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性工程,本文围绕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引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民众对湿地的重要性不清楚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湿地被毁林开垦,沼泽、河流、库塘等湿地功能严重退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处理好湿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1湿地生态系统概述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长期或短期形成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如淡水、半咸水、咸水体等,也包括低潮时不超过六米的水域。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具有很高的科研与生态价值,有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湿地是人类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不仅影响到当代,更影响到子孙后代。
2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过去,由于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意识薄弱,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导,大面积毁林开垦林地和湿地,发展高山种植产业,致使湿地遭到破坏甚至严重退化。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以恩施州为例,近年来,恩施州狠抓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不仅于2016年公布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体保护条例》明确对地质地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予以严格保护,而且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据恩施州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的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全州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比过去明显增长,发现多个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69种、还有其他保护物种近上百种。随着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日前我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02处,制定国际重要湿地49块,国家湿地公园达836个,湿地保护率达47.03%,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这一成绩彰显着所有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者们的努力和汗水,成绩固然值得欣慰,但是距离“到2020年湿地面积稳定在8亿亩”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目前我国湿地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等,经济社会发展对湿地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的需求还将长期存在,湿地立法缺失、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如、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制约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如湖北省将每年的11月定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把每年4月的一个周定为“爱鸟周”。通过定期展版展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建设成果、各具特色的野生动植物图片,播放专题宣传片,开展保护野生动植物现场签名活动,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群众中去,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对生态系统保护作出贡献的团体及个人应予以公开表彰和奖励,对私自开垦湿地,对野生动植物捕杀和滥砍滥伐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制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当地广大民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同时成立巡查小组,挨家挨户做宣传,宣讲湿地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合乎生态的农林产业,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
3.2重视部门协作,加大生态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实地的监测和考察,需要充分掌握本地区野生动物的生活规律和野生植物的生长习性。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湿地保护工作。由当地林业、国土、环保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湿地保护区进行土地监管、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资源管理等工作。同时在湿地保护区进行野外监测、红外线监测以及多方资料收集,全力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积累更多的数据来为下一步的具体保护措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随着民众的野生保护意识增强,救护野生动物的工作量也在增大,而且这些工作大多为一线工作,交通环境相对艰苦。为了保证生态保护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应对交通通讯等及工作设施条件进行改善,及时解决一线人员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扫清障碍。
3.3构建生态旅游模式,实现生态经济双赢。在全力做好湿地水系、土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文化保护工作的同时,可依托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及民族文化等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规划并发展休闲旅游业。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湿地公园等景点工程,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绿地空间,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打造特色名片提高知名度,实现生态旅游模式带动当地的经济。同时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又可以反哺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3.4保障专项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是一项投入多,见效慢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家政府部门设立专项,长期持续的投入,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鼓励社会上更多团体及个人的参与。对于生态规划范围内的民营企业,凡是达到设计要求、符合湿地生态系统发展要求并验收合格的,可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补助来进行激励。同时建立投资融资平台,有效筹集社会各界资金,注重形成合力,一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另一反面动员全社会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来。
结语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利益当代并造福后代。应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经济产业开发相结合,依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李春晖,郑小康,牛少凤等,《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月第28卷第2期
[2]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与流域生态管理,王学雷,许厚泽,蔡述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9月第15卷第5期
[3]濕地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探讨,操建华,《林业资源管理》,2016年6月第3期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引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民众对湿地的重要性不清楚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湿地被毁林开垦,沼泽、河流、库塘等湿地功能严重退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处理好湿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1湿地生态系统概述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长期或短期形成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如淡水、半咸水、咸水体等,也包括低潮时不超过六米的水域。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具有很高的科研与生态价值,有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湿地是人类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不仅影响到当代,更影响到子孙后代。
2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过去,由于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意识薄弱,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导,大面积毁林开垦林地和湿地,发展高山种植产业,致使湿地遭到破坏甚至严重退化。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以恩施州为例,近年来,恩施州狠抓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不仅于2016年公布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体保护条例》明确对地质地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予以严格保护,而且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据恩施州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的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全州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比过去明显增长,发现多个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69种、还有其他保护物种近上百种。随着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日前我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02处,制定国际重要湿地49块,国家湿地公园达836个,湿地保护率达47.03%,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这一成绩彰显着所有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者们的努力和汗水,成绩固然值得欣慰,但是距离“到2020年湿地面积稳定在8亿亩”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目前我国湿地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等,经济社会发展对湿地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的需求还将长期存在,湿地立法缺失、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如、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制约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如湖北省将每年的11月定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把每年4月的一个周定为“爱鸟周”。通过定期展版展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建设成果、各具特色的野生动植物图片,播放专题宣传片,开展保护野生动植物现场签名活动,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群众中去,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对生态系统保护作出贡献的团体及个人应予以公开表彰和奖励,对私自开垦湿地,对野生动植物捕杀和滥砍滥伐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制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当地广大民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同时成立巡查小组,挨家挨户做宣传,宣讲湿地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合乎生态的农林产业,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
3.2重视部门协作,加大生态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实地的监测和考察,需要充分掌握本地区野生动物的生活规律和野生植物的生长习性。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湿地保护工作。由当地林业、国土、环保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湿地保护区进行土地监管、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资源管理等工作。同时在湿地保护区进行野外监测、红外线监测以及多方资料收集,全力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积累更多的数据来为下一步的具体保护措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随着民众的野生保护意识增强,救护野生动物的工作量也在增大,而且这些工作大多为一线工作,交通环境相对艰苦。为了保证生态保护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应对交通通讯等及工作设施条件进行改善,及时解决一线人员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扫清障碍。
3.3构建生态旅游模式,实现生态经济双赢。在全力做好湿地水系、土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文化保护工作的同时,可依托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及民族文化等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规划并发展休闲旅游业。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湿地公园等景点工程,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绿地空间,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打造特色名片提高知名度,实现生态旅游模式带动当地的经济。同时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又可以反哺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3.4保障专项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是一项投入多,见效慢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家政府部门设立专项,长期持续的投入,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鼓励社会上更多团体及个人的参与。对于生态规划范围内的民营企业,凡是达到设计要求、符合湿地生态系统发展要求并验收合格的,可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补助来进行激励。同时建立投资融资平台,有效筹集社会各界资金,注重形成合力,一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另一反面动员全社会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来。
结语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利益当代并造福后代。应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经济产业开发相结合,依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李春晖,郑小康,牛少凤等,《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月第28卷第2期
[2]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与流域生态管理,王学雷,许厚泽,蔡述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9月第15卷第5期
[3]濕地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探讨,操建华,《林业资源管理》,2016年6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