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谦,笔名北野、英孜、英子。当代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诗人。1977年7月11日出生于新疆伊犁巩留县。现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
殷谦出身于书香门第,6岁开始接触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9岁开始发表文章;11岁开始在国内各大报刊发表诗歌作品,迄今为止,出版散文集2部、诗歌集1部、杂文集3部、学术文集2部、长篇小说14部,共计出版著作22部,文学创作成就斐然。
目前殷谦主要从事杂文、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花开花落》(同名电视连续剧《花开花落》)、《难得一见》《因为隆冬》《月也疯狂》《左手婚姻》《无处释放的青春》《爱是寂寞撒的谎》;散文集《青春无悔》《四季回响》;小说集《殷谦精品小说集》;诗歌集《似水流年》;杂文集《晚风集》《红楼梦研究杂记》《中国文坛的那些事儿》《西部小说作家评论》《求职者的圣经》等作品。
少年天才铺就文学路
殷谦9岁便在《中国少年报》发表了一篇反腐小说《大肚皮的爸爸》,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11岁他开始以笔名北野、英孜、英子在国内各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等作品。
作为很早就成名的少年作家,殷谦坦言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大的物质收入,而且他并不是一个很“物质”的人。
1994年,17岁的殷谦离开新疆,在西北大学作家班开始了自己苦行僧一般的求学和职业生涯。
初到西安,这个尚未成年的年轻人成为西北大学作家班的一名新生,和他在一个班级的还有贾平凹。在这个班级里,大家年龄相差很大,殷谦是最小的一个。其他同学大多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而年仅17岁的殷谦除了写作赚取一些微薄的稿费收入之外,没有任何生活来源——他很独立,上学期间不向家里要生活费,而他的家里应该也拿不出钱。
当时的殷谦非常贫困,西北大学作家班学费方面是不用发愁的,只是食宿需要自己解决。殷谦没有钱,只好在食堂拣别人吃剩下的馒头。可以说,殷谦的这段求学生涯相当不易。为了节省开支,他放弃了住宿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学生宿舍,而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城中村租了一间小房子,尽管如此,他仍然不能按时缴纳房租。“因为当时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殷谦说。
为了吃饭,他晚上下课之后在一家小饭馆做勤杂工,没有工钱,殷谦看中的是晚上那一顿对他来说非常丰盛的免费晚餐。只有这个时候,殷谦才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晚上回到住处,他又开始欣赏莎士比亚和诸子百家。
当时在西北大学作家班,殷谦年龄小,而贾平凹因为脾气怪,两个人都属于班里的另类,也因此,双方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贾平凹看到殷谦的窘境,就对殷谦说:“小殷,你搬到我家住吧。”于是两个人便开始了长达半年时间的一个屋檐下的生活。这段时间里,双方也对对方有了更深的了解。殷谦说:“贾平凹的吝啬是出了名的。他从来不会让客人用自家的卫生间,以节约用水。他抽烟很凶,几乎烟不离手。”但他认为,贾平凹虽然很“抠门”,但是并不招人讨厌。“我从贾平凹身上看到更多的是他的直爽和本色。”殷谦说。
在新疆做报人
殷谦成名之后,一度在媒体工作。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新疆《伊利日报》做记者的日子,颇为开心。
