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在父亲的影响下走上行医之路,邂逅博大精深的中医,成为世界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后。此后,他扎根中国,培养出了近6000名乡村医生。他就是被誉为“黑求恩”的迪亚拉,一位来中国取经传道,并收获了浪漫爱情的洋女婿。
1964年,迪亚拉出生在马里一个医学世家,爷爷曾是当地的草医,父亲是一家医院的院长。迪亚拉读中学时,父亲治好了一个富商的母亲,富商出于感激,拿出两辆小轿车作为酬劳。但迪亚拉的父亲拒绝了他的好意:“我是履行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通过这件事,迪亚拉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神圣和光荣,他立志要成为像父亲那样医术精湛的医生。
20岁那年,迪亚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马里医学院全科专业。一天,他在回家路上遇到一名同学,同学说最近学校有机会让年轻医生去中国留学,问他有没有兴趣。就这样,迪亚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北京医科大学学习西医。
有一次,迪亚拉在学校操场上踢球,一名队友在比赛中受伤。队友被抬进医务室后,那位白发苍苍的校医拿出一排细小的银针扎在他的脚上,大约过了半小时,原本无法动弹的队友就能走路了。又过了几天,他的伤基本痊愈了。
后来迪亚拉才知道,校医用的是针灸疗法。亲眼看到中医的疗效后,迪亚拉决定弃“西”从“中”,一头钻进了中医的世界。
学习中医需要阅读大量古代医学典籍,对于一个中文水平还不过关的留学生来说,着实存在很大的困难。结果,“医学古文”这门课迪亚拉只考了40多分。班上原本有8名留学生,经过一学年的“洗礼”,有6人在中途退学了。虽然选了一块难啃的骨头,但迪亚拉却丝毫不退缩。
迪亚拉埋首古籍,反复咀嚼每一行文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成绩优异的同学请教。最终,他克服了语言困难,先后拿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又经过3年苦读,他获得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博士学位。2013年1月,他进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世界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后。
本科毕业后,迪亚拉曾在一家医院工作。当时,院长暗示他给病人多开一些药,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收入,迪亚拉愤然拒绝并选择辞职。他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如果你知道什么是行善,而你又不去做,那就是犯罪。”如果医生不能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只想着让自己的腰包变鼓,在迪亚拉眼中这就是犯罪。
1998年中国发生洪灾,迪亚拉赶往灾区救治伤员。一天晚上,老家传来噩耗:母亲去世了。没能陪在母亲身边,他感到十分遗憾。送走母亲,迪亚拉遇到了另一个影响他生命轨迹的人。他在广州求学时,和班上来自比利时的比尔同学关系很好,在成都,他们再次相遇了。那时,比尔刚成为无国界医生组织中国西南片区负责人,正准备组建一个团队,迪亚拉就在他的引领下,开始从事公益事业。
1999年,迪亚拉带着家人来到昆明。鉴于云南很多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十分匮乏,迪亚拉决定培养一批乡村医生,于是,他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为了鼓励乡村医生来学习,迪亚拉申请足够的经费,承包了培训产生的路费、住宿费、伙食费等。来学习的很多人并不是全职医生,农忙时他们要兼顾农活;还有一些学员来自哈尼族,听不懂汉语,迪亚拉就请懂哈尼语和汉语的同学给他们做翻译。课后,迪亚拉还专门为这些学员补习。
十几年的时间里,迪亚拉培养了近6000名乡村医生。2013年12月,他获得了“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除了培养乡村医生,迪亚拉还帮助麻风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宣传普及艾滋病知识。
