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达曼村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kao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关于达曼村的温暖记忆始于2009年11月。
  第一次走进村庄,热情好客的村民们就围拢来,用简单的汉语交流。在征得村长罗桑的同意后,我决定为在家的每一户人家拍照。因为要照相了,村子里仿佛在过节日,勤快的女人回家洒水扫地,爱美的人回家洗脸、换衣服。我走进一个又一个院子,爬上一个又一个木梯,喝着他们递上来的青稞酒或者酥油茶。他们会用生硬的汉语说“谢谢”,或者说“扎西德勒”。还有一位老阿妈双手握住我的手贴紧她的额头,她手心和额头的温暖让我颤抖。
  2013年8月,我手里拿着冲印出来的一叠照片,再次走进达曼村。村民们依然很热情,围拢来看照片。一传十,十传百,大部分人都聚集在广场上,手里拿着照片,指指点点。看着照片上的自己或者熟人,表情快乐而复杂。
  而实际上,原来的村庄已不复存在。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6.8级地震,波及西藏日喀则15县。达曼村的大部房屋被地震损坏,当地政府决定在原址重建达曼村。原有的土木结构的房屋,已全部被钢筋混凝土房屋代替。据了解,建成并完成绿化之后,达曼村将成为吉隆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这些照片和文字只是有限地记录了一个村庄四年之间的变与不变,一个群体的困惑与希望,以及生命的诞生、成长和死亡。
  村庄“围城”
  我在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里,是这样介绍达曼人的:达曼人,原系尼泊尔人后裔,很早以前从尼泊尔迁徙到吉隆镇一带,至今已传续有六七代人。长期以来,达曼人既不愿意回到尼泊尔去,也无中国国籍,但2003年5月26日,对于达曼人来说是个载入史册的特殊日子,这一天,他们正式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了中国公民。
  达曼村是一个特殊的自然村,绝大部分的达曼人都聚居在这个村子。2009年,达曼村有47户人家,163人。除此之外,另有20多位达曼人去了内地(大多是嫁到内地的达曼女人)。2013年,达曼村的人口接近200人。
  在没有加入中国国籍以前,达曼人是居住在我国境内未被确认的一个民族,他们既没有尼泊尔国籍,也没有加入中国国籍,属于无国籍人群。因此他们既没有土地,也没有住房,只能租房子住,靠给别人打工为生。由于地位低下,他们辛勤劳动的报酬只够填饱肚子,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几乎都是文盲。
  正因为如此,达曼女人可以正常外嫁,而达曼男人只能在同村女人中选择,甚至没有选择的余地,得不到同村女孩的芳心,他们就只能打光棍。如果不受外来影响,达曼村的男女比例还是比较平衡的,然而,随着山外人的大量涌入,有些达曼女孩被外面的世界诱惑,纷纷走出大山,远嫁他乡。
  近年来,在吉隆县人民政府实施的兴边富民工程中,达曼人的住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如今,达曼人有了自己的住房、土地和牲畜,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相差不大,主要收入靠打工,都是修路、盖房之类的力气活。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基本没有上过学,甚至包括村长在内的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如今适龄儿童全部上学,而且还有4个年轻人考上了大学。
  尽管如此,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外面的人很少跟达曼人交朋友,长期以来,达曼人形成相对封闭的交际圈。村庄没有围墙,但有一道无形的墙将达曼村围起来,墙外的人不怎么关注他们,墙内的人却时时刻刻想出去。
  村里的四川人
  达曼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在长期与藏民族的紧密接触中,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藏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吃糌粑、穿藏袍、说藏语,自己的语言和风俗正在渐渐消失。
  除了会说藏语,有的村民还会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来自四川的王梦清,自1994年来到吉隆打工并和达曼人相互有来往。1998年经人介绍后王梦清和达曼女孩仓琼结婚。2009年的时候,夫妻俩只有一个女儿和儿子;2013年再见到他时,小儿子王玉龙已经1岁了。
