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被中学生普遍认为是最难学的学科之一,对特长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怎样才能学懂、学好数学是每位特长生及家长的“追求”。为此许多学校纷纷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确实取得喜人的效果,但有的特长生的成绩却仍“原地踏步”。那么特长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究竟出在哪?作为教育工作者该怎么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特长生的数学学习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要与特长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特长生因其“特殊”,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文化课上花费的时间、精力较其他同学要少,成绩可能要比其他同学差很多。许多学校分班时,特长生与正常生混编,这样特长生就会产生很强的自卑感,再加上老师备课、学法指导时不能兼顾到每位同学,只能以绝大部分同学的情况为重点分析对象,进而设计例题、准备练习题等,这样特长生就成为每个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受此影响,特长生的基础知识链就会出现断裂,其知识缺损可能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此时,我们不光要给予关爱,更重要的是帮他们补上已经断裂的“知识链”。特长生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分班时不妨将他们组建“特长班”,这样老师们就能针对特长生的基础情况、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在成绩方面,可以降低标准,树立学生的信心。把目标先定低一点,扎扎实实从眼前做起,把一个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争取让学生每完成一步都有成就感。
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兴趣比知识本身更具有魅力,它是培养能力的催化剂,也是健康成长的推动力。如果我们平时以师爱的真诚消除特长生学习上的自卑和困惑,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知识点间衔接的跨度不要太大,让学生的思路能跟得上老师的讲解,达到师生的亲密合作,实现教学相长。结合教学实践,我发现并不是学生不想学好,而是他们的知识基础太薄弱,上课一旦老师的进度太快,他们跟不上就开始玩手机,看小说,恶性循环,直至彻底放弃。当我们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且师生关系良好时,学生会因为喜欢数学老师而迫切想要学好数学,此时才会主动自觉地学习数学,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三、要做好审题能力培养和错题积累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要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充分理解题意,把握题目本质,明确题目考察什么知识点。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会发现特长生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同学读不懂问题,就更别提解决。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特长生的审题能力,帮助他们分析、发现隐含条件,掌握题目的特点。数学是充满模式的,比如说函数奇偶性的判断:(1)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如果不关于原点对称,则为非奇非偶函数;如果关于原点对称,则判断f(-x)与f(x),-f(x)的关系;(3)当f(-x)=f(x)且f(-x)≠-f(x)为偶函数;当f(-x)=-f(x)且f(-x)≠f(x)为奇函数;当f(-x)=-f(x)且f(-x)=f(x)时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当f(-x)≠-f(x)且f(-x)≠f(x)时为非奇非偶函数。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是经过专家集体讨论筛选出的比较经典的数学题,不能放弃这些题目而作难题怪题。要知道特长生的考试分数主要来源是基础题目,这样教师平时就要充分发挥课本题目的作用,这些题目不光要让学生能独立完成,还要寻求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注重发现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对于错题,我们要耐心帮助他们改正,做好错题积累,建立错题集,写明错因分析,不断从错误中总结经验。
四、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数学,给大家的印象是学习过程枯燥无味。特长生本身基础就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多媒体利用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例如,在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并动态的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这样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动态地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得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生活中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玉门市第一中学)
一、要与特长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特长生因其“特殊”,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文化课上花费的时间、精力较其他同学要少,成绩可能要比其他同学差很多。许多学校分班时,特长生与正常生混编,这样特长生就会产生很强的自卑感,再加上老师备课、学法指导时不能兼顾到每位同学,只能以绝大部分同学的情况为重点分析对象,进而设计例题、准备练习题等,这样特长生就成为每个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受此影响,特长生的基础知识链就会出现断裂,其知识缺损可能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此时,我们不光要给予关爱,更重要的是帮他们补上已经断裂的“知识链”。特长生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分班时不妨将他们组建“特长班”,这样老师们就能针对特长生的基础情况、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在成绩方面,可以降低标准,树立学生的信心。把目标先定低一点,扎扎实实从眼前做起,把一个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争取让学生每完成一步都有成就感。
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兴趣比知识本身更具有魅力,它是培养能力的催化剂,也是健康成长的推动力。如果我们平时以师爱的真诚消除特长生学习上的自卑和困惑,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知识点间衔接的跨度不要太大,让学生的思路能跟得上老师的讲解,达到师生的亲密合作,实现教学相长。结合教学实践,我发现并不是学生不想学好,而是他们的知识基础太薄弱,上课一旦老师的进度太快,他们跟不上就开始玩手机,看小说,恶性循环,直至彻底放弃。当我们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且师生关系良好时,学生会因为喜欢数学老师而迫切想要学好数学,此时才会主动自觉地学习数学,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三、要做好审题能力培养和错题积累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要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充分理解题意,把握题目本质,明确题目考察什么知识点。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会发现特长生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同学读不懂问题,就更别提解决。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特长生的审题能力,帮助他们分析、发现隐含条件,掌握题目的特点。数学是充满模式的,比如说函数奇偶性的判断:(1)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如果不关于原点对称,则为非奇非偶函数;如果关于原点对称,则判断f(-x)与f(x),-f(x)的关系;(3)当f(-x)=f(x)且f(-x)≠-f(x)为偶函数;当f(-x)=-f(x)且f(-x)≠f(x)为奇函数;当f(-x)=-f(x)且f(-x)=f(x)时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当f(-x)≠-f(x)且f(-x)≠f(x)时为非奇非偶函数。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是经过专家集体讨论筛选出的比较经典的数学题,不能放弃这些题目而作难题怪题。要知道特长生的考试分数主要来源是基础题目,这样教师平时就要充分发挥课本题目的作用,这些题目不光要让学生能独立完成,还要寻求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注重发现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对于错题,我们要耐心帮助他们改正,做好错题积累,建立错题集,写明错因分析,不断从错误中总结经验。
四、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数学,给大家的印象是学习过程枯燥无味。特长生本身基础就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多媒体利用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例如,在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并动态的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这样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动态地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得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生活中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玉门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