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到全国文明风采活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新文件的发布,打破了比赛对学生的禁锢,力求形成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职高生核心素养涵盖面广,涉及内容多,教师需耗费大量时间才能实现培养目标。教育部2014年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职语文学科需重新制定课程标准,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本文基于全国中职文明风采活动,探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为提高学生能力提供借鉴。
核心素养的形成,能助推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他们多种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中职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语文核心素养是隐性指标,需借助阅读欣赏、表达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显现出来。比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时,可以结合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如教师教授完《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后,结合最后一段中“它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要求学生赏析这个句子。学生欣赏的角度往往有修辞手法、使用修辞达到的效果、作者的情感等。学生若能把握鉴赏的切入口,这个句子就不难理解了。学习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选取一个角度,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比如开展“污水共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如下:实地考察组(拍摄受污染的水域和得到治理的水域)、发放传单组(发放宣传单和调查表)、汇总统计组(统计调查数据,反饋调查结果)、对策措施组(列举治理污水举措)。每组领到任务后,按要求收集相关材料。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一一展示收集的材料。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提高语文综合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国文明风采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提倡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相应任务。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增进了同学友谊,促进了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不断尝试,不断训练。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查找各种资源,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但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可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学生需及时反思及时完善,妥善解决新问题。通过完善、反思、探索,学会自主学习。
新课改对学生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1世纪公民素养分为三大类,其中一类是学习与创新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创新能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了多少,写作方法掌握得如何,很少关注学生语用能力如何。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妨打破常规的囹圄,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升语文素养。如教师不必拘泥于常规的字词句段落实,而是把重心放在学生能力提升上;课堂上少花时间介绍作家作品、创作风格之类,多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从业服务;职高生大多文化课底子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发展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互助小组形式,让学生互相合作。
文明风采活动中的征文和演讲,均要求学生自己写稿子,这就很考验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又是学生的弱项,教师在教学时,应重在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如何在短期内让学生喜欢写作,是困扰老师的一大难题。教师可以从简短的微写作入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给每个小组下发一张画着圆的白纸,让学生根据这个圆进行想象,在圆的内外或周边添加别的图形,衍生出多种画面。再让学生根据手头的图片进行看图说话,之后不断提高训练要求,从微写作过渡到大作文。当学生的思路打开后,他们自然有话可写。写作教学策略的调整,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观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灌输式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老师沉迷题海难以自拔,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死板的训练和大量的作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在引导时,应努力营造乐学的良好氛围。
语文知识体系形成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形成必须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基础,教师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探究新型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为步入职场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组成部分之一,承担检测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使命。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语言知识的运用、文化的认同理解。因此,评价方式也要进行相应调整。评价应力求展现学生综合能力,以鼓励肯定为主,激发学习动力。教学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笔试或口试上,应注重学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而中职语文学科教学评价要重在学习过程的检验,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评价内容和方式时,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时调整。
多元评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引导教师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考核的需求。教师在评价时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企业)参评,能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测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能力,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比如测评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沙龙、读后感写作、分享阅读体会等形式。测评时引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评,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举行读书沙龙,为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的平台。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根据文明风采活动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推荐林清玄、龙应台的散文,毕淑敏的美文,让学生在读书会上分享阅读收获。教师还可以引入阅读卡片、阅读心得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就测评对象而言,教师可以自行设置学生、小组、教师、家长测评的比例,以此来全面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测评时,除了考核学生阅读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表达和展示能力。测评方式的改变,能打破常规的笔试考核,带动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恰当取舍,科学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能力、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全国文明风采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推动学生言语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提升需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都亟待调整。教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浙江省玉环市东方中学语文教师。
核心素养的形成,能助推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他们多种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中职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发挥实践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是隐性指标,需借助阅读欣赏、表达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显现出来。比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时,可以结合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如教师教授完《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后,结合最后一段中“它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要求学生赏析这个句子。学生欣赏的角度往往有修辞手法、使用修辞达到的效果、作者的情感等。学生若能把握鉴赏的切入口,这个句子就不难理解了。学习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选取一个角度,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比如开展“污水共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如下:实地考察组(拍摄受污染的水域和得到治理的水域)、发放传单组(发放宣传单和调查表)、汇总统计组(统计调查数据,反饋调查结果)、对策措施组(列举治理污水举措)。每组领到任务后,按要求收集相关材料。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一一展示收集的材料。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提高语文综合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国文明风采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提倡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相应任务。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增进了同学友谊,促进了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不断尝试,不断训练。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查找各种资源,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但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可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学生需及时反思及时完善,妥善解决新问题。通过完善、反思、探索,学会自主学习。
二、调整教学策略
新课改对学生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1世纪公民素养分为三大类,其中一类是学习与创新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创新能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了多少,写作方法掌握得如何,很少关注学生语用能力如何。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妨打破常规的囹圄,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升语文素养。如教师不必拘泥于常规的字词句段落实,而是把重心放在学生能力提升上;课堂上少花时间介绍作家作品、创作风格之类,多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从业服务;职高生大多文化课底子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发展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互助小组形式,让学生互相合作。
文明风采活动中的征文和演讲,均要求学生自己写稿子,这就很考验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又是学生的弱项,教师在教学时,应重在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如何在短期内让学生喜欢写作,是困扰老师的一大难题。教师可以从简短的微写作入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给每个小组下发一张画着圆的白纸,让学生根据这个圆进行想象,在圆的内外或周边添加别的图形,衍生出多种画面。再让学生根据手头的图片进行看图说话,之后不断提高训练要求,从微写作过渡到大作文。当学生的思路打开后,他们自然有话可写。写作教学策略的调整,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观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灌输式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老师沉迷题海难以自拔,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死板的训练和大量的作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在引导时,应努力营造乐学的良好氛围。
语文知识体系形成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形成必须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基础,教师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探究新型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为步入职场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组成部分之一,承担检测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使命。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语言知识的运用、文化的认同理解。因此,评价方式也要进行相应调整。评价应力求展现学生综合能力,以鼓励肯定为主,激发学习动力。教学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笔试或口试上,应注重学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而中职语文学科教学评价要重在学习过程的检验,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评价内容和方式时,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时调整。
多元评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引导教师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考核的需求。教师在评价时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企业)参评,能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测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能力,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比如测评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沙龙、读后感写作、分享阅读体会等形式。测评时引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评,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举行读书沙龙,为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的平台。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根据文明风采活动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推荐林清玄、龙应台的散文,毕淑敏的美文,让学生在读书会上分享阅读收获。教师还可以引入阅读卡片、阅读心得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就测评对象而言,教师可以自行设置学生、小组、教师、家长测评的比例,以此来全面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测评时,除了考核学生阅读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表达和展示能力。测评方式的改变,能打破常规的笔试考核,带动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恰当取舍,科学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能力、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全国文明风采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推动学生言语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提升需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都亟待调整。教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浙江省玉环市东方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