新疆这个地方地广人稀,记者每次下去采访,采访单位必然驾车出迎数百里。当然,这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候是50公里,有时候则是数百公里的出迎。当被采访单位的车辆与记者的车辆相逢的时候,被采访单位必然拿出好酒,每人一碗,一饮而尽,这叫“迎宾酒”。很多不胜酒力的人当时就能喝倒,而年轻的殷谦却每每能“豪爽”起来,端起大腕一饮而尽。当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一个自治州的州长出迎记者,原本在出迎之前就喝了不少,和记者见面,又干下去一大碗,确实喝多了。于是对记者们说:“你们等一会儿,我去上个厕所。”记者们便在车里等。可约摸过去一个小时了,还不见州长出来。因为这里经常有狼群出没,担心州长出问题,于是大家便下车去寻找。找了半天,忽然听见州长大喊:“放开我!你放开我!”众人大惊:莫不是被人打了?赶紧循声找去,找到之后众人开怀大笑。原来这州长在一棵树旁边小便,完事之后系皮带,一方面肚子也大,另一方面确实喝多了,就把自己的皮带同那棵小树系在了一起,怎么都走不脱,自己却以为有人拉着他,故而大喊“放开我”。
“在新疆做记者是我职业生涯中印象很深的一段时间。因为我当时的工作还是比较稳定的,单位分配了一套住房,不过现在还闲置着。我离开新疆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殷谦说。
回到西安“被自杀”
在做记者期间,殷谦也没有搁下自己的写作,他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其中包括长篇小说、诗歌和散文。年轻的殷谦当时的创作热情非常旺盛。但是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令他不愉快的事情。
2004年,“殷谦自杀”的消息开始在各地流传。后查出最早发出消息的是百度的“殷谦吧”。一位署名方某某的人发帖:“殷谦已经逝世!”发帖者称,她是殷谦在新疆时的好朋友,并且说出了殷谦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其中有90%的内容和殷谦的经历基本吻合。一时间殷谦自杀成为轰动文坛的大事。之后不久,又有一个自称了解内幕的人在网上发帖,称殷谦自杀是因为恋爱失败,并用颇为专业的“知音”式笔法,将殷谦自杀的前前后后进行了交代。这里面牵扯到殷谦的两个“女友”,其中不乏详尽的恋爱经历……只是,后一种说法将殷谦自杀的时间和场景都做了改变。
当时的殷谦看到之后一笑置之,并没有太多关注。但后来他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这个帖子在网上被爆炒,一些平面媒体也加入进来。而且不断有网友加油添醋地大事渲染,很多圈内人都知道“殷谦已经自杀了”。这时候,殷谦将自己署名的稿件发到原来经常投稿的媒体的时候,开始吃闭门羹。“稿子看也不看,认为我是欺世盗名之辈。甚至打电话告诉我殷谦已经死了,并‘指点’我要冒充的话冒充其他人。”殷谦当时哭笑不得,只能不厌其烦地跟人解释:那是谣言,我本人还活得好好的!可是人家就是不信。无奈之下,殷谦投一篇稿件,必然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附上,以便对方验明正身。
事情在吵闹两年之后,殷谦发觉事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因为殷谦被“知名作家自杀名录”收录,一些电视媒体在做节目的时候也每每要把殷谦自杀的事捎带上说两句。这对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是非常郁闷的事情。殷谦决定奋起还击。在一次被某知名电视人点名自杀之后,殷谦辗转弄到这个人的手机号码,打过去将对方痛骂一顿。但是对方却感到很委屈,因为京城某知名平面媒体已刊登了此消息。殷谦于是又将电话打到这家媒体的总编室,该总编查阅了相关报纸的资料之后明确告诉殷谦:“我报从未刊登过有关你自杀的消息。网上援引我方的报道,完全是无中生有。”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殷谦决定查出事情的真相。他发动各方朋友找当时造谣的人,但因为传播信息的人太多,全部找到根本不可能,而且打击面过于广泛,打官司维权也不太容易操作。于是殷谦退而求其次,想找到最先发布他自杀消息的那个人。后来得知,这个消息的始作俑者乃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在另外一个地方找到一篇关于某人自杀的稿子,将其换上了殷谦的名字。
