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就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发展的成就、出现的问题以及近期涌现的设计思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找寻适合于现代校园发展的设计思路。
关键字:新世纪校园景观设计思想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高校的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全国范围内建起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环境良好、设备齐全的现代化高校校园。
1新时期校园规划的特点和设计思想
建国后初期,我国高校的整体规划学习苏联模式,采取规整的构图,强调轴线、对称的布局,即传统规划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受现代教育观念以及新建筑理论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这一时期,全国高校纷纷改制、建设新校区,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是改制重建的新校园,在统一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规划模式,即现代化的校园布局。它的特点是打破了传统模式的规整,平面构图讲求艺术性和形式感,用自由的几何形式取代横平竖直的矩形;注重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校园的发展要求。
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等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状态,在此期间出现了众多设计思想和理念:国外的、传统的、现代的、历史的、未来主义的、生态的等众多文化都涌在了一起,他们都包裹成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对校园传统文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很多设计师认为,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校园建设应该具有现代化的特征,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西安交通大学新建的现代化教学主楼,它和传统的交大校园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这反映出校园建设在思想上的混乱。所以,现代高校在是否要保持传统规划模式、景观风格及建筑特色,是否要一味的追求现代化、形式美、未来感等,是一个特别值得讨论的问题。
2 高校校园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建设、改制措手不及,在校园建设方面显得很不成熟,城市建设和校园规划设计一味地求大、求新,忽略了质朴和文化性等特征。高校的“爆发式”发展使得校园的规划设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盲目追求速度。“井喷式”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一系列的扩招、改制使得高校校园建设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追求速度和效率成为高校建设的一大特点。
(2)规模大,资源浪费。新校区的选址一般在城市边缘地带,占地面积较大,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盲目追求大空间、大广场,使得这样大尺度的空间失去了一种与人的亲切感。大面积的空间未实现其应有的价值,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3)设计理念大而空,缺少文化内涵。规划和设计所遵循的框架和原则的模式化、同质化使得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风格和类型千篇一律,许多新校区在规划建设中盲目地追求效率而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建设,这些也进一步使得现今大学校园建设严重缺乏个性和特色。
(4)空间环境人性化欠缺。空间、道路等的设计不符合人的行为规律,比如有些景观或者建筑的内部会产生一些死角、草坪因为道路设计的不合理被践踏等等。
(5)场所形式化,不实用。很多校园规划在设计广场、园林、水景等景观时不注重实用性,比如廣场设计不符合科学布局,抑或是人性化不足,绿植和休闲设施设计不合理,导致无人问津。
(6)个性不足,千篇一律。现代校园设计大都追求构图上的形式感,建筑的现代感和未来感,导致学校的建筑和环境毫无个性而言。
3 高校校园规划前景讨论
校园规划设计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是介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单体设计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在规划和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新时期校园的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产生了多种规划设计观念,但无论在哪个时代,它的发展都离不开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它讲求以人的行为规律和审美标准为出发点,设计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去营造优美、舒适、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
(2)可持续性发展。校园建设应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其发展本身亦是一个循序渐进、永不停息的过程,我们的设计应给与其足够的再发展空间,让其始终保持一个持续发展的态势。
(3)讲求文化性。文化性是高校校园场所精神的体现,它是学校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本所在,是深层次的精神内容。学校所体现的文化应包括民族性的、地域性的甚至是和世界同步的文化,它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文化精神丰富的校园环境才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注重实效、实用性。校园建筑所应提倡的是在简单质朴中体现博大。它不是浮夸式的、功利性的,而是实实在在为学生所用,毫不夸张、浪费。
(5)合理的功能分区和交通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区和交通布局更有利于各个学系的发展和相互交流,保持校园生活的秩序性、和谐性。
(6)保护生态环境。校园的扩建和新建都应考虑环境的保护。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地形、水流等自然因素的存在,尽可能的利用、不破坏或者少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做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7)公益性质。学校的建设在本质上是公益性的,校园建设是社会公益性行为,在中国目前是由国家承担起来的。它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简单、质朴、不追求奢华的特征。
(8)打造个性化校园。个性鲜明的校园能让人眼前一亮,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鲜明的个性既包括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等物化形态,又包括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内容,二者共同形成个性化的校园,影响着莘莘学子。
大学校园空间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随时间的转移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未来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当继承传统文化风格中的精髓,摈弃一些老套呆板的设计模式,充分利用和彰显各个学校的文化特色,防止盲目标新立异,让现代化的校园能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李毅,校园规划与环境建设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2001(4).
【2】何人可.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J].建筑师,24.
【3】高冀生,当代高校校园规划要点提示.新建筑,2002.
【4】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新建筑,2002(4).
