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解析题是年轻而富有生命力的题型,是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下,借鉴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考试经验,吸取了我国古代考试的优秀成果,适应了高考能力要求加强的需要而诞生的。其问世十几年以来,围绕着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答案的拟定等方面,命题专家进行了种种改革和完善,已成为一种日渐成熟的主体题型。这种近似考查初步历史研究能力的主观题型,是考查“过程与方法”,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最佳题型。材料解析题在历史考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解析题通常是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的。一般情况下,在试题中设计一段或几段各种类型的材料,作为回答的载体。问题是处理的具体解析要求,是能力要求的具体化。
为说明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方法及步骤,本文以下列材料题为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二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矛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三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四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过程一般可分为审、读、获、解、查五步。现结合上述例题,谈谈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五步曲”。
一、审
审,就是要审准设问规定。一般审设问,在审准关健词的同时,还要审清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审清材料和设问之间的关系,理解发问的意图、角度及侧重点,从而为选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方向。如例题第(2)问是要求在解答第(1)问的基础上进行作答,设问角度是从“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去分析中国“国际地位”的前后变化。
二是要审清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融会贯通,选取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作答。如例题第(1)问,其材料虽皆无对各时期历史背景的具体说明,但通过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可以与教材中相应的历史背景进行对应,从而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其设问实际上就将有关信息定向在教材中了。
三是要审清材料、设问和各种相关学科知识间的关系,以便选取相关学科知识理解材料,准确作答。如例题第(4)问关于“中国领土主权问题”,就暗含了政治学科中有关“国家主权和主权国家”等政治常识。
二、读
读,就是要全面读懂材料。读材料要从“全”“准”两方面人手。
全,就在于凡是属于材料部分的内容都应读懂。不仅要读懂材料的主体内容,还要对材料中的标点符号、材料出处、注释及按语等方面进行阅读,以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如例题中四段材料有关条约或协定的时间信息,其实就为解答时选取相应的历史背景指明了方向,即“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日俄战争后”“二战后期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新中国成立后”等。
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材料中的信息,不可为无用信息所迷惑。如材料三中“注”的内容,并非说明“中华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是实际上指明英美苏三大国背着中国政府进行中国主权交易的无耻行径。
三、获
获,就是按照设问的定向要求,全面获取有效信息。获取有效信息时,可按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从关键词中获取有效信息。如前例材料中的“全归”说明中国领土主权的丧失。“让与”“同意”“保证”等反映了无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而澜“撤退”“接收”则说明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恢复。
二是从材料出处获取有效信息。如四段材料的出处及时间,可从中提取出在不同时间段的历史背景下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破坏及侵犯的国家。
三是归纳要点获取有效信息,即归纳概括材料的段落大意,找出其核心内容。如材料一的中心要点说明了“沙俄租借旅顺、大连”,材料二说明“沙俄将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材料三则反映了“美英背着中国政府同意苏联享有在旅顺、大连的特权,后又使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材料四又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收回旅顺、大连的主权”。
获取有效信息是为运用有效信息服务的,因而要有目的地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四、解
解,就是把提取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实施,形成内容完整的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要构思好提纲,从整体上明晰解答思路。如例题的解答提纲与思路可制表如下:
二是要依据设问要求,紧扣材料,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逻辑严谨。如第(2)问就要运用对比性语言,进行概括说明: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是要瞻前顾后,要把叙述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编写,使文理自然流畅。如本题的各问就要以时间为序组织答案。
四是要史论结合,史实要全面准确,论证要客观公正,使材料和观点相统一。
五、查
查,即查漏补缺。第一,要把问题答完整,不说半截话。如回答第(1)问时,即要答出旅顺、大连主权被俄租借,被俄转让,英美同意,国民政府承认,又要答出新中国恢复主权。第二,不要打擦边球,把问题点到要害处。用词要准确,要使用历史术语,即使用材料语言、教材语言、时代语言来表述答案要点。最后要查一查答案对提问的解答是否全面、深刻、到位等。
