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老年病人服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病人服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86例老年患者。根据双盲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对照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者要高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且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为(73.2±4.2)分,观察组为(95.6±3.2)分,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老年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应用价值比较高。
  【关键词】护理干预;服药;老年病人
  【中图分类号】R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85-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多。老年人在年龄增长期间,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对其日常生活构成严重影响。从临床接收到的老年患者例数便可了解到,老年患者慢性疾病占据较多数[1]。慢性疾病是威胁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而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需长时间服用药物。长时间服用药物就会减弱患者用药的积极性,导致疾病控制效果不理想。对此,就需要为老年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服药依从性。本文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病人服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86例老年患者。根据双盲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4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60-84岁,平均年龄为(65.3±5.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为(6.3±2.1)年。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61-84岁,平均年龄为(66.1±4.9)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为(5.9±2.1)年。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治疗措施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临床治疗情况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心理护理。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普遍为慢性疾病,需长时间服用药物,病程较长。长时间用药患者跟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以及消沉等情绪。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性格、年龄与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向患者说明疾病治疗期间“三分治,七分养”同样自身调节的作用,采用相关的语言技巧与患者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与劝慰,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保持良好情绪状态,充分发挥心理防御性作用。(2)基础护理干预。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日常护理需要,结合临床治疗情况,向患者说明服用药物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并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中。保持病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预防出现细菌滋生。同时护理人员可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不同疾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使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基本的认识,并能够自觉遵循医嘱服用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率。(3)饮食指导。对老年患者而言,日常健康的饮食护理习惯对疾病控制与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饮食喜好为其制定饮食方案,并敦促患者严格按照饮食方案,并告知患者适当予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维持日常饮食,以满足机体营养需要。(4)用药护理。不少患者对服药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导致出现不科学服药的情况。护理人员应纠正患者这种心理,告知其恢复期继续服药的科学性与重要性。同时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指导如何减轻副作用,消除患者服药恐惧心理。在提供心理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心理状态不合格的患者,还需展开针对性的心理补救措施。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需提前告知,以免患者出现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出现心理恐慌,促使患者能够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增强药物使用的利用率。护理人员也可将患者服用药物的信息写在卡片上,并挂在患者床头上,以便患者记忆自己所服用药物[2]。(5)出院指导。护理人员需在老年患者即将出院时告知出院后继续治疗,并巩固临床效率,加强疾病防治。为患者制定个体性的指导计划。告知患者戒烟酒,全面补充所需营养,维持充足休息,预防出现劳累或呼吸道感染。告知患者出院后還需遵循医嘱规律服药,定期来院复查。如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副作用,需及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以便找出解决措施,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均数±与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率(%)表示,经X2检验,如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者要高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且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为(73.2±4.2)分,观察组为(95.6±3.2)分,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老年患者的疾病有很多种,药物服用方式与种类比较复杂,为促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服用药物,可实施护理干预[3]。护理人员掌握患者药物服用规律,采取恰当的方式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减轻老年患者服用药物期间的不良心理,促使患者能够更好的了解记忆药物,并提升药物依从性。改进患者不良药物服用依从性,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为老年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应用价值比较高。
  参考文献
  [1]黄泽慧,黄燕.优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67-568.
  [2]周晨霞,戴烨,陈川,等.药学服务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疗效的效果研究[J].中国药业,2017,26(6):88-91.
  [3]李晓莉,胡明,曾进,等.护理专案在提高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院外用药依从性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3):265-26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研究脊髓肿瘤患者術后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04月至2019 年04月我院20例脊髓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针对患者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的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5%。护理满意度为95%。结论:脊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是临床提高患者舒适性和生活质量及科室满意度,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不良反应,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脊髓;肿瘤患者;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接收老年慢性疾病患者100例。根据双盲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出院后12月内疾病复发率与控制率,观察组患者各为12.0%、68.0%,显著高于对照组,检验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讨论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在我院妇产科随机抽取在2017年1月到2018年7月的100名临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对患者的估计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统计分析出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根据研究表格显示,B组的患者总满意度高达93%,A组为73%,由此显示B组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结论:护理人员、患者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安全
期刊
【摘 要】目的:关于针对性护理对降低剖宫产术后寒颤的影响研究。方法:本文立项时间为2017年2月到2018年10月,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来我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本文选择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指导,观察组则落实针对性护理,这两种不同护理作用之下产妇的剖宫产术后寒颤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结果:经不同干预以后,观察组发生寒颤12例
期刊
【摘 要】探讨肛瘘患者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对本院36例肛瘘患者手术前后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后密切观测病人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与指导。做好肛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可以提高肛瘘一次性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关键词】肛瘘;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效果,为临床开展急救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90例,按所采取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均45例。结果:干预组进出急诊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抢救成功30例,抢救成功率为66.67%;干预组抢救成功40例,抢救成功率为88.89%。干预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 要】目的:重点分析急性胆结石患者运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对其心理和疼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10月份)收治的急性胆结石患者56例,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8例)护理方法:常规护理,而应用组(28例)给予优质护理,将护理后的效果进行互比分析。结果:在护理后应用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应用组疼痛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为急诊胆结石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瓣膜性心脏病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抗凝药物治疗,而后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抗凝药物治疗依存性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依存性93.4%,并发症4.3%;对照组分别为75.5%和20.4%;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定时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输尿管结石体外碎石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输尿管结石体外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2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结石排净时间、住院时间依次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55%,与对照组对比,
期刊
【摘 要】目的:探析饮食护理在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10~2018.12接受化疗的60例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按照信封法分为甲、乙两组,乙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护理干预后,乙组营养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3%、23.33%,甲组分别为53.33%、56.67%,经比较分析,差异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