事情戏剧性地画上了句号。不过,对于记者建议他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建议,他不置可否:“据说召开新闻发布会要花很多钱,我根本没有那么多钱。”
物质与精神的贫富差距
成名之后的殷谦虽然每年有好几部著作问世,但是总体来说他的作品偏重文学性和艺术性,更多的是从专业的学术的角度出发来诠释他对人生的感知。缺少商业化的运作,决定了殷谦这样“坚持创作原则”的作家必然固守着穷困。
我也能写出畅销的商业作品,但是我不愿意写。比如我最近写作的长篇小说《天廷秘传》,全部用文言文创作,这对于传播来说,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然而这样一部作品,作家王朔却给予高度评价:“殷谦先生赠我一部他最新出版的神话小说《天廷秘传》,但是我不认为这部小说仅仅是小说,如果只把它单纯地理解为小说,那么就有些浅薄了……到目前为止,除了殷谦,我还真没有看到中国有哪个当代作家写出了这样一部气势磅礴、玄奥渊弘的文学作品。”
尽管这样,这本书给殷谦带来的物质收益并不乐观。殷谦的妻子是山西人,过日子很节俭,这一方面是出于山西民风,另一方面则说明殷谦在金钱上面“确实很谦虚”。他告诉记者:“我曾经一度迷恋彩票,疯狂购买。直到有一天,我妻子发现我藏起来的废彩票,加了一下,有5000多块钱了。跟我大吵大闹,甚至一度上升到离婚的高度。我当时差点流泪:5000块钱,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不算个啥,但是对于我,足以毁灭我的家庭。”殷谦感慨。
尽管物质方面较为贫乏,殷谦仍然不愿意做纯商业的写作。“这样虽然来钱快,但是却与艺术无益,与人文更无益了。贫穷并不是好事,追求物质的富足也没有错,但是作为一个作家,无论贫穷也好,富有也好,不能抛弃自己肩头所担负的道义和责任,说白了就是要有信仰。”他在贫穷中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他可以大骂中国知识分子缺少真知灼见,可以鄙视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欺世盗名……这就是殷谦,一个真实的、贫穷的、酷酷的、坎坷的殷谦,一个自称伪作家,自称文学爱好者的普通知识分子。在结束采访的时候,殷谦说:“40岁之前,我的作品都是处于学习阶段的,40岁之后,我的认识应该会有质的飞跃。那时候,我想我会拿出好的作品来。
殷谦出身于书香门第,6岁开始接触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9岁开始发表文章;11岁开始在国内各大报刊发表诗歌作品,迄今为止,出版散文集2部、诗歌集1部、杂文集3部、学术文集2部、长篇小说14部,共计出版著作22部,文学创作成就斐然。
目前殷谦主要从事杂文、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花开花落》(同名电视连续剧《花开花落》)、《难得一见》《因为隆冬》《月也疯狂》《左手婚姻》《无处释放的青春》《爱是寂寞撒的谎》;散文集《青春无悔》《四季回响》;小说集《殷谦精品小说集》;诗歌集《似水流年》;杂文集《晚风集》《红楼梦研究杂记》《中国文坛的那些事儿》《西部小说作家评论》《求职者的圣经》等作品。
少年天才铺就文学路
殷谦9岁便在《中国少年报》发表了一篇反腐小说《大肚皮的爸爸》,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11岁他开始以笔名北野、英孜、英子在国内各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等作品。
作为很早就成名的少年作家,殷谦坦言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大的物质收入,而且他并不是一个很“物质”的人。
1994年,17岁的殷谦离开新疆,在西北大学作家班开始了自己苦行僧一般的求学和职业生涯。
初到西安,这个尚未成年的年轻人成为西北大学作家班的一名新生,和他在一个班级的还有贾平凹。在这个班级里,大家年龄相差很大,殷谦是最小的一个。其他同学大多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而年仅17岁的殷谦除了写作赚取一些微薄的稿费收入之外,没有任何生活来源——他很独立,上学期间不向家里要生活费,而他的家里应该也拿不出钱。
