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背景下从“园”到“院”的校园规划设计探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sh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代中国教育建筑受西方文化影响趋于大同小异的问题,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学校园规划引入中国传统园林与传统书院的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地融入学校德育、美育中,成功从校“园”转变为类书“院”。本文以笔者参与的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设计项目为例,从总体规划布局、各建筑群关系、景观设计和风格造型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如何完美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流沟通展开探讨,为教育建筑特别是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开拓新思路。
  【关键词】校园规划;教育;传统书院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0.
  随着年代和教育体制变迁,教育建筑从古代的私塾到当代的学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方式的改变引起设计改变,夏、商、西周的教育是“礼不下庶人”的“造士”教育,宋元时期的书院制度;清初阮元将自然科学和军事学引入书院教育,其对书院教育的改革已融入了西方教育的某些特点[1]。我国当代众多教育建筑模式起源于西方教育建筑形式,比如行列式,一字型,工字型等,师生穿梭其中深感单板和乏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感受,本文尝试将中国传统园林和传统书院引入到当代校园规划设计理念中,既保留学校百年文化底蕴,又创造了属于新时代的活力。使得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校园的风采。
  1、项目概况
  宁波第三中学是有140年历史的省一级重点中学,跨越世纪沧桑。建校多年来,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遍布海内外,为振兴中华做出了贡献。他们中有中科院院士以及一大批政界精英。
  学校一贯遵循“文明、勤奋、求实、创新”校训,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在探索办学模式和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中勇于改革、锐意进取,学校的美术特色教育在省内外久负盛名,被命名为宁波市首批美术特色项目学校。现今由于现校园占地狭小,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因此急需建设一个符合现代化教学的新型校园。本项目为宁波第三中学迁建新校区,其地块位于宁波市江东区惊驾路北侧,福明路西侧,用地面积约52500平方米,规划为36班高中用地。总建筑面积为35280平方米,容积率为0.59,绿地率(含水面)达到35%,地块西侧及南侧均有天然河道,地理位置十分优势。
  2、我国当代教育和教育建筑背景
  我国当代教育困境在于穿梭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虽然提倡减负多年,但据统计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同龄学生且效率也不高。宁波市第三中学特色美术教育是对过去应试教育的创新,重新提升美育的教学地位,审美方向会带来对某种文化的认同,为宣扬我国传统文化,新校园规划就需要把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传统的诗意与审美融合起来。
  2.1 校“园”的起源
  关于校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夏商周,但彼时还是私学,限于个人向士阶层的教授诗书礼学,到魏晋南北朝,不断出现避世的隐士,将书院设于山野之间,中国园林式书院崭露头角,体现了环境育人的中式传统教育理念。到了唐宋明清大一统的盛世时期,这些学院愈发成熟,对于选址以及设计有了较为成熟的体系。通过人工造景等多种辅助手段[2],将原址上的书院设计成为所想的样式,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国古代的书院已意识到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本身即是教育建筑的广义环境,注重营造完美的读书环境和良好的人文气息,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形成独特的文化。是在用于藏书、读书、教书、著书的书院院落空间中,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营造过程包括改造地形(如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建造建筑和布置园路[2]。
