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抵达西安的时间是早晨9点多,火车站外围人山人海,一出火车站大门,就看到高高的城墙。这次我们在西安只待2天时间,我和同伴在东六路和尚爱路交叉口的酒店安顿好,就开始了一天的旅途。早上喝茶还不太适宜,所以我们决定先到“老
孙家”吃著名的羊肉泡馍,结果,那味道确实不是我们南方人容易接受的。饭后,从“老孙家”步行一公里,就到了碑林。我们在里面认真地寻找《尔雅》和《论语》的碑刻,还见到了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碑刻,当这些名家石碑真真切切地陈列在我们眼前时,真让我有说不出的激动。从碑林出来,我们去了大雁塔,晚餐后,我们决定逛逛西安的茶馆。
秦腔·茶馆
到西安,不可不去茶馆。这座古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浓缩在了茶馆里。但其中有所断代,当今西安的茶馆真正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都性格鲜明,并一直保持着兴旺的状态,如同这里的秦俑、秦腔一般一一深沉、慷慨、激越、强烈。清朝时就保存下来的“德福巷”,是近年来西安最著名的茶馆一条街。原本,这里是一片又黑又窄的老房子,如今,这条不足200米的街道,已是青石铺路、牌楼林立、茶馆错落的情调小街。茶馆和咖啡厅纷纷在这里落地生根,多少给这个“剽悍”的城市赋予了些许浪漫和柔情。浸染在浪漫氛围之中的德福巷,久而久之便有了自己的个性——兼容了直率和浪漫。也令西安人在吼秦腔,看秦俑之外,有了可以品味自己细腻生活的地方。
去西安前,就听人开玩笑说:“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当地人也把秦腔称之为“挣破头”,真的这么令人诧异么?于是我们专门找了一家可以听秦腔的茶馆,决定现场体验一下。
第一次听秦腔,我还真是找不着旋律和节拍,与其他剧种的区别非常大。演员似乎只是扯着嗓子大吼,时而音高八度、尖细清脆、假嗓高亢,自始至终极富表现力,总的感觉,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深刻。以情动人,极为夸张。单听还可以,如果用以佐茶,还真是颠覆了我们对茶馆一贯的印象,也许只适合当地人。外地人恐怕难以习惯。
茶风·茶俗
西安人十分热情好客,对自己的城市也了解甚多,不论出租车司机、餐厅领班、景区导游还是偶遇的西安人,都会热情地为我们介绍西安的情况。而正是从当地人的口中点滴素材。我们才逐步了解并最终勾勒出关于西安的茶风茶俗茶史的画面。
追溯起来,西安可谓盛唐茶文化的起源地,喝茶历史久远,因此西安人喝茶也非同一般一不像北方人单爱花茶,也不像成都人单爱绿茶。而是兼容并蓄。这或许和西安的地理位置、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西安从古至今都是农耕区与放牧区的交汇处,冬天极为寒冷。喝热茶可驱寒;西安人爱吃牛羊肉,喝茶可以解腻;西安的水碱性大,茶的清香可以掩盖水的味道。古代,茶也是王公贵族的专享,如今早已深入民间,成了西安人生活的必需品。
过去,这里的大户人家流行喝“壶茶”——就是用大壶直接熬煮的茶。其中的茶叶,通常是来自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茶砖。通常早上就开始熬煮,并持续一整天。遇上天寒地冻的时节,大壶还能起到“暖炉”的作用,一家人品着热茶围炉夜话,无比惬意。
除此之外,西安人也和兰州、西宁等西北人一样,爱喝八宝茶,这是比较高档的喝法,通常也是用盖碗盛装,基茶是绿茶,大部分是陕西当地茶。
兵马俑·星巴克
次日一早,我们包了出租车前往兵马俑,兵马俑是我们这次西安之行最为震撼的所在!虽然只开放了3个坑,但已足够让人瞠目结舌!博物馆中展出的铜车马,也是那个辉煌时代的见证。毫无疑问,这些颇具史学价值的盛世遗迹,全球只有在西安才能真切领略。
回到城里。我和同伴在鼓楼旁找到一家Starbark(星巴克),于是决定进去坐坐,年轻人通常难以抵御Starbark“第三空间”的氛围。这里的装修延续了Starbark一贯的风格。没有掺合西安古文化元素,高凳、双人沙发、软椅、吧台混搭其中,体现了美式文化的明朗和简约。于是我们找个地方坐下,喝咖啡吃蛋糕聊天、看着窗外的古建筑打发时间,等待晚间10点前往峨眉的火车。
西安古风古貌保存完好,但也处处散发着时尚、小资的味道。正是这种冲突、矛盾、交融、混搭,让这里既充满迷人的东方魅力,又不失国际都市的时尚品味。而这种交融,无时无刻撞击着我的心灵,我开始后悔没在这里多安排些时间,如果能融入到西安的生活中去,恐怕会更加让人流连忘返吧!