当时的殷谦非常贫困,西北大学作家班学费方面是不用发愁的,只是食宿需要自己解决。殷谦没有钱,只好在食堂拣别人吃剩下的馒头。可以说,殷谦的这段求学生涯相当不易。为了节省开支,他放弃了住宿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学生宿舍,而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城中村租了一间小房子,尽管如此,他仍然不能按时缴纳房租。“因为当时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殷谦说。
为了吃饭,他晚上下课之后在一家小饭馆做勤杂工,没有工钱,殷谦看中的是晚上那一顿对他来说非常丰盛的免费晚餐。只有这个时候,殷谦才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晚上回到住处,他又开始欣赏莎士比亚和诸子百家。
当时在西北大学作家班,殷谦年龄小,而贾平凹因为脾气怪,两个人都属于班里的另类,也因此,双方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贾平凹看到殷谦的窘境,就对殷谦说:“小殷,你搬到我家住吧。”于是两个人便开始了长达半年时间的一个屋檐下的生活。这段时间里,双方也对对方有了更深的了解。殷谦说:“贾平凹的吝啬是出了名的。他从来不会让客人用自家的卫生间,以节约用水。他抽烟很凶,几乎烟不离手。”但他认为,贾平凹虽然很“抠门”,但是并不招人讨厌。“我从贾平凹身上看到更多的是他的直爽和本色。”殷谦说。
在新疆做报人
殷谦成名之后,一度在媒体工作。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新疆《伊利日报》做记者的日子,颇为开心。
新疆这个地方地广人稀,记者每次下去采访,采访单位必然驾车出迎数百里。当然,这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候是50公里,有时候则是数百公里的出迎。当被采访单位的车辆与记者的车辆相逢的时候,被采访单位必然拿出好酒,每人一碗,一饮而尽,这叫“迎宾酒”。很多不胜酒力的人当时就能喝倒,而年轻的殷谦却每每能“豪爽”起来,端起大腕一饮而尽。当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一个自治州的州长出迎记者,原本在出迎之前就喝了不少,和记者见面,又干下去一大碗,确实喝多了。于是对记者们说:“你们等一会儿,我去上个厕所。”记者们便在车里等。可约摸过去一个小时了,还不见州长出来。因为这里经常有狼群出没,担心州长出问题,于是大家便下车去寻找。找了半天,忽然听见州长大喊:“放开我!你放开我!”众人大惊:莫不是被人打了?赶紧循声找去,找到之后众人开怀大笑。原来这州长在一棵树旁边小便,完事之后系皮带,一方面肚子也大,另一方面确实喝多了,就把自己的皮带同那棵小树系在了一起,怎么都走不脱,自己却以为有人拉着他,故而大喊“放开我”。
“在新疆做记者是我职业生涯中印象很深的一段时间。因为我当时的工作还是比较稳定的,单位分配了一套住房,不过现在还闲置着。我离开新疆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殷谦说。
回到西安“被自杀”
在做记者期间,殷谦也没有搁下自己的写作,他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其中包括长篇小说、诗歌和散文。年轻的殷谦当时的创作热情非常旺盛。但是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令他不愉快的事情。
2004年,“殷谦自杀”的消息开始在各地流传。后查出最早发出消息的是百度的“殷谦吧”。一位署名方某某的人发帖:“殷谦已经逝世!”发帖者称,她是殷谦在新疆时的好朋友,并且说出了殷谦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其中有90%的内容和殷谦的经历基本吻合。一时间殷谦自杀成为轰动文坛的大事。之后不久,又有一个自称了解内幕的人在网上发帖,称殷谦自杀是因为恋爱失败,并用颇为专业的“知音”式笔法,将殷谦自杀的前前后后进行了交代。这里面牵扯到殷谦的两个“女友”,其中不乏详尽的恋爱经历……只是,后一种说法将殷谦自杀的时间和场景都做了改变。
