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校本课程研发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1:数学校本课程等同于现有教材提优
数学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多以综合题和专题为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提优作用。围绕课本知识的数学校本课程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生把活动当成了额外的课业负担,明显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问题2:课程研发的主体—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线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课堂教学上,用于校本课程研究的时间比较少。部分教师把校本课程当成是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负担,应付了事,缺乏必要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意义理解不深刻
从校本课程的开发角度而言,教师必须形成相应的课程理念。这些理念包括:①课程多元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各地区按照自身的教学实际编写教材,苏科版、人教版等一批适合本地区的教材应运而生。教师应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多元观;②课程价值观。课程的价值在于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③课程开发观。教师要改变单方教授的现状,应既是课程的教授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2.教师原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完善
教师既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教材的编写者和具体实施人,那么对教师在专业和非专业方面的技能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数学建模能力,了解时事,这样才能教给学生实用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而目前,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跟不上校本课程的要求,专业知识也只局限于书本,缺乏编写与时俱进的校本教材的能力。
问题3:课程研发缺乏专业引领
如果学校能设立一个专门的网站提供各类资料,介绍校本科研最新动态,提供给教师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是一项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专家、结对互助、提供书籍资料等措施,尽快让教师具备校本科研的能力。
二、数学校本课程的研发方向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应具有更丰富的数学素养,如实验观察、信息获取、数据处理、模式抽象、合情推理、预测猜想、逻辑证明、探究创造等内容。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通过多角度展示使学生理解数学的人文价值和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
1.介绍数学史,弘扬民族精神
泱泱中国数学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从中汲取一些介绍给学生,能使他们对数学的渊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学好数学的精神内驱力。《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杨辉算法》等许多数学专著在当时达到了世界数学的高峰,赵爽、刘徽、祖暅、杨辉、秦九韶等一批古代数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代华罗庚、陈景润等一大批数学家把中国现代数学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让学生思索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数学校本课程的意义之一。
2.了解数学的作用,树立数学实用观
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数学的作用日见凸显。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数学兼有了科学与技术的双重身份,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数学技术。数学不仅是计算现象的工具,也是得以创造新理论的主要源泉。在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及实用安全技术等领域内,都运用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树立数学实用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初中毕业生不懂复利,弄不清有奖销售的概率,开模具不会计算角度。其实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数学校本课程的素材,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车间让技术人员介绍他们工作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让学生面对具体的情境做数学,必然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使用计算器,让网络为数学校本课程服务
由于中考规定不能使用计算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是盲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数学革命。电脑在数据分析、场景模拟、交流互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把网络引入数学校本课程是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
三、实施数学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
适当增加校本课程的课时,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表达想法,同时耐心倾听别人的观点,并给予评价。学生成果可通过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等形式展出,将同学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及其成果都载入学生成长档案,也可以作为学生数学成绩的一部分。
学校对数学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三方面相结合,为教师补充完善已有的课程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问题1:数学校本课程等同于现有教材提优
数学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多以综合题和专题为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提优作用。围绕课本知识的数学校本课程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生把活动当成了额外的课业负担,明显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问题2:课程研发的主体—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线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课堂教学上,用于校本课程研究的时间比较少。部分教师把校本课程当成是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负担,应付了事,缺乏必要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意义理解不深刻
从校本课程的开发角度而言,教师必须形成相应的课程理念。这些理念包括:①课程多元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各地区按照自身的教学实际编写教材,苏科版、人教版等一批适合本地区的教材应运而生。教师应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多元观;②课程价值观。课程的价值在于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③课程开发观。教师要改变单方教授的现状,应既是课程的教授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2.教师原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完善
教师既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教材的编写者和具体实施人,那么对教师在专业和非专业方面的技能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数学建模能力,了解时事,这样才能教给学生实用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而目前,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跟不上校本课程的要求,专业知识也只局限于书本,缺乏编写与时俱进的校本教材的能力。
问题3:课程研发缺乏专业引领
如果学校能设立一个专门的网站提供各类资料,介绍校本科研最新动态,提供给教师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是一项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专家、结对互助、提供书籍资料等措施,尽快让教师具备校本科研的能力。
二、数学校本课程的研发方向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应具有更丰富的数学素养,如实验观察、信息获取、数据处理、模式抽象、合情推理、预测猜想、逻辑证明、探究创造等内容。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通过多角度展示使学生理解数学的人文价值和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
1.介绍数学史,弘扬民族精神
泱泱中国数学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从中汲取一些介绍给学生,能使他们对数学的渊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学好数学的精神内驱力。《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杨辉算法》等许多数学专著在当时达到了世界数学的高峰,赵爽、刘徽、祖暅、杨辉、秦九韶等一批古代数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代华罗庚、陈景润等一大批数学家把中国现代数学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让学生思索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数学校本课程的意义之一。
2.了解数学的作用,树立数学实用观
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数学的作用日见凸显。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数学兼有了科学与技术的双重身份,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数学技术。数学不仅是计算现象的工具,也是得以创造新理论的主要源泉。在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及实用安全技术等领域内,都运用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树立数学实用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初中毕业生不懂复利,弄不清有奖销售的概率,开模具不会计算角度。其实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数学校本课程的素材,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车间让技术人员介绍他们工作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让学生面对具体的情境做数学,必然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使用计算器,让网络为数学校本课程服务
由于中考规定不能使用计算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是盲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数学革命。电脑在数据分析、场景模拟、交流互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把网络引入数学校本课程是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
三、实施数学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
适当增加校本课程的课时,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表达想法,同时耐心倾听别人的观点,并给予评价。学生成果可通过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等形式展出,将同学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及其成果都载入学生成长档案,也可以作为学生数学成绩的一部分。
学校对数学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三方面相结合,为教师补充完善已有的课程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