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好每节课是每个老师的心愿,让课堂生活过程之旅常新,让课堂生活理论之树常绿,是我们当老师的理想。那么在英语课上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何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如何使创新的火花不时被点燃?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很好的体现?英语课上教师把握了以下八个要素,堂课一定会突现魅力,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关键字]:教师 课堂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三尺讲台“立住脚”、“站稳脚”、“站好脚”的前提,尤其是英语教师,一开口地道的英语,优美清晰的语音语调,精彩绝妙的知识讲解对下面听课的学生和教师都会有强烈的吸引力;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而且 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教师要透彻理解教材,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
一项优秀的教学设计必须具有方向性、科学性的品质外,还必须具有实践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品质。教师在正确和透彻理解教材基础上,把握好教学对象的实际、认识教学环境的实际和教师自身条件的实际,同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回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各种教学活动,设计层次清晰的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有序而富有逻辑性,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能自然、流畅。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三、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
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规律,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作充分的准备。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presentation)尤为重要,正如一首乐章要有优美动人的序曲,一出戏剧要有钩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堂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集中,教师如能设计一个优秀的导语来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活动就往往能顺利进行,课堂气氛也会变得生动活泼、和谐轻松,那么这堂课基本上已成功了一半。要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准确把握质疑的时机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适时而精当的点拨、引导,才有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究的精彩。当学生学了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An onion a day keeps everyone away.以后,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学生说:A hen was educating her children saying: An egg a day keeps the knife away(每天下个蛋就不会被宰!).这难道不是我们当老师最得意和欣慰的时刻吗?
四、教师要讲究提问、启发的艺术
教学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贝莱克(Bellack)曾指出:“在所进行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经常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反应。”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公开课上经常会发现教师“逼供”式提问,即教师通过不断的追问,甚至是一些没有实际思维含量的提问,如教师不停地问学生:Yes or no? Do you think so? 等,非要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回答Yes; 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框子”里面“逼”;而学生则费尽心思地揣摩教师想得到的“供”,时下这已经成了公开课中出现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只关注教学设计的有序实施,不注重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只考虑自己准备的内容是不是讲完了,不考虑学生是不是接受了。当然,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适度(一是深度,即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二是广度,即不能超出学生生活实践的范围),讲究提问和启发的艺术。
五、教师要力求情感真实、节奏优美
现在公开课往往有点与其说成是讲给学生听的,倒不如说是演给听课老师看的现象,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目前一些公开课上教学的不真实性,而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虚饰则增加了公开课“作秀”的成分。新课标反复提倡的一个理念是积极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给学生创造探究平台。因此,凡公开课我们都可以见到诸如“讨论”、“探讨”之类的环节,它好像已经成了新课标旗帜性的标志,似乎谁不用谁就跟不上新课标精神一样。更重要的是因为冷场是公开课第一大敌,这个险好像谁都冒不起,而热热闹闹的讨论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于是想办法让学生开口说话、让课堂热闹起来成了首要的事情,花里胡哨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在公开课上大家经常看到教师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寻找发言者,哪怕是一句不着边际的话,也是“感恩”不尽,并赶快接过学生的话头引导到自己所预设的轨道上来。不管学生的回答正不正确、有没有道理都说“You’re great!”, “You did a good job.”。教师的表扬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的,但是这种无限演绎的廉价的表扬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为了热闹为了合作,为了更能体现新课标精神,老师们想着法儿变花样,有的甚至到了哗众取宠的地步,一看便是虚情假意。在课堂上,只有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才能真正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另外,有效控制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是增加教学容量和操练密度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操练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广度时,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有些课上的训练往往缺乏密度,教学节奏慢,感觉松弛,而有的课堂活动频繁,教学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在公开课上,有张有弛,配合默契的课堂教学总能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六、教师要营造“亮点”,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课堂教学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课堂亮点的出现使学生受到良性的强烈的刺激,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得到升华。“亮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最精彩的往往是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要设计一个高潮,最好高潮迭起。
七、教师要充满激情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公开课上教师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必能感染学生,调动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做一个充满激情的英语教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真诚的关注容易感染学生。英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让学生喜欢英语学习,让学生有终身学习英语的意识”的境界有很多途径,而充满激情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八、教师要富有机智
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掌握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只要我们掌握它的一般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沿着有效的途径,就不难处理好课堂偶发情况,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水准。在公开课上课堂偶发情况的发生,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同在,偶发情况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但处理、应对得好、把握得好,也可有利于正常教学,即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
