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原本风花雪月、历经磨难的古典大团圆故事,被处理成了一部命运不详、拷问存在的充满荒诞色彩的话剧。这就是4月份起,在台北、高雄、北京等地巡演的《西厢记外传》。
《西厢记外传》实在有些生不逢时。47年前,台湾戏剧“一代导师”姚一苇充满存在主义诘问的荒诞剧本,由于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审美期待之间存在巨大鸿沟,难以上演;时至今日,重装上阵的《西厢记外传》,又极容易被误读为不过是一次对古典艺术的恶搞穿越。
从未上演的经典
空荡荡的舞台上,有一扇从顶到底、360度旋转的纱幔制作的巨型屏风,屏风之上,是一幅充满东方神韵的古典山水画作。随着剧情的进展,这扇屏风以旋转巧妙地分割了舞台,漫舞飘散让观众恍如仙境。
这幅“山水轴”,是台湾舞美设计刘杏林为话剧《西厢记外传》设计的。5月22日晚,《西厢记外传》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开始了它在大陆的第一场演出。这一刻,距离这部被视为姚一苇最经典作品所发表的时间,已过去了整整47年。
这之前,首次排练成功的《西厢记外传》于4月6日至14日在台北、高雄连续演出了5场,被称为“最原汁原味的另类西厢”。据媒体报道,在台北的三天演出恰逢周末假日,因此在岛内大卖,就连马英九夫人周美青也自掏腰包赶在最后一天来赴这场“华人舞台剧必看之盛会”。
内地人相对陌生的姚一苇,其一生创作了10余部杰出的戏剧作品,在台湾被视为当代戏剧的“一代导师”。今年适逢他诞辰90周年,这也是此次国家话剧院与台湾共同排练该剧的动因之一。《西厢记外传》原名《孙飞虎抢亲》,是姚一苇1965年创作并发表的戏剧剧本。
“我之前对姚一苇先生的了解,主要是那部《红鼻子》。”此次《西厢记外传》的导演吴晓江说。跟吴一样,大陆戏剧人和观众对姚一苇的唯一印象,也是那部30年前在大陆上演的《红鼻子》—它曾在大陆各地演出六十余场,轰动一时。
此次的制作方之一、台湾“两厅院”的艺术总监黄碧端点评《西厢记外传》:“才子佳人式的情节被彻底颠覆,形式上,融合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剧场的潮流。”
为何作为经典剧本,47年都未能上演?台湾戏剧学者刘效鹏表示,这个剧本几乎和风起云涌的荒谬剧场和存在主义同步,但当时台湾的剧场还不能接受这种风格,太新潮了,走得太远。同时,剧作的表现形式既复杂又困难,规模庞大,一般的制作团体难以负荷。
而政治环境也是该剧难以上演的另一个原因,台湾剧评人鸿鸿说,“全剧一连串的换装与角色对调,毕现乱世求生之不得不然,也让人想起国府迁台后流亡者身份与阶级的大震荡。”
诸多难以实现的形式中,其中一个就是“诵”的形式。剧本《孙飞虎抢亲》的语言是“极为通俗的韵文体”,姚一苇企图在其中建立一种舞台的吟诵方式,“诵”甚至占据了剧本三分之一的篇幅。2000年,台湾的一次戏剧节曾试图拍演,但终因时机不成熟而放弃。
“读过剧本的人一定不少,冒险试水的大概就是我了。”在这之前,作为国家话剧院的导演,吴晓江曾导演过《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多部作品。此次接手《西厢记外传》后,其中一个姚一苇的学生告诉他,姚先生的剧本大部分他都看过,唯有《孙飞虎抢亲》,看了三次都没看完,原因是“实在不好看”。
说唱和R
《西厢记外传》实在有些生不逢时。47年前,台湾戏剧“一代导师”姚一苇充满存在主义诘问的荒诞剧本,由于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审美期待之间存在巨大鸿沟,难以上演;时至今日,重装上阵的《西厢记外传》,又极容易被误读为不过是一次对古典艺术的恶搞穿越。
从未上演的经典
空荡荡的舞台上,有一扇从顶到底、360度旋转的纱幔制作的巨型屏风,屏风之上,是一幅充满东方神韵的古典山水画作。随着剧情的进展,这扇屏风以旋转巧妙地分割了舞台,漫舞飘散让观众恍如仙境。
这幅“山水轴”,是台湾舞美设计刘杏林为话剧《西厢记外传》设计的。5月22日晚,《西厢记外传》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开始了它在大陆的第一场演出。这一刻,距离这部被视为姚一苇最经典作品所发表的时间,已过去了整整47年。
这之前,首次排练成功的《西厢记外传》于4月6日至14日在台北、高雄连续演出了5场,被称为“最原汁原味的另类西厢”。据媒体报道,在台北的三天演出恰逢周末假日,因此在岛内大卖,就连马英九夫人周美青也自掏腰包赶在最后一天来赴这场“华人舞台剧必看之盛会”。
内地人相对陌生的姚一苇,其一生创作了10余部杰出的戏剧作品,在台湾被视为当代戏剧的“一代导师”。今年适逢他诞辰90周年,这也是此次国家话剧院与台湾共同排练该剧的动因之一。《西厢记外传》原名《孙飞虎抢亲》,是姚一苇1965年创作并发表的戏剧剧本。
“我之前对姚一苇先生的了解,主要是那部《红鼻子》。”此次《西厢记外传》的导演吴晓江说。跟吴一样,大陆戏剧人和观众对姚一苇的唯一印象,也是那部30年前在大陆上演的《红鼻子》—它曾在大陆各地演出六十余场,轰动一时。
此次的制作方之一、台湾“两厅院”的艺术总监黄碧端点评《西厢记外传》:“才子佳人式的情节被彻底颠覆,形式上,融合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剧场的潮流。”
为何作为经典剧本,47年都未能上演?台湾戏剧学者刘效鹏表示,这个剧本几乎和风起云涌的荒谬剧场和存在主义同步,但当时台湾的剧场还不能接受这种风格,太新潮了,走得太远。同时,剧作的表现形式既复杂又困难,规模庞大,一般的制作团体难以负荷。
而政治环境也是该剧难以上演的另一个原因,台湾剧评人鸿鸿说,“全剧一连串的换装与角色对调,毕现乱世求生之不得不然,也让人想起国府迁台后流亡者身份与阶级的大震荡。”
诸多难以实现的形式中,其中一个就是“诵”的形式。剧本《孙飞虎抢亲》的语言是“极为通俗的韵文体”,姚一苇企图在其中建立一种舞台的吟诵方式,“诵”甚至占据了剧本三分之一的篇幅。2000年,台湾的一次戏剧节曾试图拍演,但终因时机不成熟而放弃。
“读过剧本的人一定不少,冒险试水的大概就是我了。”在这之前,作为国家话剧院的导演,吴晓江曾导演过《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多部作品。此次接手《西厢记外传》后,其中一个姚一苇的学生告诉他,姚先生的剧本大部分他都看过,唯有《孙飞虎抢亲》,看了三次都没看完,原因是“实在不好看”。
说唱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