  2.2群体建筑的“院落”组织
  任何一个校园规划,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布局各建筑单体的空间位置,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以艺术为特色的中学。个性化的建造模式决定了一种生活的世界,一种场所的人文关照,一种生活态度的审美情趣。校园中建筑群的“形”“区”“心”的处理最终在形态上希望实现“群”“环”的整体性与可变性的统一。而院落能恰如其分地将各功能建筑进行串联的内向型空间。根据院落外的不同边界情况,体现不同形状和围合的空间序列。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以达到良好的教学体验。
  2.3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启示
  教育学生做一个有人格、有修养的人是书院教育的基础,是书院文化的精髓[3]。这是当代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需要从中吸取的文化精神。以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
  回望傳统中国书院,建筑有多列布置,各自形成廊院,提供较为紧凑、实用和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4]。实际上,传统单纯的合院能够适应繁多的功能类型。如何将传统的书院格局做出发挥,赋予自然、现代的色彩?这里尝试以一种与合院有关的自由类型学,合院因山、阳光和人的意向而残缺,它确定的不仅是平面格局、空间造型,比这更重要的是差异性共存的场所创建,差异性在这里被精微分辨,两座院落可能完全相同,不同只在于平面角度的位置、相邻建筑和室外场所的细微差别。这也是本设计团队反复强调的相似性差别和相邻性差别的理论命题的实践。
  3、融入“园”和“院”的新校园规划设计
  在建筑形态上结合整个宁波新城建设进程总体发展方向,及本地块的地理环境,强调资源利用和共享,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园林式新校区。同时充分挖掘第三中学的历史底蕴,在建筑及规划设计上充分融入与体现,形成别具一格的新风貌。
  规划设计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群体外部的和谐统一,建筑风格,整体色彩,空间形态,绿化和水系的布局表现出建筑和地域文化内涵。环境和景观的布局,满足校区对高质量学习、生活、工作的需求,合理、科学的进行景观环境的布局,形成绿色生态系统,确定一个清晰的环境理念。   3.1 总体规划布局中的“园”元素
  新校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教学区、生活配套区、体育活动区。根据周边环境条件,减少福明路对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干扰和影响。本案把主要建筑群体设置在地块的西侧,地块东侧主要布置体育活动场地,使其作为对外的缓冲区域。总平面布置手法如下:
  1)“顺”运用园林中“顺”的手法,通过平行和顺势原则,按地形的原有的形状和条件合理的规划建筑。再将生活区和教学区分开。分区的做法,既是传统中国的,也是合理的当代手法。
  2)“廊”由于狭长的地界限定,使用东西向双向交通干线基本上成为不可能,或者是一种不经济的做法。为了弥补平面交通的不足,运用园林中“廊”的元素,用连廊解决交通的处理方法[5]。这不仅满足了基本的交通流量的要求,而且满足了各个个体的沟通联系的需要。
  3)“环”校园设计中运用园林中“环”的元素,特意设计穿越建筑的漫游环路,形成了几个子系统。除了平面环路外,充分利用立体环路,构筑了空间意义上完整的意境,功能上的发挥。
  3.2 各建筑群关系处理
  作为本建筑我们非常注重中国传统建筑符号、标志、元素、形式、技术带入到现代的建筑设计,将传统学校建筑的建造经验在当代得到活运用,从而获得一种基于中国本土人文色彩的新建造模式。披檐、坡顶,砖墙、石墙、水泥抹灰本色墙,高门、木窗,中庭、院落,外置楼梯。这些传统的建筑元素被赋予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了中国面对自然的本能的基本智慧,也体现了西方哲学“存在即是合理”的哲学意蕴。融合,中西融合,古今通变,使教育建筑获得了一种超越本体意义,历久弥新的美学意义。实现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当代教育建筑设计融合并得到创造性发挥和运用[5]。
  3.2.1 图书科技行政楼与普通教学楼
  位于地块的最南面,靠近主入口及前广场,是整个校区的门户。其包括:校史陈列室、图书阅览室、科技及计算机用房、教学行政办公等,L型南北布置,建筑5层,其西侧部分与北面的教学楼连接围成一个较封闭的梯形内院落,仅东北侧有局部开口,建筑主入口设置在东南面。
  3.2.2 普通教学楼之间