一次,迪亚拉听说在一个小山村里,一对父母把一个得了艾滋病的小伙子关了起来。艾滋病在当地人眼中就是死亡的代名词,村民害怕被传染,他的父母只能狠心将他关进猪圈,通过猪圈上的小洞给他提供食物。迪亚拉知道后想了一个办法。他知道中国人喜欢看小品,就把这名艾滋病患者的故事改编成一段小品,通过讲述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如何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等知识来改变村民的认知。
如今,迪亚拉的足迹已经遍布无数村庄,他还向当地政府申请经费,兴建了多所村卫生院。不过这些经费与实际所需资金有一定的差距,迪亚拉便和村民沟通,最终由他出材料费,村民参与运输材料和盖房子,节省了不少开支。
在中国,迪亚拉不仅学会了中医技艺,还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在成都读博期间,他认识了现在的太太杨梅,并于1997年完婚。说起与太太的缘分,迪亚拉带着些许羞涩:“我和她是在教堂里认识的,当时我们几个年轻人常常去公园里聊天,慢慢地就熟络了。”如今两人已经携手走过22年,今年他们一起回了成都,把恋爱时去过的地方重游了一遍。
谈起自己的岳父岳母,迪亚拉也很开心:“最开始他们是反对女儿嫁给一个黑人的,后来,我锲而不舍地上门拜访,还帮我岳母看病,最終他们被我打动了。”如今迪亚拉跟岳父岳母的关系很好,有时还会一起打麻将。“我刚开始融入四川文化有点不习惯,现在已经适应了,也能跟他们摆龙门阵,两位老人对我的工作很支持!”迪亚拉说。
他和太太杨梅育有一对儿女,儿子今年刚高中毕业,女儿也已经上了小学四年级。迪亚拉对两个孩子疼爱有加,不论工作多忙,他每周都会回昆明和家人共度周末。对他来说,工作以外的时间都应该留给家人。
谈及为何钟情于中医,迪亚拉说,中医非常独特,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最符合自己的理念。“爱病人如同爱自己。一切以治好病人为宗旨,不以牟利为目的。”
很多人好奇,迪亚拉来中国30多年一直从事着公益事业,他究竟图什么?迪亚拉说:“我时刻都记着那些殷切的眼神,还有那么多需要我的人,虽然我的力量非常渺小,但我希望把中医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地方,这不仅是我父亲的愿望,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苦学十余载,成为世界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后
1964年,迪亚拉出生在马里一个医学世家,爷爷曾是当地的草医,父亲是一家医院的院长。迪亚拉读中学时,父亲治好了一个富商的母亲,富商出于感激,拿出两辆小轿车作为酬劳。但迪亚拉的父亲拒绝了他的好意:“我是履行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通过这件事,迪亚拉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神圣和光荣,他立志要成为像父亲那样医术精湛的医生。
20岁那年,迪亚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马里医学院全科专业。一天,他在回家路上遇到一名同学,同学说最近学校有机会让年轻医生去中国留学,问他有没有兴趣。就这样,迪亚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北京医科大学学习西医。
有一次,迪亚拉在学校操场上踢球,一名队友在比赛中受伤。队友被抬进医务室后,那位白发苍苍的校医拿出一排细小的银针扎在他的脚上,大约过了半小时,原本无法动弹的队友就能走路了。又过了几天,他的伤基本痊愈了。
后来迪亚拉才知道,校医用的是针灸疗法。亲眼看到中医的疗效后,迪亚拉决定弃“西”从“中”,一头钻进了中医的世界。
学习中医需要阅读大量古代医学典籍,对于一个中文水平还不过关的留学生来说,着实存在很大的困难。结果,“医学古文”这门课迪亚拉只考了40多分。班上原本有8名留学生,经过一学年的“洗礼”,有6人在中途退学了。虽然选了一块难啃的骨头,但迪亚拉却丝毫不退缩。
迪亚拉埋首古籍,反复咀嚼每一行文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成绩优异的同学请教。最终,他克服了语言困难,先后拿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又经过3年苦读,他获得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博士学位。2013年1月,他进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世界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后。