  王梦清虽然住在村子里,但平常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做工,跟其他村民接触并不多。家人在他的影响下,都会说一些四川话。
  王梦清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他亲眼见到达曼人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安居乐业,他说,达曼人的生活质量正一步步提高,对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视。不久的将来,村里会出现更多的大学生。
  不过,王梦清只是一个特例,更多的情况是:达曼村的女人嫁出去,有的就在周边成家,还有的远嫁到内地。
  “健美先生”大罗布次仁
  2009年,19岁的大罗布次仁戴着头巾,穿着白背心,手臂上的肌肉凹凸有致,在人群中非常显眼。这个强健的年轻人,家中贴着印度美女,希望早一天遇到意中人,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2013年再见面,曾经的帅哥大罗布次仁娶了一个宗嘎村的女人,有了1岁的女儿普布普次。他特别疼爱女儿,时常让孩子骑在他的肩头,在村子里走来走去。
  他身上的肌肉依然健美,只是脸上多了一些沧桑。有了家庭,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赚更多的钱,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让女儿幸福成长。
  67岁的嘉措是村里年纪最大的男人,他回忆说,小时候村子里只有20多户人家,90多人,而现在已经发展到四五十户人家了。至于达曼人是什么时候迁徙到这里的,不知道,只知道父母的父母就已经在吉隆生活了。
  关于达曼祖先的记忆,在大罗布次仁这一代已经很淡薄了。到了他的女儿这一代,还会剩下多少呢?
  觉醒的一代
  大多数达曼人喜欢喝酒,而18岁的普布顿珠却滴酒不沾。
  2009见到普布顿珠的时候,他还只有14岁,上五年级,手里拿着一本字典在学习。他的一条腿在一次事故中摔断了,只能拄着拐杖走路。
  2013年,普布顿珠已经长高了,上初三了,人也更沉静了,话不多。这次他手里没有字典,只是坐在广场的台阶上,思考一些事情。
  年长一些的村民都喜欢喝酒,有些年轻人也喜欢喝。从小到大,普布顿珠见过太多喝酒之后闹事的状况,所以他觉得喝酒不好。他只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见见世面。
  村里第一届大学生占堆,今年20岁,已经大二了,在吉林通化师范学院上学。走出达曼村,占堆看到了更多世界,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村里人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普布顿珠,还是占堆,他们的目光已经越过小小的达曼村,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达曼村这些觉醒的年轻人,通过他们的努力,也许能慢慢“拆除”那道无形的围墙,让更多的达曼人能走出去,让更多外界的事物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重返达曼村,除了村庄环境的巨大变化之外,感触最深的还是人的改变。人生百态,世事无常。
  初步统计,四年之间,有4人去世,有16个孩子出生,有5个人结婚成家,还有4个年轻人上了大学。小小的达曼村,不断有人离开,或去世,或远走高飞;也不断有新的生命诞生。有生命,就有生老病死,有困惑,有希望,有爱也有恨。
  离开达曼村,我关于达曼村的温暖记忆并没有结束。也许有一天,我依然会回到这里,感受一个村庄的爱与忧愁。
其他文献
在2007年,我还是一名少不经事的大三学生,背起行囊去西藏的念头全是源于当时摄影课上老师播放的吕楠先生的《四季》,这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以至于驱使着我在那一年义无反顾的手持相机跳上了朝向拉萨而去的火车。当时西安到拉萨的车票已经售完,于是决定先到西宁,再从西宁到拉萨。火车一夜奔波,第二天早上到达西宁火车站,温度骤然降低,虽然穿着随身带的外套,但仍旧寒意依然。可胸中那团抑制不住的激动却丝毫未减,于
高级教练机主要承担飞行员的高级训练任务,即在飞行速度、高度、加速度和飞行环境条件与作战飞机接近或相同的范围内,完成驾驶技术和战斗技术的训练。高级教练机正朝着一机多用的方向发展,除了可以满足高级训练任务的要求外,还能兼顾更多的战斗训练任务,作为轻型的战斗/攻击机执行战斗任务。目前世界上的主要高级教练机型号有美国的T-38C、俄罗斯的雅克-130、意大利的M-346、韩国的T-50、中国的“山鹰”和L