[关键字]:教师 课堂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三尺讲台“立住脚”、“站稳脚”、“站好脚”的前提,尤其是英语教师,一开口地道的英语,优美清晰的语音语调,精彩绝妙的知识讲解对下面听课的学生和教师都会有强烈的吸引力;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而且 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教师要透彻理解教材,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
一项优秀的教学设计必须具有方向性、科学性的品质外,还必须具有实践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品质。教师在正确和透彻理解教材基础上,把握好教学对象的实际、认识教学环境的实际和教师自身条件的实际,同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回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各种教学活动,设计层次清晰的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有序而富有逻辑性,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能自然、流畅。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三、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
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规律,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作充分的准备。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presentation)尤为重要,正如一首乐章要有优美动人的序曲,一出戏剧要有钩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堂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集中,教师如能设计一个优秀的导语来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活动就往往能顺利进行,课堂气氛也会变得生动活泼、和谐轻松,那么这堂课基本上已成功了一半。要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准确把握质疑的时机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适时而精当的点拨、引导,才有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究的精彩。当学生学了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An onion a day keeps everyone away.以后,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学生说:A hen was educating her children saying: An egg a day keeps the knife away(每天下个蛋就不会被宰!).这难道不是我们当老师最得意和欣慰的时刻吗?
四、教师要讲究提问、启发的艺术
教学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贝莱克(Bellack)曾指出:“在所进行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经常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反应。”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公开课上经常会发现教师“逼供”式提问,即教师通过不断的追问,甚至是一些没有实际思维含量的提问,如教师不停地问学生:Yes or no? Do you think so? 等,非要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回答Yes; 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框子”里面“逼”;而学生则费尽心思地揣摩教师想得到的“供”,时下这已经成了公开课中出现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只关注教学设计的有序实施,不注重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只考虑自己准备的内容是不是讲完了,不考虑学生是不是接受了。当然,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适度(一是深度,即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二是广度,即不能超出学生生活实践的范围),讲究提问和启发的艺术。
五、教师要力求情感真实、节奏优美
现在公开课往往有点与其说成是讲给学生听的,倒不如说是演给听课老师看的现象,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目前一些公开课上教学的不真实性,而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虚饰则增加了公开课“作秀”的成分。新课标反复提倡的一个理念是积极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给学生创造探究平台。因此,凡公开课我们都可以见到诸如“讨论”、“探讨”之类的环节,它好像已经成了新课标旗帜性的标志,似乎谁不用谁就跟不上新课标精神一样。更重要的是因为冷场是公开课第一大敌,这个险好像谁都冒不起,而热热闹闹的讨论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于是想办法让学生开口说话、让课堂热闹起来成了首要的事情,花里胡哨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在公开课上大家经常看到教师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寻找发言者,哪怕是一句不着边际的话,也是“感恩”不尽,并赶快接过学生的话头引导到自己所预设的轨道上来。不管学生的回答正不正确、有没有道理都说“You’re great!”, “You did a good job.”。教师的表扬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的,但是这种无限演绎的廉价的表扬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为了热闹为了合作,为了更能体现新课标精神,老师们想着法儿变花样,有的甚至到了哗众取宠的地步,一看便是虚情假意。在课堂上,只有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才能真正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另外,有效控制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是增加教学容量和操练密度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操练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广度时,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有些课上的训练往往缺乏密度,教学节奏慢,感觉松弛,而有的课堂活动频繁,教学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在公开课上,有张有弛,配合默契的课堂教学总能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六、教师要营造“亮点”,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课堂教学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课堂亮点的出现使学生受到良性的强烈的刺激,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得到升华。“亮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最精彩的往往是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要设计一个高潮,最好高潮迭起。
七、教师要充满激情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公开课上教师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必能感染学生,调动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做一个充满激情的英语教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真诚的关注容易感染学生。英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让学生喜欢英语学习,让学生有终身学习英语的意识”的境界有很多途径,而充满激情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八、教师要富有机智
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掌握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只要我们掌握它的一般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沿着有效的途径,就不难处理好课堂偶发情况,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水准。在公开课上课堂偶发情况的发生,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同在,偶发情况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但处理、应对得好、把握得好,也可有利于正常教学,即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