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文化的根脉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它以人为载体。它的拥有者、储藏者存在于民间,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脉。一旦失去了传承与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
  “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现代化进程的强烈冲击,其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许多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大量珍贵实物和资料遭到毁弃或者流失境外,滥用和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对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逝深表担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是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这一点,在2007年刚出台实施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也得到了明确。
  2007年6月1日,浙江省正式出台实施《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将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质性的保护。
  可正当大家看到希望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当学者们惊呼发现了消失数百年的古老染布绝技的时候,最后的夹缬艺人说他宁愿做个个体户;深山里的皮影老艺人还在不断钻研着皮影的制作工艺,他的儿子却对此不屑一顾,一心想着出门打工……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的传承”,固然是条好路子。可如何保护传承人,又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无人传承的尴尬
  
  浙江省苍南县宜山镇八岱村农民薛勋郎,作为夹缬艺术的最后传人,继承着有1000多年历史的手艺,被日本、美国和国内众多专家当作宝贝,但如今他却因为夹缬没有市场,在赔了20多万元后,不得不让作坊熄火。
  余姚有个曲艺品种,叫“雀咚咚”,2004年当地进行民间艺术普查时,了解到还有4位老艺人懂得这项曲艺。可等到文化部门去访问采录时,却迟了一步,这4位老艺人均已过世。还好,2005年,慈溪市在普查时发现有个敬老院里还有位82岁的老人会唱“雀冬冬”,文化部门当即把老人演唱的曲目一一记录在案,并进行了录音、录像。没过多久,这位老人也离开了人世。老人的演唱,成了绝唱。
  浙江省民艺办主任郭艺透露,黄杨木雕的发源地在温州乐清,早在20世纪,就有著名艺人朱子常的“捉迷藏”等优秀作品,在南洋劝业会和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奖。“乐清曾有木雕作坊几百家,目前仅有9家。每次去乐清,总会有一些年轻的民间艺人对我说:郭老师,我改行了,去开餐馆了,或是去开美容店了。”年轻人都想过好日子,但传统手艺却不能让他们奔上小康之路。
  跟这些技艺一样,松阳高腔、乐清细纹刻纸、诸暨西路乱弹等,均已处于濒危状态。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吴露生,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过程中,还遭遇了不少这样的情景:在丽水的景宁、嘉兴的桐乡、杭州的余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刚刚记录完毕后不久,民间老艺人便离世了。
  这就是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保护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方面,它们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草根文化的精粹;而另一方面,在工业化、全球化、都市化的冲击下,它们又显得那样脆弱,无论是传人的去世,还是青年一代的漠然,对它们都是致命的打击。
  一位一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这样分析当前形势:如果说,以往的岁月中,由于战争兵燹、政治运动、文革浩劫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急剧衰微甚至中断的话,那么现在,正在推进的现代化进程,正在使民众的生活条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耕文明逐渐消失,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加之传承人的自然衰老和死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门类,逐渐走向式微,甚至消亡,传承和延续面临着严重危机。
  
  三大问题困扰传承人机制
  
  如果没有那些老艺人、老工匠、老师傅,就不可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如果不对传承人进行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只能是句空话。
  吴露生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传承人保护机制还面临三大问题的困扰,而这也正是传承人机制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第一,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后继乏人。吴露生说:“我接触过很多传承人,他们并不在意政府给自己多少补贴,而是在意自己的技艺由谁来接。”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更多的年轻人都崇尚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失去兴趣,不愿学习和继承这些老技艺。
  为说明问题,他还特别举了个例子:乐清的细纹刻纸,是在一寸见方的纸面上刻细纹线条。老艺人陈朝芬精上求精,细上加细,能够刻出52根,创造了“细”的最高纪录。刻制纹样时,依凭竹刀划了经纬格子线,老艺人们能在小方框内随心所欲地刻剪出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这项技艺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可又有哪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可以静下心来学这项技艺呢?不是没这个耐心,就是觉得这样做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
  吴露生说:“类似的还有海宁的硖石灯彩、皮影戏等,我知道浙江有10多个地方的民间技艺处于濒危状态,大部分并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后继乏人。”
  第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缺少一个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谈到这点时,吴露生还讲了他去衢州进行民间艺术普查时遇到的一件事。
  衢州江山二十八都民歌,是浙中的民间山野小调,后来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的文化馆长、镇长陪吴露生一起,去拜访一位会唱江山二十八都民歌的老大爷。走到院子里,镇长就说:“大伯,我们来听你唱歌了。”没想到,当即就遭到了老大爷的拒绝,“山歌要到山里唱的,我在屋子里唱得出来的啊?”
  也许,老大爷指的,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环境,而是指一种文化氛围。后来,镇长出了个主意,因为老大爷平时喜欢喝酒,而且喝了酒就爱唱山歌。于是,他们为老大爷买了瓶酒来,老大爷一口气就喝了三分之一,然后一路小跑到一个有点坡度的山上,唱开了。一首接一首的山歌,引来了无数村民围观,不一会儿就有年轻人开始跟他对歌,后来又有位老大妈也跟他对歌,结果老大爷就越唱越有劲。也许,除了这座山,山下的氛围才是老大爷真正需要的。
  吴露生说:“建立文化生态环境,不仅要给钱,还要给好的氛围。大熊猫只有在有竹子有水的地方才能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一样。要引导大家形成比较好的乡土文化氛围,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传承下去。否则就算有人肯学,也只是摆在自己脑子里,摆在堂屋里,不可能有再传承下去的可能。这是更深层次的文化触觉和感悟。”
  第三,明确传承人的身份定义。《条例》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掌握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艺术、传统工艺、制作技艺的表现形态;在一定区域内公认有代表性或有较大影响性;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就这个规定,在业界曾引起过争议。有人提出,群艺馆、文化馆的有些干部,实际上也是传承人,因为他们掌握技艺,并且积极培养后继人才,而且在当地也有一定影响。可吴露生却坚决反对。
  他认为,大部分民间老艺人社会活动能力、公认度相对较低,但正宗的传统技艺却是从他们那里开始的。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正因为这些特殊性,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更显珍贵。但文化馆和群艺馆的人大部分是二传手,是采风时感受到的,不正宗。吴露生说:“传承人是个特定的群体,我们不要把这个特定的群体从传统文化中剥离开去,不要使传统文化垄断化、凝固化。”
  据了解,2007年5月浙江申报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单里,凡是担任公职的、在事业单位里有职务的,全部都没有入选。
  
