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金福菇的生物学特征、生长条件,并从栽培季节、栽培场所、栽培种制作、开袋埋土、覆土层调水、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金福菇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福菇;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1 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057-01
金福菇(Clitocybem axima)又称白色松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属口蘑科(白蘑科),是一种发生于炎热季节的高温型珍稀食用菌。因其肉质清脆,汤汁鲜美,口感特佳,而倍受夏秋季市场青睐。据科学分析:金福菇100g干菇中含粗蛋白27.56%、粗脂肪9.58%、总糖38.44%、粗纤维8.20%。其子实体耐贮性好,适于鲜销与干制品加工。金福菇可以在蘑菇生产结束后菇房闲置的4~5个月内,利用蘑菇房及其废料栽培,是目前正在推广的实用新农艺,它不仅能弥补夏季食用菌市场的淡季,而且可以提高菇房的复种指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菇农的经济收入,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的食用菌新品种。
1生物学特征
金福菇子实体丛生、大型、白色。菌盖宽8~32cm,初期半球形,后渐扁平或中部稍下凹,表面白色、污白色至浅奶油色,成熟后色变暗,平滑或稍粗糙,微黏;边缘无条纹,初内卷,老时波状或稍上卷。菌肉厚,白色,致密,微具淀粉味。菌褶浅黄白色,直生至短延生,密至稍密,不等长,褶缘波状,菌柄中生或偏生,棒形,稍弯曲,幼时柄基明显膨大呈瓶形,成熟后长8~45cm、粗1.5~4.6mm,基部往往连合成一丛,表面与菌盖同色,上有纤毛及纤维状细条纹,内实,纤维质。孢子印白色,担孢子卵形至阔椭圆形,有1个油球,5.0~7.5 μm×3.5~5.0μm;菌丝有锁状联合。
2生长条件
2.1营养
金福菇是一种草腐土生菌,能利用相当广泛的碳源和氮源,各种作物秸秆、出菇废料、棉籽壳、麸皮、米糠等都可以作为它的培养料。
2.2温度
金福菇属于高温品种,菌丝生长温度15~35℃,以26~28℃为最适温度;子实体生长温度15~32℃,最适26~28℃。
2.3水分
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70%,含水量过低或过高菌丝生产缓慢。子实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85%~90%,如湿度过低子实体干硬,品质降低,湿度过高,极易发生褐腐病。
2.4光照
金福菇发菌期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量的散射光可以促进原基分化,改善品质。
2.5空气
金福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子实体生长期如果通风不良,菇蕾发育迟缓,菌盖不易分化,易形成畸形菇。
2.6酸碱度
菌丝在pH值5~10的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pH值6.5~7.0。
2.7覆土
金福菇为土生菌,子实体发育需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刺激。
3栽培技术
3.1适宜栽培季节
金福菇菌株属高温型,应根据它对温度要求的特性安排栽培季节。春栽3~4月播种,5~6月出菇;秋栽7~9月播种,9~11月出菇。7~8月气温高,栽培时需加强降温措施。
3.2栽培场所
可利用管棚蘑菇结束后床架式种植金福菇,也可利用蔬菜大棚着地进行栽培。
3.3栽培种制作
目前,栽培金福菇一般采用袋栽或者菌种袋埋土的栽培方式,菌种是栽培的基础。栽培种一般用17cm×33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可装干料0.5~0.6kg。栽培种有以下几种配方:①棉籽壳50%~60%,食用菌废料20%~40%,麸皮20%,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②棉籽壳90%,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③废棉50%~60%,食用菌废料20%~40%,麸皮20%,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④木屑70%~80%,麸皮20%,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以上配方的棉籽壳、木屑均需发酵,棉籽壳发酵10~12d,翻2~3次;木屑需堆制30~40d,含水量60%,pH值7.2~7.5。装入袋中常压或高压灭菌。灭菌后,当袋内料温降至25℃左右可接种。35~40d菌丝长满袋,一般后熟期7~10d。
3.4开袋埋土
将菌袋全部割去,横放在床架上,两两相对,袋之间稍有间隙。用菜园土加20%的煤渣混合物覆土,覆土厚度3cm。
3.5覆土层调水
覆土前1d,把覆土材料调成半干半湿,用手捏可成团,落地可散。第2天覆土上床,然后进行喷水,要求把覆土层全部调至饱和状态。调水时要慢,每次喷0.9kg/m2左右,一般2d可调好覆土层,使覆土层水分呈饱和状态,菌种料表层稍渗水。覆土层调水要在菇房通气条件下进行,不喷关门水。白天关闭风窗,晚上要敞开门窗,调水结束后,菇房要连续通气10~12h,使土表的水迹干掉,才可进入菌丝爬土的管理阶段。如覆土表面有板结现象,需用工具将覆土表面扒松。如保湿条件差的菇房,可以在覆土结束后,用遮阴网覆盖。
3.6出菇管理
覆土调水结束后,温度控制在25~30℃,湿度85%~90%,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5~6d以后,待土层菌丝爬上表土层后,逐渐增加通气量,适当增加一些光照。当土层中含有大量洁白索状菌丝时,应喷一些雾状水,同时加大通气量,促进菌丝扭结成原基并形成子实体。当大量子实体形成后,保持菇棚环境的空气湿度,继续加大通气量。
3.7采收
金福菇从子实体形成至成熟采收一般需6~8d,当菌盖肥厚结实、表面光滑、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采收时手握菌柄,整丛拔起。采收第1潮菇后,要清理床面剔除老化菌丝和残留菌柄,并适当补土,待菌丝恢复4~5d后,适当喷水。12~14d后可采收第2潮。