扎根中国传授医术,培养6000名乡村医生
本科毕业后,迪亚拉曾在一家医院工作。当时,院长暗示他给病人多开一些药,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收入,迪亚拉愤然拒绝并选择辞职。他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如果你知道什么是行善,而你又不去做,那就是犯罪。”如果医生不能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只想着让自己的腰包变鼓,在迪亚拉眼中这就是犯罪。
1998年中国发生洪灾,迪亚拉赶往灾区救治伤员。一天晚上,老家传来噩耗:母亲去世了。没能陪在母亲身边,他感到十分遗憾。送走母亲,迪亚拉遇到了另一个影响他生命轨迹的人。他在广州求学时,和班上来自比利时的比尔同学关系很好,在成都,他们再次相遇了。那时,比尔刚成为无国界医生组织中国西南片区负责人,正准备组建一个团队,迪亚拉就在他的引领下,开始从事公益事业。
1999年,迪亚拉带着家人来到昆明。鉴于云南很多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十分匮乏,迪亚拉决定培养一批乡村医生,于是,他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为了鼓励乡村医生来学习,迪亚拉申请足够的经费,承包了培训产生的路费、住宿费、伙食费等。来学习的很多人并不是全职医生,农忙时他们要兼顾农活;还有一些学员来自哈尼族,听不懂汉语,迪亚拉就请懂哈尼语和汉语的同学给他们做翻译。课后,迪亚拉还专门为这些学员补习。
十几年的时间里,迪亚拉培养了近6000名乡村医生。2013年12月,他获得了“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除了培养乡村医生,迪亚拉还帮助麻风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宣传普及艾滋病知识。
一次,迪亚拉听说在一个小山村里,一对父母把一个得了艾滋病的小伙子关了起来。艾滋病在当地人眼中就是死亡的代名词,村民害怕被传染,他的父母只能狠心将他关进猪圈,通过猪圈上的小洞给他提供食物。迪亚拉知道后想了一个办法。他知道中国人喜欢看小品,就把这名艾滋病患者的故事改编成一段小品,通过讲述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如何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等知识来改变村民的认知。
如今,迪亚拉的足迹已经遍布无数村庄,他还向当地政府申请经费,兴建了多所村卫生院。不过这些经费与实际所需资金有一定的差距,迪亚拉便和村民沟通,最终由他出材料费,村民参与运输材料和盖房子,节省了不少开支。
大爱无界,“洋女婿”在中国快乐生活
在中国,迪亚拉不仅学会了中医技艺,还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在成都读博期间,他认识了现在的太太杨梅,并于1997年完婚。说起与太太的缘分,迪亚拉带着些许羞涩:“我和她是在教堂里认识的,当时我们几个年轻人常常去公园里聊天,慢慢地就熟络了。”如今两人已经携手走过22年,今年他们一起回了成都,把恋爱时去过的地方重游了一遍。
谈起自己的岳父岳母,迪亚拉也很开心:“最开始他们是反对女儿嫁给一个黑人的,后来,我锲而不舍地上门拜访,还帮我岳母看病,最終他们被我打动了。”如今迪亚拉跟岳父岳母的关系很好,有时还会一起打麻将。“我刚开始融入四川文化有点不习惯,现在已经适应了,也能跟他们摆龙门阵,两位老人对我的工作很支持!”迪亚拉说。
他和太太杨梅育有一对儿女,儿子今年刚高中毕业,女儿也已经上了小学四年级。迪亚拉对两个孩子疼爱有加,不论工作多忙,他每周都会回昆明和家人共度周末。对他来说,工作以外的时间都应该留给家人。
谈及为何钟情于中医,迪亚拉说,中医非常独特,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最符合自己的理念。“爱病人如同爱自己。一切以治好病人为宗旨,不以牟利为目的。”
很多人好奇,迪亚拉来中国30多年一直从事着公益事业,他究竟图什么?迪亚拉说:“我时刻都记着那些殷切的眼神,还有那么多需要我的人,虽然我的力量非常渺小,但我希望把中医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地方,这不仅是我父亲的愿望,也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