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规范职业教育教师的人生职业发展路径,使教师在发展自身教育素质的同时发展企业技能;根据学校教师和企业技能人才的特点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职业生涯路径,并提供相应的素质培养平台,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和法制,有效地培养和管理“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5-0026-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显示出在未来10年的国家教育发展中,将以法治的形式规范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和以“双师型”教师的双素质为目标规范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和质量的高度重视。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作为职业社会人进入各行各业并进行职业活动的教育。它以学生掌握该行业的技术、技能,认同职业发展,遵守职业道德,并以该职业为生存手段作为基本特点。为达到这个目的,职业教育的教师首先必须是具有该行业职业特征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路径,对修订我国职业教育职称评定办法,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大有裨益。
  1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图1)
  1.1 传统型
  即以教师行业为基础,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发展自身文化素质,并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即: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高级讲师)——教授)作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传统型的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是我国目前较普遍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它是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之一。但是作为职业教育,传统型的教师发展路径缺乏企业或行业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很难满足职业教育要求。
  1.2 职业转化型
  即以相应行业为基础,制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即: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讲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阶段,横向发展为讲师或副教授)。职业转化型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熟知行业规范,遵守职业道德,但是从企业技术人员发展为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职业生涯过于简单。由于企业生产技术和行业标准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经过职业转化之后的教师随即脱离生产劳动,生产实践知识和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
  职业转化型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主要发展趋势。
  1.3 双螺旋型
  即以教育(或生产)行业为基础,在开展职业教育(或行业生产)的同时开展生产实践(或教育实践),教师在教育和生产之间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活动,双螺旋式地发展教育素质和行业生产技能,从而提升教师的双素质。
  双螺旋型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有着无比的优势。首先,传统型和职业转化型的“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均以本行业如教育、企业等为基础,经过中级职称之后而转化发展。这种单一式或两阶段式发展,教师在知识和能力上要么脱离生产实践,要么远离教育实践。而双螺旋型的“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是教师在生产实践和教育实践的交互实践中发展,是生产实践与生产技术理论相结合,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相结合,两者交互螺旋发展产生“双师型”教师。教师的生产素质和教育素质不仅同时发展,而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生产中促进知识增长,在知识教学中提升生产技能,正所谓教学相长。
  其次,双螺旋型的职业发展路径能够有效地保持教师的双素质。由于市场经济和生产技术快速变化和发展等原因,教师必须有效地实时掌握生产行业对人才类型、数量等需求变化。脱离或者长期离开生产行业,都将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专业知识、技能落后于生产需要。双螺旋型的职业发展路径不仅让教师不断跟踪企业技术进展和行业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的变化和发展,同时能让教师随时捕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人才市场对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技术上的要求。可以肯定,双螺旋型的职业发展路径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永葆职业青春的最佳职业生涯途径。
  2 三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维度比较
  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要有阶梯性,其内容既要考虑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宽度(即技术人员在包含教学的多个工作环境轮换工作)、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速度(如技术人员的正常晋升和破格晋升等),也要考虑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长度[1](即从助理讲师到教授的阶梯数目)。
  2.1 职业发展阶梯
  阶梯原则着眼于帮助技术人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力求满足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同时实现学校——企业合作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达到学校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双师型”教师的晋升阶梯,总之是要保持两种素质的递进,在技术职称上表现为讲师——工程师型、讲师——高级工程师型以及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型等。这种职称上的阶梯,表现出由传统路径到职业转化型或螺旋形发展路径的交互性。
  
  一般而言,职业发展的初期是对本职业的认同期,一般不主张开展“双师型”教师方向的培养。但在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阶段是工作人员事业发展的创新阶段,在年龄阶段上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有利于新知识的吸收,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最好时期。
