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人身心及工作生活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能否成功,更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应是全社会关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幼儿教学 个性品质 注重 培养 策略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年时代能给自已的一生留下很深的记忆,因而,从幼儿开始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和品性等的本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人身心及工作生活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能否成功,更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应是全社会关心的重要课题。
学龄前儿童对于学校生活既向往又紧张,如何才能自然地面对不同于家庭或者幼儿园的陌生环境呢?家长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他们在陌生的环境获得友好的信任喔。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1.注重孩子性格培养,以孩子为本
1.1 应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如独自睡觉、自行进食、控制二便、自己洗手洗脸、穿脱衣鞋等,年长儿应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让三四岁的孩子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吃饭、漱口、洗脸、穿脱衣服等,让五六岁的孩子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桌椅、扫地、洗手帕等,并要注意安全、卫生,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孩子的劳动与成人不同,不应以他们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人还应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孩子,以巩固其良好个性的发展。
1.2 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健康的情感,对于孩子来说,像是成长中的阳光、雨露。没有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儿童时期情绪常不稳定,由于受心理与生理的发育限制,年幼的孩子没有标准的判断能力与接受讲道理的水平能力。因此,年龄越小越容易无理哭闹发脾气,这就需要靠成人的帮助和正确地引导。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安慰劝规或诱导的方法,不能用打骂强制手段,以减少儿童的对立情绪。有时也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对付,逐渐在日常生活或游戏学习中稳定情绪培养意志,使孩子增强自觉和自制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另外,当孩子有合理的要求时,应适当地满足孩子,但不能一味地满足和迁就孩子的所有要求,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1.3 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孩子的成长中,有意识适当地制造一些“挫折”“困难”是很有必要的。面临的是新时代的竞争挑战,知识能力的较量、人才的选择、复杂的人际交往等,都难以避免一个现实而又无情的事实:经历失败!要适应当今新时势,必须先学会承受失败的挫折,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人连一点挫折都难以承受的话,又怎么能立足于社会呢。当前,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宝贝、小太阳,作为家长,许多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甚至会包庇孩子的过错,如果从小不能给孩子一定的挫折感教育的话,那么,对于孩子今后成长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因此,让孩子试着去面对失败,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从而有利于磨炼其意志,增强其心理素质,才有助于孩子适应社会的要求。
2.注重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品德健康地发展
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为他们分担忧愁,学会分享,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家长应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一是自我服务的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家务劳动,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菜、通过劳动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因此幼儿园、家庭、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 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小朋友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还有的幼儿有吃手指的坏毛病,这些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影响。象勇敢坚强、克服困难、抑制不合理愿望等意志品质都要在良好生活习惯中形成。
3.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
3.1 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首先,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诱饵,让他们再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通过演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做。其次,我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能力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习惯,设计了“小红花评比栏”;在盥洗间的墙面上张贴了“水是生命之源”的宣传画,在水管旁剪贴了“小水滴哭了”的儿童漫画,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在幼儿寝室悬挂了月亮、星星的挂饰,设计了一张“宝宝睡着了的”壁画。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优美的环境气氛,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小朋友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2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
3.3 经常鼓励多表扬。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眠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 。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 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习好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幼儿一分享用终生的礼物吧!
【关键词】幼儿教学 个性品质 注重 培养 策略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年时代能给自已的一生留下很深的记忆,因而,从幼儿开始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和品性等的本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人身心及工作生活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能否成功,更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应是全社会关心的重要课题。
学龄前儿童对于学校生活既向往又紧张,如何才能自然地面对不同于家庭或者幼儿园的陌生环境呢?家长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他们在陌生的环境获得友好的信任喔。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1.注重孩子性格培养,以孩子为本
1.1 应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如独自睡觉、自行进食、控制二便、自己洗手洗脸、穿脱衣鞋等,年长儿应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让三四岁的孩子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吃饭、漱口、洗脸、穿脱衣服等,让五六岁的孩子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桌椅、扫地、洗手帕等,并要注意安全、卫生,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孩子的劳动与成人不同,不应以他们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人还应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孩子,以巩固其良好个性的发展。
1.2 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健康的情感,对于孩子来说,像是成长中的阳光、雨露。没有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儿童时期情绪常不稳定,由于受心理与生理的发育限制,年幼的孩子没有标准的判断能力与接受讲道理的水平能力。因此,年龄越小越容易无理哭闹发脾气,这就需要靠成人的帮助和正确地引导。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安慰劝规或诱导的方法,不能用打骂强制手段,以减少儿童的对立情绪。有时也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对付,逐渐在日常生活或游戏学习中稳定情绪培养意志,使孩子增强自觉和自制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另外,当孩子有合理的要求时,应适当地满足孩子,但不能一味地满足和迁就孩子的所有要求,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1.3 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孩子的成长中,有意识适当地制造一些“挫折”“困难”是很有必要的。面临的是新时代的竞争挑战,知识能力的较量、人才的选择、复杂的人际交往等,都难以避免一个现实而又无情的事实:经历失败!要适应当今新时势,必须先学会承受失败的挫折,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人连一点挫折都难以承受的话,又怎么能立足于社会呢。当前,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宝贝、小太阳,作为家长,许多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甚至会包庇孩子的过错,如果从小不能给孩子一定的挫折感教育的话,那么,对于孩子今后成长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因此,让孩子试着去面对失败,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从而有利于磨炼其意志,增强其心理素质,才有助于孩子适应社会的要求。
2.注重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品德健康地发展
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为他们分担忧愁,学会分享,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家长应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一是自我服务的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家务劳动,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菜、通过劳动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因此幼儿园、家庭、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 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小朋友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还有的幼儿有吃手指的坏毛病,这些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影响。象勇敢坚强、克服困难、抑制不合理愿望等意志品质都要在良好生活习惯中形成。
3.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
3.1 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首先,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诱饵,让他们再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通过演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做。其次,我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能力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习惯,设计了“小红花评比栏”;在盥洗间的墙面上张贴了“水是生命之源”的宣传画,在水管旁剪贴了“小水滴哭了”的儿童漫画,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在幼儿寝室悬挂了月亮、星星的挂饰,设计了一张“宝宝睡着了的”壁画。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优美的环境气氛,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小朋友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2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
3.3 经常鼓励多表扬。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眠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 。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 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习好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幼儿一分享用终生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