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就受教育,学生时要向“三好学生”学习,工作后要向“先进工作者”看齐。人总是在不断的模仿、学习中成长、前进。上海科技馆最近上映一部球幕电影——《狼》,看过后颇有所感:原来动物界中也有许多人类的行为楷模。
一、团队精神。
狼是群居动物,最大的本领就是能充分利用群体力量,捕杀比它们大得多的动物。电影《狼》中,群狼猎捕野牛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高大粗壮的北美野牛面前,狼完全就是小不点儿。可是狼凭借团队力量,从驱赶、选择目标对象、交替追击、合围、猎杀,直至分食猎物,一切分工明确,井井有条,将团结协作体现淋漓尽致。狼简直天生就是“团队精神”的楷模。在自然进化中,很多物种逐渐消亡,狼能够繁衍至今,并且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绝种威胁程度最小的等级,“团队精神”功不可没。
二、遵纪守法。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拥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成员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 ,因此相互之间很少有仇恨和打架的行为。电影中,狼按照等级依次进食,没有争斗。即使饥肠辘辘面对诱人大餐,依然是有组织、有纪律。有些年轻的公狼以后会离开群体闯天下,但在此前,它们依旧不会有一丝逾矩。虽然对于低等级的狼来说,这些规矩有些不公平,甚至残酷,但对群体而言,可以使内耗降到最低,并且保证了群体在艰难的环境中能够保证战斗力。
三、超强的适应能力。
不论在天寒地冻的北极,还是辽阔壮美的草原,抑或漫无边际的沙漠,狼的身影无处不在,它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为了生存,狼群足迹可遍及方圆1000公里,被猎物踢伤、被尖角顶伤直至丧命都是家常便饭。正是狼的坚忍不拔、勇敢无畏,它的菜谱小到老鼠、大到北美野牛,只要是肉,没有它不能吃的。
四、热爱家庭。
对人类而言,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总是受到长辈的呵护。电影中,狼表现出和我们同样的情感:待产母狼精心挑选养育幼崽的洞穴,狼群全体参与喂养、保护、游戏和教育,幼狼的淘气、顽皮和大狼的宽容以及其乐融融的场景,与人类无异。每一只狼,在外是能拼杀的好手,在内不是“家庭主妇”,就是“家庭主夫”。与狼相比,有多少人能做到兼顾家庭内外呢?
这样“品行优良”的动物,为什么在世界各地流传着数不胜数的邪恶、凶残、狡诈、贪婪的故事?《小红帽》里“狼外婆”的形象至今仍被儿童们熟知,不正说明了我们对狼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吗?人类对狼毫不留情,不遗余力地将其赶尽杀绝。人类真的与狼不共戴天吗?
为了消除人类对狼的不客观印象,野生动物学家Pat Tucker和作家Bruce Weide 决心从教育入手。他们编制课程,带着一只名为Koani的狼到各地学校寻访。仅仅一年,他们就在200所学校里与可爱的孩子们交流。影片中,孩子们看到Koani的第一眼都是诧异、惊惧。Koani就像来自“狼世界”的大使,轻松地在孩子们中间穿行,不时停下来,好奇地左瞧右看,甚至友好地舔了舔女老师的脸,引来一阵哄笑,完全是一团和气。Nez Perce人是落基山的原住民,世代居住草原,与狼为伴。他们认为,当人们歌声、鼓声聚在一起时,脑海里只有一个意念,造物主会聆听他们祈求和解和谐的祷词。他们以舞蹈欢迎狼的归来。
狼绝对可以与人共处。人们不能与狼生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狼的“错误印象”不愿这样做。如果人们愿意给狼一个生存的机会,狼可以成为我们的好邻居,甚至是学习的好榜样。望着野狼在林间自由地奔跑,倾听它们悠长的嚎叫声,这种美景就是一种报偿。当这种嚎叫声从山中穿过树林传过来时,它就是一种音乐。
(作者单位:上海科技馆)
一、团队精神。
狼是群居动物,最大的本领就是能充分利用群体力量,捕杀比它们大得多的动物。电影《狼》中,群狼猎捕野牛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高大粗壮的北美野牛面前,狼完全就是小不点儿。可是狼凭借团队力量,从驱赶、选择目标对象、交替追击、合围、猎杀,直至分食猎物,一切分工明确,井井有条,将团结协作体现淋漓尽致。狼简直天生就是“团队精神”的楷模。在自然进化中,很多物种逐渐消亡,狼能够繁衍至今,并且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绝种威胁程度最小的等级,“团队精神”功不可没。
二、遵纪守法。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拥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成员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 ,因此相互之间很少有仇恨和打架的行为。电影中,狼按照等级依次进食,没有争斗。即使饥肠辘辘面对诱人大餐,依然是有组织、有纪律。有些年轻的公狼以后会离开群体闯天下,但在此前,它们依旧不会有一丝逾矩。虽然对于低等级的狼来说,这些规矩有些不公平,甚至残酷,但对群体而言,可以使内耗降到最低,并且保证了群体在艰难的环境中能够保证战斗力。
三、超强的适应能力。
不论在天寒地冻的北极,还是辽阔壮美的草原,抑或漫无边际的沙漠,狼的身影无处不在,它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为了生存,狼群足迹可遍及方圆1000公里,被猎物踢伤、被尖角顶伤直至丧命都是家常便饭。正是狼的坚忍不拔、勇敢无畏,它的菜谱小到老鼠、大到北美野牛,只要是肉,没有它不能吃的。
四、热爱家庭。
对人类而言,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总是受到长辈的呵护。电影中,狼表现出和我们同样的情感:待产母狼精心挑选养育幼崽的洞穴,狼群全体参与喂养、保护、游戏和教育,幼狼的淘气、顽皮和大狼的宽容以及其乐融融的场景,与人类无异。每一只狼,在外是能拼杀的好手,在内不是“家庭主妇”,就是“家庭主夫”。与狼相比,有多少人能做到兼顾家庭内外呢?
这样“品行优良”的动物,为什么在世界各地流传着数不胜数的邪恶、凶残、狡诈、贪婪的故事?《小红帽》里“狼外婆”的形象至今仍被儿童们熟知,不正说明了我们对狼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吗?人类对狼毫不留情,不遗余力地将其赶尽杀绝。人类真的与狼不共戴天吗?
为了消除人类对狼的不客观印象,野生动物学家Pat Tucker和作家Bruce Weide 决心从教育入手。他们编制课程,带着一只名为Koani的狼到各地学校寻访。仅仅一年,他们就在200所学校里与可爱的孩子们交流。影片中,孩子们看到Koani的第一眼都是诧异、惊惧。Koani就像来自“狼世界”的大使,轻松地在孩子们中间穿行,不时停下来,好奇地左瞧右看,甚至友好地舔了舔女老师的脸,引来一阵哄笑,完全是一团和气。Nez Perce人是落基山的原住民,世代居住草原,与狼为伴。他们认为,当人们歌声、鼓声聚在一起时,脑海里只有一个意念,造物主会聆听他们祈求和解和谐的祷词。他们以舞蹈欢迎狼的归来。
狼绝对可以与人共处。人们不能与狼生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狼的“错误印象”不愿这样做。如果人们愿意给狼一个生存的机会,狼可以成为我们的好邻居,甚至是学习的好榜样。望着野狼在林间自由地奔跑,倾听它们悠长的嚎叫声,这种美景就是一种报偿。当这种嚎叫声从山中穿过树林传过来时,它就是一种音乐。
(作者单位:上海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