  普通教学楼为5层建筑共45个班,分为二幢,分别通过东西侧的连廊及相关用房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封闭式矩形内院,位于图书科技行政楼的北面,通过图书科技行政楼的西侧建筑与其相连,使教学办公两者能够紧密联合。
  3.2.3 综合楼与普通教学楼
  综合楼共5层,主要包括各种实验室以及专业教室,其底层西侧与报告厅连接在一起,L型平面形态,综合楼东侧东西向的建筑与南侧的普通教学楼连接形成西向开口的L型内院。
  3.2.4 学生宿舍及食堂
  位于用地最北面,通过二层连廊与综合楼相连,食堂二层与宿舍楼连为一体,底层宿舍区域设置有开水房,形成开放式立体庭院。
  3.2.5 体艺楼及体育活动区
  体艺楼设置在生活区的东侧,其主要功能为室内体育活动场,以及音乐、乐器等相关教学用房。另外结合总图的布局,在靠近体艺楼的东面设置4个室外篮球场和2个室外排球场,400米标准田径场位于体艺楼的南侧,毗邻福明路与惊驾路,整个体育活动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整个地块通过对上述的若干个功能区块的布局整合,形成一个动静有别、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空间丰富的规划格局。特别是教学区域,通过各个建筑单体的围合与穿插,体现了一个新的规划思路即对西侧以开放为主,对东侧以封闭为主的思路。依据是,地块西侧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要素,因此西侧的建筑低或者不设置。地块东侧有体育场地,对教学有一定干扰,因此东侧的建筑相对围合且高度较高,减少对主要教学用房的影响。
  3.3 景观设计处理
  在中国的建筑营造观乃至艺术观下,校园景观与建筑不是主配景的关系,而是需要实现一种共生关系。既为“园”,面对本项目先天的存在,校园作为耳闻目染的教育,建筑空间的审美不仅奠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审美基础,开拓其视野;更是一种超前的设计引导。设计团队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出发,对校园景观进行整理,以“自然和谐,无处不在”为原则,充分结合建筑的围合之势,打造内院的空间环境,突出内景与外景的充分融合与一致性。广场与内院的硬质铺地的选材与建筑的色调充分和谐,建筑风格与景观特色完美统一,共同营造一个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彰显东方营造观的哲学智慧。
  3.4 建筑风格与造型
  本设计团队充分感受到宁波市第三中学的历史底蕴,希望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校园风貌。回应传统中国书院,中式的建筑风格,与现代的教学要求二者缺一不可,材料的选择上从本土人文意识中出发,传统中国要素,如白墙、黛瓦、景窗结合现代通透幕墙;通过层层提炼运用到建筑的细部造型上。通过本次设计,本设计团队希望能够实现一个回归传统,但又耳目一新的当代教育建筑群。
  结语:
  现如今城市已步入高速发展的状态,人们容易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忘却学习的本质目的[6]。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带来良好的学习状态。新的校园规划在设计中融入传统审美意境的同时,更有利于中国学生的德育和美育,達到文化自信的教育设想。
  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的宁波第三中学,通过运用中国传统的“园”和“院”,实现了新时代对校园占地、空间、功能甚至于是精神的需求。在有限的场地实现了无限的可能,也印证了百年老校无限生机的育人追求。巧妙的构思筑成独具特色的立面的风貌,精心的设计让功能空间焕发新生机,让地处宁波老三区的中学校园,完美的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流沟通,达成了时代文化传播的目的。为教育建筑特别是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开拓思路。
  参考文献:
  [1]樊继轩.学宫书院时代:中国古代私立教育发展脉络的历史考察[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22(03):8-12.
  [2]方舒丽.浙江传统书院的园林环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
  [3]明成满,赵辉.古代书院选址所体现的德育环境思想研究[J].党史文苑,2014(04):69-71.
  [4]邓洪波.中国书院的起源及其初期形态[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01):45-48.
  [5]于小鸥.书院园林设计手法及其对现代校园建设的启发[D].北京林业大学,2010.
  [6]余戍晨.城市历史风貌街坊高密度环境下的校园设计——以上海黄浦区094-01地块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项目为例[J].中外建筑,2020(04):107-110.
