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它的优势是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对策,以期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层教学;误区;对策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分层教学亦已成为广大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要求,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辅导。即面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提高的层次教学策略。能较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每个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激发和发挥体育教师教学的新颖性、独创性和创造性思维。如今的分层教学已经到达成熟阶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分组教学与分层教学概念的混淆
分组教学是指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为了方便教学,按照学生的能力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男女生混合分组等形式。而所谓的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三点:一是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二是分层次;三是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即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组教学与分层教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简单的分组教学就认为是分层教学,是错误的,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按兴趣分层、按运动特长分层的误区
大家知道,学生体能是有层次的,有的好,有的差;也有认知速度的不同层次,有的学习速度快,而有的认识速度慢;学生原有的体育基础是有层次的,有的基础好,有的基础差,或者在某个项目上没有基础可言。但是有的老师却提出按照兴趣、运动特长进行分组,这样做不妥,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1.兴趣、特长是没有层次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篮球,有的喜欢舞蹈,有的速度好,有的柔韧好,因而,他们的兴趣也不尽相同,从而他们在体育项目发展上也不相同,所以特长也不同。例如,一个体能差的学生跑不行,而街舞好。所以,我们不能说对跑有兴趣的学生层次高,而对街舞有感兴趣的学生层次就低。笔者赞同的是“教学分层,兴趣只能叫做分组” 。
2.学生的兴趣与运动特长不能为分层的依据。有些运动项目,不是凭学生的兴趣与运动特长而教学的,即这些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会。比如单元教学计划或者单个课时计划中是无法“按兴趣分层的、按运动特长分层”,因为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确定的,分层的目的只是要求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不同。不管你有无兴趣都得学;不管你运动水平怎么样也得学。如果单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运动特长而教学,这个学生就有可能在体育学习上走向片面,新课标要求在一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至二项运动特长,很显然“在一定的基础上”是前提。
3.只看到兴趣而忽略学习能力。有的老师经常按兴趣分组教学,误认为这是分层教学的最好方法,实则不然,如果按兴趣高低分层教学,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就给他高目标,学习兴趣低的学生就给他低目标,这样一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差,不能达成高目标,学习兴趣低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面对低目标却吃不饱。这样一来,决定达成目标高低的诱因不是兴趣,而是学习能力,所以按兴趣分层教学就是虚无的。拿篮球学习来说,在目标设置上就是不一样的,学生对于篮球感兴趣的点是不一样的。男生的目标着重是提高篮球的运动技能水平与运动能力——能打比赛、会打比赛、打好比赛。女生的目标着重是提高篮球的运动技能水平与对运动的理解——可以进行比赛、懂得怎样比赛、能够欣赏比赛。
三、分层教学只能关注后进生,满足中等生,压抑优等生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而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实际上更是为后进生服务的,否则也就不需要分层教学了。所以这种分层教学方法,满足后进生学习的情况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发展。体育教师普遍认为,优等生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能学得很好,实际不然,优等生的“优”是在一定范围内“优”的。比如,他的篮球技术水平比较高而在战术上还不一定成熟,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导才能进步得更快,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他将会走更多的弯路。同时优等并不是样样都优,他总会有自己的弱点,所以分层教学是这些优等生可能被分到弱层次之中,这一点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
四、分层教学有损后进生的尊严
在采用分层教学时把后进生放在一起,虽说是更有利于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但是无形中给他们压力,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班上体育方面最差的学生。体育教学的分层有别于其他文化科,其研究落后于其他学科,而且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文化科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可以通过特别辅导,让他们成为一名优等生,而体育则不然,由于体能、体形、身高,力量,速度等方面的先天原因,他们无法仅通过体育课而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甚至永远的被打入低层次。所以,在借鉴其他学科经验的同时要切实考虑到本学科特点。
五、分层教学没有与新课程标准联系起来
体育新课标更加关注个体的发展,教材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如果一个教师不去仔细的研究新教材,分层就无法谈起。新课程教材给教师开发教材的自由空间很大,但课的难度增加了很多,对认真、负责的教师来说需要重新学习,而不喜欢钻研的教师来说,新课程下的教学就成了上放羊课的理由。分层教学是非常适合新课标的理念,分层教学更加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但是在常态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把分层教学简单的理解成分组教学了,没有抓住其实质,与新课标的理念想严重脱节,导致分层教学名存实亡。
总之,分层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但并非是一种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动态的,学生能力是动态的、是随着课堂教学而发展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把握。总的要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身心为基础,分层学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各层的同学,自己提出该层的问题和学练要求,创设该层的问题情景,以求得该层的最佳教学效果。另外,在课堂实践中,对每层的学习程序和每层的小组人员应做及时的调整。一个在该层上已出色达到了学练目标的同学,就应该让其加入到高一层次的学练小组中去,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一个通过努力都不能在该层上达到学练目标的同学,就应及时调整到下一层次的学练小组中去,使其通过努力,完成在该层上的学练目标。只有这样 ,才能使相对而言的优秀生和差生不会受到制约,使分层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黄宝军. 论体育课的分层教学[J].辽宁体育科技, 2007,(03) .
[2] 王晓红. 关注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 2007,(07) .
[3] 王大中. 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01) .
[4] 刘留,张进喜. 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01) .
[6] 李霆. 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6) .
