培训方式灵活、培训内容丰富,学员学习认真,培训效果明显。
二、取得的成绩
农广校每年培训2000人次,累计培训达到40000人次,培训中锻炼出以农广校教师为主力军的农民培训创新团队。创新团队以农广校为依托,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为载体,以农村广大田野为阵地,培训从教室搬到了基地,从理论指导变成示范引导,培训形式不断创新,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受训学员基本掌握了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农产品储藏技术、大部分学员学会了利用“一亩田”、“中国马铃薯网”等电商平台。毕业学员现在都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定西市安定区一千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80%都是农广校的培训学员,他们一心扑在农业生产上,不但自己发展农业生产,而且带动了周围贫困群众,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我区农民增产增收,加快脱贫致富起到了带头引领作用。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知识更新慢,缺乏全面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广校培训教师普遍存在知识面窄、更新慢的状况,知识结构还停留老课本、老经验上,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需要在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不断地走出去,引进来。要组织教师分期分批的在先进的农业示范园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基地,相关大专院校进行 学习培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培训学员。
2学员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参加培训的部分学员只是为培训而培训,抱着完任务的态度,没有学到正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不了大的作用。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加强学员思想认识的教育,在组织办班的过程中,不能全以农业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到乡镇,由乡镇再以文件形式下发到村的形式落实,而是由农广校亲自下基层,入村入社入户,根据农民的种植情况、学历水平,参训积极性等进行筛选招生,组班参加培训,确实让受训学员掌握三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使培训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