总之,要解答好历史材料解析题,“全面读懂、理解材料是前提,审准设问规定是关键,获取有效信息是方法,动用有效信息全面作答是重点,查漏补缺解答准确是目的”。同学们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仔细体会,准确把握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和基本的解答思路,才能尽快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依据上述解题步骤及方法,将例题答案提供如下: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领土,背着中国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编辑 唐剑英)
材料解析题通常是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的。一般情况下,在试题中设计一段或几段各种类型的材料,作为回答的载体。问题是处理的具体解析要求,是能力要求的具体化。
为说明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方法及步骤,本文以下列材料题为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二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矛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三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四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过程一般可分为审、读、获、解、查五步。现结合上述例题,谈谈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五步曲”。
一、审
审,就是要审准设问规定。一般审设问,在审准关健词的同时,还要审清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审清材料和设问之间的关系,理解发问的意图、角度及侧重点,从而为选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方向。如例题第(2)问是要求在解答第(1)问的基础上进行作答,设问角度是从“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去分析中国“国际地位”的前后变化。
二是要审清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融会贯通,选取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作答。如例题第(1)问,其材料虽皆无对各时期历史背景的具体说明,但通过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可以与教材中相应的历史背景进行对应,从而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其设问实际上就将有关信息定向在教材中了。
三是要审清材料、设问和各种相关学科知识间的关系,以便选取相关学科知识理解材料,准确作答。如例题第(4)问关于“中国领土主权问题”,就暗含了政治学科中有关“国家主权和主权国家”等政治常识。
二、读
读,就是要全面读懂材料。读材料要从“全”“准”两方面人手。
全,就在于凡是属于材料部分的内容都应读懂。不仅要读懂材料的主体内容,还要对材料中的标点符号、材料出处、注释及按语等方面进行阅读,以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如例题中四段材料有关条约或协定的时间信息,其实就为解答时选取相应的历史背景指明了方向,即“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日俄战争后”“二战后期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新中国成立后”等。
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材料中的信息,不可为无用信息所迷惑。如材料三中“注”的内容,并非说明“中华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是实际上指明英美苏三大国背着中国政府进行中国主权交易的无耻行径。
三、获
获,就是按照设问的定向要求,全面获取有效信息。获取有效信息时,可按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从关键词中获取有效信息。如前例材料中的“全归”说明中国领土主权的丧失。“让与”“同意”“保证”等反映了无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而澜“撤退”“接收”则说明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恢复。
二是从材料出处获取有效信息。如四段材料的出处及时间,可从中提取出在不同时间段的历史背景下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破坏及侵犯的国家。
三是归纳要点获取有效信息,即归纳概括材料的段落大意,找出其核心内容。如材料一的中心要点说明了“沙俄租借旅顺、大连”,材料二说明“沙俄将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材料三则反映了“美英背着中国政府同意苏联享有在旅顺、大连的特权,后又使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材料四又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收回旅顺、大连的主权”。
获取有效信息是为运用有效信息服务的,因而要有目的地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四、解
解,就是把提取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实施,形成内容完整的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要构思好提纲,从整体上明晰解答思路。如例题的解答提纲与思路可制表如下:
二是要依据设问要求,紧扣材料,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逻辑严谨。如第(2)问就要运用对比性语言,进行概括说明: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是要瞻前顾后,要把叙述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编写,使文理自然流畅。如本题的各问就要以时间为序组织答案。
四是要史论结合,史实要全面准确,论证要客观公正,使材料和观点相统一。
五、查
查,即查漏补缺。第一,要把问题答完整,不说半截话。如回答第(1)问时,即要答出旅顺、大连主权被俄租借,被俄转让,英美同意,国民政府承认,又要答出新中国恢复主权。第二,不要打擦边球,把问题点到要害处。用词要准确,要使用历史术语,即使用材料语言、教材语言、时代语言来表述答案要点。最后要查一查答案对提问的解答是否全面、深刻、到位等。
总之,要解答好历史材料解析题,“全面读懂、理解材料是前提,审准设问规定是关键,获取有效信息是方法,动用有效信息全面作答是重点,查漏补缺解答准确是目的”。同学们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仔细体会,准确把握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和基本的解答思路,才能尽快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依据上述解题步骤及方法,将例题答案提供如下: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领土,背着中国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编辑 唐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