当时的殷谦看到之后一笑置之,并没有太多关注。但后来他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这个帖子在网上被爆炒,一些平面媒体也加入进来。而且不断有网友加油添醋地大事渲染,很多圈内人都知道“殷谦已经自杀了”。这时候,殷谦将自己署名的稿件发到原来经常投稿的媒体的时候,开始吃闭门羹。“稿子看也不看,认为我是欺世盗名之辈。甚至打电话告诉我殷谦已经死了,并‘指点’我要冒充的话冒充其他人。”殷谦当时哭笑不得,只能不厌其烦地跟人解释:那是谣言,我本人还活得好好的!可是人家就是不信。无奈之下,殷谦投一篇稿件,必然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附上,以便对方验明正身。
事情在吵闹两年之后,殷谦发觉事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因为殷谦被“知名作家自杀名录”收录,一些电视媒体在做节目的时候也每每要把殷谦自杀的事捎带上说两句。这对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是非常郁闷的事情。殷谦决定奋起还击。在一次被某知名电视人点名自杀之后,殷谦辗转弄到这个人的手机号码,打过去将对方痛骂一顿。但是对方却感到很委屈,因为京城某知名平面媒体已刊登了此消息。殷谦于是又将电话打到这家媒体的总编室,该总编查阅了相关报纸的资料之后明确告诉殷谦:“我报从未刊登过有关你自杀的消息。网上援引我方的报道,完全是无中生有。”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殷谦决定查出事情的真相。他发动各方朋友找当时造谣的人,但因为传播信息的人太多,全部找到根本不可能,而且打击面过于广泛,打官司维权也不太容易操作。于是殷谦退而求其次,想找到最先发布他自杀消息的那个人。后来得知,这个消息的始作俑者乃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在另外一个地方找到一篇关于某人自杀的稿子,将其换上了殷谦的名字。
事情戏剧性地画上了句号。不过,对于记者建议他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建议,他不置可否:“据说召开新闻发布会要花很多钱,我根本没有那么多钱。”
物质与精神的贫富差距
成名之后的殷谦虽然每年有好几部著作问世,但是总体来说他的作品偏重文学性和艺术性,更多的是从专业的学术的角度出发来诠释他对人生的感知。缺少商业化的运作,决定了殷谦这样“坚持创作原则”的作家必然固守着穷困。
我也能写出畅销的商业作品,但是我不愿意写。比如我最近写作的长篇小说《天廷秘传》,全部用文言文创作,这对于传播来说,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然而这样一部作品,作家王朔却给予高度评价:“殷谦先生赠我一部他最新出版的神话小说《天廷秘传》,但是我不认为这部小说仅仅是小说,如果只把它单纯地理解为小说,那么就有些浅薄了……到目前为止,除了殷谦,我还真没有看到中国有哪个当代作家写出了这样一部气势磅礴、玄奥渊弘的文学作品。”
尽管这样,这本书给殷谦带来的物质收益并不乐观。殷谦的妻子是山西人,过日子很节俭,这一方面是出于山西民风,另一方面则说明殷谦在金钱上面“确实很谦虚”。他告诉记者:“我曾经一度迷恋彩票,疯狂购买。直到有一天,我妻子发现我藏起来的废彩票,加了一下,有5000多块钱了。跟我大吵大闹,甚至一度上升到离婚的高度。我当时差点流泪:5000块钱,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不算个啥,但是对于我,足以毁灭我的家庭。”殷谦感慨。
尽管物质方面较为贫乏,殷谦仍然不愿意做纯商业的写作。“这样虽然来钱快,但是却与艺术无益,与人文更无益了。贫穷并不是好事,追求物质的富足也没有错,但是作为一个作家,无论贫穷也好,富有也好,不能抛弃自己肩头所担负的道义和责任,说白了就是要有信仰。”他在贫穷中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他可以大骂中国知识分子缺少真知灼见,可以鄙视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欺世盗名……这就是殷谦,一个真实的、贫穷的、酷酷的、坎坷的殷谦,一个自称伪作家,自称文学爱好者的普通知识分子。在结束采访的时候,殷谦说:“40岁之前,我的作品都是处于学习阶段的,40岁之后,我的认识应该会有质的飞跃。那时候,我想我会拿出好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