作者简介:闫妍(1989年4月),女,湖南常德人,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设计学专业建筑景观与环境设计方向研究生。
关键字:新世纪校园景观设计思想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高校的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全国范围内建起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环境良好、设备齐全的现代化高校校园。
1新时期校园规划的特点和设计思想
建国后初期,我国高校的整体规划学习苏联模式,采取规整的构图,强调轴线、对称的布局,即传统规划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受现代教育观念以及新建筑理论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这一时期,全国高校纷纷改制、建设新校区,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是改制重建的新校园,在统一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规划模式,即现代化的校园布局。它的特点是打破了传统模式的规整,平面构图讲求艺术性和形式感,用自由的几何形式取代横平竖直的矩形;注重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校园的发展要求。
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等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状态,在此期间出现了众多设计思想和理念:国外的、传统的、现代的、历史的、未来主义的、生态的等众多文化都涌在了一起,他们都包裹成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对校园传统文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很多设计师认为,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校园建设应该具有现代化的特征,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西安交通大学新建的现代化教学主楼,它和传统的交大校园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这反映出校园建设在思想上的混乱。所以,现代高校在是否要保持传统规划模式、景观风格及建筑特色,是否要一味的追求现代化、形式美、未来感等,是一个特别值得讨论的问题。
2 高校校园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建设、改制措手不及,在校园建设方面显得很不成熟,城市建设和校园规划设计一味地求大、求新,忽略了质朴和文化性等特征。高校的“爆发式”发展使得校园的规划设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盲目追求速度。“井喷式”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一系列的扩招、改制使得高校校园建设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追求速度和效率成为高校建设的一大特点。
(2)规模大,资源浪费。新校区的选址一般在城市边缘地带,占地面积较大,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盲目追求大空间、大广场,使得这样大尺度的空间失去了一种与人的亲切感。大面积的空间未实现其应有的价值,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3)设计理念大而空,缺少文化内涵。规划和设计所遵循的框架和原则的模式化、同质化使得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风格和类型千篇一律,许多新校区在规划建设中盲目地追求效率而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建设,这些也进一步使得现今大学校园建设严重缺乏个性和特色。
(4)空间环境人性化欠缺。空间、道路等的设计不符合人的行为规律,比如有些景观或者建筑的内部会产生一些死角、草坪因为道路设计的不合理被践踏等等。
(5)场所形式化,不实用。很多校园规划在设计广场、园林、水景等景观时不注重实用性,比如廣场设计不符合科学布局,抑或是人性化不足,绿植和休闲设施设计不合理,导致无人问津。
(6)个性不足,千篇一律。现代校园设计大都追求构图上的形式感,建筑的现代感和未来感,导致学校的建筑和环境毫无个性而言。
3 高校校园规划前景讨论
校园规划设计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是介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单体设计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在规划和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新时期校园的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产生了多种规划设计观念,但无论在哪个时代,它的发展都离不开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它讲求以人的行为规律和审美标准为出发点,设计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去营造优美、舒适、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
(2)可持续性发展。校园建设应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其发展本身亦是一个循序渐进、永不停息的过程,我们的设计应给与其足够的再发展空间,让其始终保持一个持续发展的态势。
(3)讲求文化性。文化性是高校校园场所精神的体现,它是学校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本所在,是深层次的精神内容。学校所体现的文化应包括民族性的、地域性的甚至是和世界同步的文化,它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文化精神丰富的校园环境才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注重实效、实用性。校园建筑所应提倡的是在简单质朴中体现博大。它不是浮夸式的、功利性的,而是实实在在为学生所用,毫不夸张、浪费。
(5)合理的功能分区和交通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区和交通布局更有利于各个学系的发展和相互交流,保持校园生活的秩序性、和谐性。
(6)保护生态环境。校园的扩建和新建都应考虑环境的保护。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地形、水流等自然因素的存在,尽可能的利用、不破坏或者少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做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7)公益性质。学校的建设在本质上是公益性的,校园建设是社会公益性行为,在中国目前是由国家承担起来的。它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简单、质朴、不追求奢华的特征。
(8)打造个性化校园。个性鲜明的校园能让人眼前一亮,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鲜明的个性既包括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等物化形态,又包括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内容,二者共同形成个性化的校园,影响着莘莘学子。
大学校园空间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随时间的转移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未来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当继承传统文化风格中的精髓,摈弃一些老套呆板的设计模式,充分利用和彰显各个学校的文化特色,防止盲目标新立异,让现代化的校园能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李毅,校园规划与环境建设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2001(4).
【2】何人可.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J].建筑师,24.
【3】高冀生,当代高校校园规划要点提示.新建筑,2002.
【4】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新建筑,2002(4).
作者简介:闫妍(1989年4月),女,湖南常德人,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设计学专业建筑景观与环境设计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