其他文献
《碰撞与冲突:帕拉斯玛建筑随笔录》  作 者:(芬)帕拉斯玛(著);(德)美霞·乔丹(Jordan M.)(译)  I S B N:978-7-5641-2806-7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定 价:79.00元  开本字数:16K/462千字  印張页码:21/336页  作者简介: 帕拉斯吗,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普林兹克评委主席  读者对象:本书适合建筑、艺术、设计领域的高校教师、学生,以
期刊
【摘要】开发区土地再开发作为城市更新的组成部分,是助推城市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开发区内土地区位及一次开发效果,将土地划分为“实开发”、“虚开发”、“伪开发”三类地区,划定部门协作、高效利用、远近结合的“3Ation”原则,提出“启,承,转,合”再开发规划策略,为三类地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转型路径。  【关键词】开发区;土地再开发;差异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也被称为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深深嵌入到各行各业之中,比如土建施工专业,同时对于教育行业也发挥了巨大的影响。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为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了也发生了较大地变革。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由单向教育逐渐走向交互式,交互式的教育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热情。本文将从高职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企业的利润质量更是相关者所重点关注对象,但是由于市场环境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客观存在的认为风险因素,使得企业在经营中会计信息质量失真问题。本文从财务治理的视角对企业的会计利润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入中国中铁集团为案例,以同类型的行业企业中国铁建为对比,分析会计利润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财务治理;会计利润;中铁  1.
期刊
【摘要】为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本质安全,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的优劣进行分析,认为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特点将三级安全教育改良为新入职企业管理人员2级安全教育和新入职劳务人员2级安全教育的(2+2)级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并进行推广应用,有利于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本质安全。  【关键词】三级安全教育;改良;本质安全;途径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
期刊
《大匠筑迹:民国时代的南京职业建筑师》  作 者:汪晓茜(著)  I S B N:978-7-5641-5150-8  出版日期:2014年9月  定 价:59.00元  开本字数:16K/462千字  印张页码:18.25/308页  作者简介:汪晓茜,东南大学  读者对象:本书不仅适合以建筑学、城乡规划为专业背景的技术工作者、教师、学生参考,亦适合于对南京近代史、社会史、民国文化、历史人物或南
期刊
【摘要】通过对辽宁省房地产市场调查,分析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具体利用商品房销售量与批准入市量对比及对购买人群的分析,同时也分析了二手房销售市场保持高位运行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促进商品房销售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售量;入市量;存量房;交易量  近期通过对辽宁房地产企业及有关政府部门进行走访,对辽宁房地产市场从房地产供需两方面进行研究,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辽宁房地产市
期刊
《竹材的建构》  作 者:谭刚毅 杨 柳(编著)  I S B N:978-7-5641-5305-2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定 价:59.00元  开本字数:16K/172千字  印张页码:10.75/页  作者简介:谭刚毅,华中科技大学  读者对象:本书适合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及设计工作者学习,以及对竹材感兴趣或有建造需求的非专业人士参考或阅读。  内容简介:本书对竹子的各类属性及
期刊
【摘要】根据房地产经济学的原理,土地估价方式是否科学,将直接反应在项目成本方面,最总决定房价。换而言之,房价和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决定关系。本论文通过对土地出让方式的概述,详细解析了土地“招拍挂”制度对于房价以及地价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房价与地价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土地出让方式;招标;拍卖;挂牌;影响解析  1.土地出让方式的概述  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出让方式主要分为协议出让以及“招拍挂”制度。
期刊
2016年1月11日晚间,万科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进展公告,该公告表示,万科A股继续停牌。  公告称,停牌期间,万科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相关工作正常推进,取得了一定进展。公司已与一名潜在交易对手签署了一份合作意向书。除与前述潜在交易对手继续谈判外,万科还在与其他潜在对手方进行谈判和协商。鉴于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为避免公司A股股价异常波动,公司A股股票将继续停牌。  去年12月18日,万科午间突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