关键词金福菇;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1 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057-01
金福菇(Clitocybem axima)又称白色松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属口蘑科(白蘑科),是一种发生于炎热季节的高温型珍稀食用菌。因其肉质清脆,汤汁鲜美,口感特佳,而倍受夏秋季市场青睐。据科学分析:金福菇100g干菇中含粗蛋白27.56%、粗脂肪9.58%、总糖38.44%、粗纤维8.20%。其子实体耐贮性好,适于鲜销与干制品加工。金福菇可以在蘑菇生产结束后菇房闲置的4~5个月内,利用蘑菇房及其废料栽培,是目前正在推广的实用新农艺,它不仅能弥补夏季食用菌市场的淡季,而且可以提高菇房的复种指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菇农的经济收入,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的食用菌新品种。
1生物学特征
金福菇子实体丛生、大型、白色。菌盖宽8~32cm,初期半球形,后渐扁平或中部稍下凹,表面白色、污白色至浅奶油色,成熟后色变暗,平滑或稍粗糙,微黏;边缘无条纹,初内卷,老时波状或稍上卷。菌肉厚,白色,致密,微具淀粉味。菌褶浅黄白色,直生至短延生,密至稍密,不等长,褶缘波状,菌柄中生或偏生,棒形,稍弯曲,幼时柄基明显膨大呈瓶形,成熟后长8~45cm、粗1.5~4.6mm,基部往往连合成一丛,表面与菌盖同色,上有纤毛及纤维状细条纹,内实,纤维质。孢子印白色,担孢子卵形至阔椭圆形,有1个油球,5.0~7.5 μm×3.5~5.0μm;菌丝有锁状联合。
2生长条件
2.1营养
金福菇是一种草腐土生菌,能利用相当广泛的碳源和氮源,各种作物秸秆、出菇废料、棉籽壳、麸皮、米糠等都可以作为它的培养料。
2.2温度
金福菇属于高温品种,菌丝生长温度15~35℃,以26~28℃为最适温度;子实体生长温度15~32℃,最适26~28℃。
2.3水分
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70%,含水量过低或过高菌丝生产缓慢。子实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85%~90%,如湿度过低子实体干硬,品质降低,湿度过高,极易发生褐腐病。
2.4光照
金福菇发菌期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量的散射光可以促进原基分化,改善品质。
2.5空气
金福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子实体生长期如果通风不良,菇蕾发育迟缓,菌盖不易分化,易形成畸形菇。
2.6酸碱度
菌丝在pH值5~10的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pH值6.5~7.0。
2.7覆土
金福菇为土生菌,子实体发育需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刺激。
3栽培技术
3.1适宜栽培季节
金福菇菌株属高温型,应根据它对温度要求的特性安排栽培季节。春栽3~4月播种,5~6月出菇;秋栽7~9月播种,9~11月出菇。7~8月气温高,栽培时需加强降温措施。
3.2栽培场所
可利用管棚蘑菇结束后床架式种植金福菇,也可利用蔬菜大棚着地进行栽培。
3.3栽培种制作
目前,栽培金福菇一般采用袋栽或者菌种袋埋土的栽培方式,菌种是栽培的基础。栽培种一般用17cm×33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可装干料0.5~0.6kg。栽培种有以下几种配方:①棉籽壳50%~60%,食用菌废料20%~40%,麸皮20%,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②棉籽壳90%,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③废棉50%~60%,食用菌废料20%~40%,麸皮20%,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④木屑70%~80%,麸皮20%,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以上配方的棉籽壳、木屑均需发酵,棉籽壳发酵10~12d,翻2~3次;木屑需堆制30~40d,含水量60%,pH值7.2~7.5。装入袋中常压或高压灭菌。灭菌后,当袋内料温降至25℃左右可接种。35~40d菌丝长满袋,一般后熟期7~10d。
3.4开袋埋土
将菌袋全部割去,横放在床架上,两两相对,袋之间稍有间隙。用菜园土加20%的煤渣混合物覆土,覆土厚度3cm。
3.5覆土层调水
覆土前1d,把覆土材料调成半干半湿,用手捏可成团,落地可散。第2天覆土上床,然后进行喷水,要求把覆土层全部调至饱和状态。调水时要慢,每次喷0.9kg/m2左右,一般2d可调好覆土层,使覆土层水分呈饱和状态,菌种料表层稍渗水。覆土层调水要在菇房通气条件下进行,不喷关门水。白天关闭风窗,晚上要敞开门窗,调水结束后,菇房要连续通气10~12h,使土表的水迹干掉,才可进入菌丝爬土的管理阶段。如覆土表面有板结现象,需用工具将覆土表面扒松。如保湿条件差的菇房,可以在覆土结束后,用遮阴网覆盖。
3.6出菇管理
覆土调水结束后,温度控制在25~30℃,湿度85%~90%,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5~6d以后,待土层菌丝爬上表土层后,逐渐增加通气量,适当增加一些光照。当土层中含有大量洁白索状菌丝时,应喷一些雾状水,同时加大通气量,促进菌丝扭结成原基并形成子实体。当大量子实体形成后,保持菇棚环境的空气湿度,继续加大通气量。
3.7采收
金福菇从子实体形成至成熟采收一般需6~8d,当菌盖肥厚结实、表面光滑、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采收时手握菌柄,整丛拔起。采收第1潮菇后,要清理床面剔除老化菌丝和残留菌柄,并适当补土,待菌丝恢复4~5d后,适当喷水。12~14d后可采收第2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