孙家”吃著名的羊肉泡馍,结果,那味道确实不是我们南方人容易接受的。饭后,从“老孙家”步行一公里,就到了碑林。我们在里面认真地寻找《尔雅》和《论语》的碑刻,还见到了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碑刻,当这些名家石碑真真切切地陈列在我们眼前时,真让我有说不出的激动。从碑林出来,我们去了大雁塔,晚餐后,我们决定逛逛西安的茶馆。
秦腔·茶馆
到西安,不可不去茶馆。这座古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浓缩在了茶馆里。但其中有所断代,当今西安的茶馆真正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都性格鲜明,并一直保持着兴旺的状态,如同这里的秦俑、秦腔一般一一深沉、慷慨、激越、强烈。清朝时就保存下来的“德福巷”,是近年来西安最著名的茶馆一条街。原本,这里是一片又黑又窄的老房子,如今,这条不足200米的街道,已是青石铺路、牌楼林立、茶馆错落的情调小街。茶馆和咖啡厅纷纷在这里落地生根,多少给这个“剽悍”的城市赋予了些许浪漫和柔情。浸染在浪漫氛围之中的德福巷,久而久之便有了自己的个性——兼容了直率和浪漫。也令西安人在吼秦腔,看秦俑之外,有了可以品味自己细腻生活的地方。
去西安前,就听人开玩笑说:“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当地人也把秦腔称之为“挣破头”,真的这么令人诧异么?于是我们专门找了一家可以听秦腔的茶馆,决定现场体验一下。
第一次听秦腔,我还真是找不着旋律和节拍,与其他剧种的区别非常大。演员似乎只是扯着嗓子大吼,时而音高八度、尖细清脆、假嗓高亢,自始至终极富表现力,总的感觉,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深刻。以情动人,极为夸张。单听还可以,如果用以佐茶,还真是颠覆了我们对茶馆一贯的印象,也许只适合当地人。外地人恐怕难以习惯。
茶风·茶俗
西安人十分热情好客,对自己的城市也了解甚多,不论出租车司机、餐厅领班、景区导游还是偶遇的西安人,都会热情地为我们介绍西安的情况。而正是从当地人的口中点滴素材。我们才逐步了解并最终勾勒出关于西安的茶风茶俗茶史的画面。
追溯起来,西安可谓盛唐茶文化的起源地,喝茶历史久远,因此西安人喝茶也非同一般一不像北方人单爱花茶,也不像成都人单爱绿茶。而是兼容并蓄。这或许和西安的地理位置、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西安从古至今都是农耕区与放牧区的交汇处,冬天极为寒冷。喝热茶可驱寒;西安人爱吃牛羊肉,喝茶可以解腻;西安的水碱性大,茶的清香可以掩盖水的味道。古代,茶也是王公贵族的专享,如今早已深入民间,成了西安人生活的必需品。
过去,这里的大户人家流行喝“壶茶”——就是用大壶直接熬煮的茶。其中的茶叶,通常是来自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茶砖。通常早上就开始熬煮,并持续一整天。遇上天寒地冻的时节,大壶还能起到“暖炉”的作用,一家人品着热茶围炉夜话,无比惬意。
除此之外,西安人也和兰州、西宁等西北人一样,爱喝八宝茶,这是比较高档的喝法,通常也是用盖碗盛装,基茶是绿茶,大部分是陕西当地茶。
兵马俑·星巴克
次日一早,我们包了出租车前往兵马俑,兵马俑是我们这次西安之行最为震撼的所在!虽然只开放了3个坑,但已足够让人瞠目结舌!博物馆中展出的铜车马,也是那个辉煌时代的见证。毫无疑问,这些颇具史学价值的盛世遗迹,全球只有在西安才能真切领略。
回到城里。我和同伴在鼓楼旁找到一家Starbark(星巴克),于是决定进去坐坐,年轻人通常难以抵御Starbark“第三空间”的氛围。这里的装修延续了Starbark一贯的风格。没有掺合西安古文化元素,高凳、双人沙发、软椅、吧台混搭其中,体现了美式文化的明朗和简约。于是我们找个地方坐下,喝咖啡吃蛋糕聊天、看着窗外的古建筑打发时间,等待晚间10点前往峨眉的火车。
西安古风古貌保存完好,但也处处散发着时尚、小资的味道。正是这种冲突、矛盾、交融、混搭,让这里既充满迷人的东方魅力,又不失国际都市的时尚品味。而这种交融,无时无刻撞击着我的心灵,我开始后悔没在这里多安排些时间,如果能融入到西安的生活中去,恐怕会更加让人流连忘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