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塔巴镇塔巴村,是拉萨?林芝旅游黄金线318国道上的一个拉萨河谷畔的农业小村,全村20余户人家,多数以制陶为生。如果乘车从拉萨到林芝,过了墨竹工卡县所在地塔巴镇一公里左右,一座小村庄被公路从中穿行,路边十余户人家隔路相望,便是塔巴村——历史上因烧陶器而闻名的制陶村。只要稍加留意,村边公路两侧能看到一堆堆红陶土,那是塔巴村烧陶留下来的遗迹,是塔巴村祖祖辈辈制陶人留下的标记,也是西藏列
【摘 要】“家长退群事件”是当前小学家校合作、家校沟通不良的一种侧面反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认知偏差、自我本位、情感偏离是导致家校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双向共情能力提升是消除或减少沟通冲突的有效策略。在家校沟通中,通过“知情”策略,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可以消除沟通中的认知偏差;通过“同情”策略,彼此换位理解,可以摈弃沟通中的自我本位;通过“真情”策略,共同重拾信任,可以避免沟通中的情感
西藏玛卡农场坐落在神仙居住的地方被誉为“龙王谷”鲁朗。场部就建在在扎西岗和仲麦两个自然村中间的小山岗上,山后有片废墟,解放前是个寺院,50年的大地震变成了一片废墟,与鲁朗花海德木寺遗址(解放前被波密人烧毁迁址至米瑞,1950年在地震中损毁)遥相呼应。少年时出家在这个寺院的次仁现在还健在,住在政府在镇上专门为他修建的房子里。曾有看风水的友人说这是个龙头位,是块风水宝地。村里老百姓说这个小山岗是传说中
阿里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的西藏”之称谓,这里地形独特,湖泊众多,人烟稀少,有着险峻多姿,气势磅礴的雪山,美丽绝伦的湖泊和走不到尽头的宽阔草原,各种高原珍奇动物和名贵植物也层出不穷。  特别是藏语名为“冈错”,由冈仁波齐、纳木那尼、玛旁雍错和拉昂错这两山两湖组成的“神山圣湖”之地,历来都被佛教信徒视为“世界中心”,也被印度教、耆那教和苯教等教派视为神圣之地,因此不管您以何种角色去审视,都会
在林芝旅行,户外方式是最能贴合林芝地区资源禀赋的主题。最著名的当属早已为人所知的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和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当然还有西藏最经典的墨脱徒步线路以及鲁朗和巴松错的自然景观。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如今更多针对细分人群的户外特种旅游项目也在不断推出,比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物多样性考察(详见本刊2011年9月号)、巴松错及新错的徒步探险天地(详见本刊2012年3月号)以
2021年1月24日,俄工艺集团公司网站公布了一则重磅消息:俄米高扬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米格设计局)PAK-DP(先进的远程截击航空系统,即米格-41),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这是自2016年1月以来,俄官方第5次公开报道有关研制米格-41的进展情况。每次蜻蜓点水和浅尝辄止的报道,让米格-41有了越来越多的神秘色彩。主要研制动因  俄研制米格-41战斗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满足俄国土防空
古格王国创立伊始,便以佛教作为立国之本,很快发展成为当时全西藏的佛教圣地和经济文明中心。其鼎盛时期,不仅在前人基础上修筑和发展了札布让王城,更是修造了香孜、达巴、皮央东嘎、多香等卫星城堡。  我们很想如同徐徐打开清明上河图那样,让你领略其最繁荣昌盛时的历史风貌,然而这难度太大,也许我们可以根据古格现有留存的基础,展开想象力的翅膀,去接近和抵达古格那瑰丽奇幻的历史深处。  故城:荒原上的神秘  耸立
康区文化与康巴艺术节    藏族传统的历史学者习惯上把广大的藏区分为三大区域。这就是“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见藏文文献《智者喜宴》)。据藏文文献《自史》记载:康(khams) “总合之东方地区……所言康者,系指边地”。由此可见,古代藏族在交通不便、自我封闭的时代,认为藏族地区的中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也就是藏族和藏族文化起源之地),包括拉萨,因而称为“卫”,意为中心。西部阿里称为“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