  在教授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阶段,由于他们已经达到职业生涯的职称顶端,在知识能力上也具有较高素质,因而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动力不足。
  2.2 职业发展长度
  “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的长度要与单一行业的职业发展长度相一致,如我国规定本科毕业后5年即可参加中级职称评定,中级职称5年后即可参加副高职称评审。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发展长度如果与其他行业的职业发展长度不一致,就会造成人才流失或素质发展不足。
  2.3 职业发展宽度
  很明显,“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梯宽度较传统型路径的宽度大,他们既要在本生产实践行业中进行专业实践,又要在学校中开展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工作。螺旋型发展的“双师型”教师是以生产实践和教育实践为基本阶梯,两者螺旋发展而发展自身素质,因而教师必须到生产实践中,企业技能型人才也必须到教育实践中,通过这种工作轮换发展教师的双素质。可见,螺旋型发展路径是精细型的发展路径。
  传统型和职业转化型的工作轮换主要是在本行业中开展工作轮换,在职业发展的中级阶段才进行职业互换,可见这是粗放型的双素质发展路径。
  2.4 职业发展速度
  由于“双师型”教师必须完成两种素质的发展,在职业生涯路径的宽度上较大,而其长度又一致,因此其职业发展的速度很难超越正常的发展速度,一般不建议破格提拔。
  3 “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策略
  3.1 调整“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调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调整传统单一的或职业转化型职业发展路径为螺旋式的职业发展路径,即教师在教学和生产之间不断开展工作和教学,教学中有生产,生产中有教学,螺旋式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成长。就职于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进行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开展企业生产活动,规定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企业工作时限,如一年的30%~40%的时间在企业进行生产和科研。就职于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在进行企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学校教育活动,规定企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课时、班主任工作等。
  3.2 提供“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
  教师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平台之上开展的。以行业生产为基础,在生产企业设立教研组,选拔具有教师资格的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教师培养,开展教学模拟、教学试讲、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科研等,以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教学素质。安排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生产科研和技术攻关,在生产中体验职业道德、职业规章制度,从而螺旋式地发展为“双师型”教师[2]。
  以校企课程推动教师和生产技术人员素质相互转化,具有重要意义[3]。校企课程是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而开展的新型校本课程,它以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为目标,以企业技术、企业文化为内涵而建设的新课程。开展校企课程,可促进教师深入企业挖掘企业文化,探索企业技术需求,同时也促进企业技术人员总结和归纳本企业的文化、技术,并按照教育要求上升为教学内容。校企课程是教师和生产技术人员发展为“双师型”教师的纽带和最好阶梯。
  3.3 建立激励机制和法制规范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因而在法制上要规范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生涯路径,让他们在生产实践和教育实践的两个方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双素质。
  美国科学家亚当斯提出“公平理论”:一个人在自己因工作成绩而取得报酬后, 既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会比较所得报酬与付出劳动之间的比率同其他人进行横向比较,根据对比的结果决定今后的行动[4]。因此,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复杂,其职业阶梯、职业长度和工作轮换都比传统型的教师发展复杂,难度大,因此要有一套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例如,首先,重新规范“双师型”教师的职称结构,使其职称必须包含双素质;其次,建立教师获取各种待遇的平台,使教师在经过努力获得双素质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物质待遇。
  参考文献
  [1]崔佳颖.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李湘苏,邹杰,朱雷,等.校企合作条件下企业专家“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J].现代教育,2001,9(18)
  [3]李湘苏.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4]杨宝贵,于成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4):73-76
其他文献
本文是在《淮阴市连锁情况调研》科研项目基础上撰写而成,文章分析了淮阴市超市连锁业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发展淮阴超市连锁业的具体对策。
"寄"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常常与"兴"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着明显的界限区分。"兴"的艺术手法仅限于展示自然界简单的类比关系,而"寄"是将情落实于物之上,从而使得他物闪烁出主体的生命精
连云港市提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上呢?那就是互动探究。互动探究
讨论了JPEG2000的相关核心算法,给出了图像压缩编码系统的硬件设计,并在DSP系统上按JPEG2000标准组织压缩码流.实验结果表明,按JPEG2000标准得到的医学压缩图像具有理想的压
介绍了山东电视台地球站如何通过卫星数字方式传输山东电台6套广播节目,实现电视和广播节目的同时上星.叙述了广播信号源的地面传输、地球站广播信号监控、广播节目上行系统
从人类的认知思维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所折射的文化。
分析了跟踪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获得变焦系统调节控制函数的新方法.结合某型电视跟踪系统的研制,采用直接测量和曲线拟合,精确地给出了焦距与角偏差的关系,提高了高变焦
<正>~~
期刊
本文介绍了发动机谐波增压进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丰田公司的2JZ—GE发动机谐波增压进气系统的结构与检修作了介绍。
文章阐述了课程教学是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的观点,并就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不同方面作了具体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