[7] 王美玲. 体育分层分组教学的优化策略[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层教学;误区;对策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分层教学亦已成为广大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要求,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辅导。即面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提高的层次教学策略。能较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每个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激发和发挥体育教师教学的新颖性、独创性和创造性思维。如今的分层教学已经到达成熟阶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分组教学与分层教学概念的混淆
分组教学是指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为了方便教学,按照学生的能力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男女生混合分组等形式。而所谓的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三点:一是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二是分层次;三是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即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组教学与分层教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简单的分组教学就认为是分层教学,是错误的,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按兴趣分层、按运动特长分层的误区
大家知道,学生体能是有层次的,有的好,有的差;也有认知速度的不同层次,有的学习速度快,而有的认识速度慢;学生原有的体育基础是有层次的,有的基础好,有的基础差,或者在某个项目上没有基础可言。但是有的老师却提出按照兴趣、运动特长进行分组,这样做不妥,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1.兴趣、特长是没有层次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篮球,有的喜欢舞蹈,有的速度好,有的柔韧好,因而,他们的兴趣也不尽相同,从而他们在体育项目发展上也不相同,所以特长也不同。例如,一个体能差的学生跑不行,而街舞好。所以,我们不能说对跑有兴趣的学生层次高,而对街舞有感兴趣的学生层次就低。笔者赞同的是“教学分层,兴趣只能叫做分组” 。
2.学生的兴趣与运动特长不能为分层的依据。有些运动项目,不是凭学生的兴趣与运动特长而教学的,即这些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会。比如单元教学计划或者单个课时计划中是无法“按兴趣分层的、按运动特长分层”,因为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确定的,分层的目的只是要求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不同。不管你有无兴趣都得学;不管你运动水平怎么样也得学。如果单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运动特长而教学,这个学生就有可能在体育学习上走向片面,新课标要求在一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至二项运动特长,很显然“在一定的基础上”是前提。
3.只看到兴趣而忽略学习能力。有的老师经常按兴趣分组教学,误认为这是分层教学的最好方法,实则不然,如果按兴趣高低分层教学,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就给他高目标,学习兴趣低的学生就给他低目标,这样一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差,不能达成高目标,学习兴趣低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面对低目标却吃不饱。这样一来,决定达成目标高低的诱因不是兴趣,而是学习能力,所以按兴趣分层教学就是虚无的。拿篮球学习来说,在目标设置上就是不一样的,学生对于篮球感兴趣的点是不一样的。男生的目标着重是提高篮球的运动技能水平与运动能力——能打比赛、会打比赛、打好比赛。女生的目标着重是提高篮球的运动技能水平与对运动的理解——可以进行比赛、懂得怎样比赛、能够欣赏比赛。
三、分层教学只能关注后进生,满足中等生,压抑优等生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而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实际上更是为后进生服务的,否则也就不需要分层教学了。所以这种分层教学方法,满足后进生学习的情况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发展。体育教师普遍认为,优等生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能学得很好,实际不然,优等生的“优”是在一定范围内“优”的。比如,他的篮球技术水平比较高而在战术上还不一定成熟,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导才能进步得更快,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他将会走更多的弯路。同时优等并不是样样都优,他总会有自己的弱点,所以分层教学是这些优等生可能被分到弱层次之中,这一点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
四、分层教学有损后进生的尊严
在采用分层教学时把后进生放在一起,虽说是更有利于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但是无形中给他们压力,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班上体育方面最差的学生。体育教学的分层有别于其他文化科,其研究落后于其他学科,而且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文化科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可以通过特别辅导,让他们成为一名优等生,而体育则不然,由于体能、体形、身高,力量,速度等方面的先天原因,他们无法仅通过体育课而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甚至永远的被打入低层次。所以,在借鉴其他学科经验的同时要切实考虑到本学科特点。
五、分层教学没有与新课程标准联系起来
体育新课标更加关注个体的发展,教材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如果一个教师不去仔细的研究新教材,分层就无法谈起。新课程教材给教师开发教材的自由空间很大,但课的难度增加了很多,对认真、负责的教师来说需要重新学习,而不喜欢钻研的教师来说,新课程下的教学就成了上放羊课的理由。分层教学是非常适合新课标的理念,分层教学更加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但是在常态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把分层教学简单的理解成分组教学了,没有抓住其实质,与新课标的理念想严重脱节,导致分层教学名存实亡。
总之,分层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但并非是一种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动态的,学生能力是动态的、是随着课堂教学而发展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把握。总的要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身心为基础,分层学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各层的同学,自己提出该层的问题和学练要求,创设该层的问题情景,以求得该层的最佳教学效果。另外,在课堂实践中,对每层的学习程序和每层的小组人员应做及时的调整。一个在该层上已出色达到了学练目标的同学,就应该让其加入到高一层次的学练小组中去,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一个通过努力都不能在该层上达到学练目标的同学,就应及时调整到下一层次的学练小组中去,使其通过努力,完成在该层上的学练目标。只有这样 ,才能使相对而言的优秀生和差生不会受到制约,使分层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黄宝军. 论体育课的分层教学[J].辽宁体育科技, 2007,(03) .
[2] 王晓红. 关注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 2007,(07) .
[3] 王大中. 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01) .
[4] 刘留,张进喜. 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01) .
[6] 李霆. 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6) .
[7] 王美玲. 体育分层分组教学的优化策略[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