  浙江通过立法保护传承人
  
  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的现状,急需立法保护。
  2007年6月,浙江省出台实施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单位,应通过提供必要场所、给予适当资助、促进交流与合作等方式给予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承人,除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外,可给予适当的津贴。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在65岁至74岁之间的每人每年可获得政府津贴3000元;75岁以上的每人每年4000元。
  《条例》还规定,代表性传承人可以享受下列权利:开展传艺、展示技艺、讲学以及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活动;依法向他人提供有关原始资料、实物、场所等;取得有关活动相应的报酬;开展传承活动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支持等。但必须承担以下义务:保存、保护所掌握的知识、技艺及有关原始资料、实物、场所;积极开展展示、传播等活动;按照师承形式或者其他方式培养新的传承人等。
  事实上,除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保护的法制化进程,浙江省作为全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第一批综合性试点省份,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2002年,全省各相关部门就开始深入到每一个乡镇、每一条街道,对民间文艺进行了“地毯式”普查,要求不漏艺人,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种类,以文字、摄影、摄像三位一体进行普查。截至2007年6月,普查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据统计,浙江的民间艺术不少于6万项,需要保护的民族民间艺术近200个,首批列为正式保护项目的共64个。
  2005年6月,浙江省率先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64个民族民间艺术项目被列入其中。2007年5月,文化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共224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浙江省共有16位传承人成功入围。
  
  保护传承人,更要保护传承机制
  
  为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条例》中有这么一条规定,“鼓励、支持教育机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内容,开展普及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活动,建立传承教学基地,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
  对此,很多地方都做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探索:通过与中小学联合建立创作基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选择具备民间艺术传承条件的学校、部门和乡镇作为艺术培训基地;把民间工艺引进中小学第二课堂,进行乡土文化教育;请老艺人到高校开讲座等等。
  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认为,传承人的确需要培养,但培养机制千万不要走偏,像请老艺人讲课,在大学里开设课程,这些措施对于普及教育很有好处,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本身,其实不一定是个好办法,因为它不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再者,培养的大学生也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兴趣,可一旦离开学校,他们并不一定会将这项技艺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最终还是无人传承。
  那传承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保护措施?据乌丙安介绍,按照日本、韩国的经验,对传承人的保护,一方面是对传承人本人的保护,对其生存、生活提供保障,如养老、生活补贴,许多具有独创性的技艺从以前的家传变为今后大众共享的资源,应当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偿;另一方面,是对传承机制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独特方式,是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要从设计、思路、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保持其手工艺方式,才有可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其他文献
本刊独家连续关注、3年前由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检察机关“根据区委书记办公会议意见”办理的一起“蒜薹”冤素得到昭雪。10月22日上午,在阜阳市九龙监狱坐了三年两个月零四
美国哈维穆德学院重视设计在本科工程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依托项目设计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工程设计教育以“S-D-ELOs-PP”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基
好友南希最近心情很不爽,QQ、微信上的抱怨已经无法倾倒她满腹的苦水了。作为她钦点的蓝颜,我觉得有必要请她吃顿饭,让自己当回“树洞”好好听听姑娘的倾诉。  一向准时的南希意外迟到了半个钟头,她吐吐舌头表示歉意。南希一边大嚼披萨一边诉说自己工作以来的不如意,语速快得像机枪,子弹噼里啪啦一串串滚滚袭来,好像要把一切不愉快统统消灭干净。我洗耳恭听,随时捧哏附和两句,对南希姑娘工作的遭遇深表同情。  女学霸
中国造纸协会2010-5-26报道:2009年我国纸和纸板总产量8640万吨,福建省仅优优兰发集团进入前30名。 China Paper Association 2010-5-26 Report: In 2009, the total output
2003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放了沈阳市一男子住宅被罪犯以承租者名义骗卖的一宗官司;2005年10月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又播放了北京一女士住宅被罪犯以相同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巴西的外国人圈子里,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段子:上帝将世界上最好的一片土地给了这个国家,却在这里安排了一群最不靠谱的人。  2012年,我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毕业后,经过选拔被派往巴西里约市电视台任实习记者。我的室友是里约当地人,叫汉席尔瓦,他告诉我巴西人大多数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天塌下来当被盖的性格。开始我并没在意,可时间长了,才真正明白巴西人的不靠谱。  巴西人的不靠谱最突出表现在他们大多没有
当今众多网络女性红人纷纷靠“露肉”出位,引起舆论一片哗然。那么女权主义阵营内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如今泛滥的“女性身体消费”现象的呢?我们听到的是这样两种互相对立的声音
本文研究了齿轮传动系统扭振固有频率及频响函数的设计灵敏度问题。对齿轮传动系统扭振动力学控制方程中时变的齿轮啮合刚度进行了分解.推导了系统扭振固有频率及频响函数相对
【照片一】小女孩撑着油纸伞,两个脏兮兮的小男孩分站两边。三人都很瘦小,伞显得特别大,把无边的雨全挡在身外。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女孩叫春花,她身边的是我和流鼻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