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mgwj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中山市1312名城镇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家庭安全感最强,社会安全感最弱;在年级变量上,初二学生的安全感较好,初一最低;女生的校园和家庭安全感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社会安全感强于女生;独生子女的总体和家庭安全感好于非独生子女;本地生的家庭安全感好于积分入学生。在家庭因素方面,完整家庭学生的安全感最高,其次是单亲或离异家庭;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城镇初中生安全感的影响较父亲的影响更大;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父母关系越好,学生的安全感也就越高。
  〔关键词〕心理安全感;家庭因素;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2-0012-07
  一、 问题提出
  心理安全感(sense of psychological security)是个体的一种基本信念,是个体对环境的危险性以及个体能否应付危险性的主观评价反应[1]。它产生于个体的安全需要,是人们处理潜在危险的重要心理机制,对个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和个体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2]。弗洛伊德指出,冲突、焦虑、防御机制等都是由个人幼年及成年阶段某种欲望的控制与满足缺乏安全感造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强的人具有较高的接纳和自我认同,而不安全感强烈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和敌对情绪。马斯洛在其研究后期与Mittelenmn一起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加拿大心理学家威廉·布列茨认为安全感是一个过程,具有复杂性,安全感的高低受所处环境的影响[3]。一个人的安全感不可一概而论,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迅猛发展的成长动荡阶段,对安全感的需要极为强烈又容易受到侵害。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他们提及安全感的话题,如“我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你太缺乏安全感了”。再者,由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电视、网络、微媒体等负面新闻报道层出不穷,真假难辨,充斥人们的眼球,导致人们对现代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感到焦虑不安。近几年来,教育部也先后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制度和文件,也开放了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强调要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提升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但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裴国洪、刘爱书和张若萍[4]对哈尔滨市342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不安全感总体检出率为47.47%,其中23.9%的学生具有严重的不安全感。沈贵鹏、葛桥[5]在其所调查的初中生群体中,发现有49.3%的学生在心理安全感方面出现了问题,其中31%的学生问题严重。国内另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6-7]。这些结论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研究以地处经济发展较为优越的城镇初中生为对象,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问卷”进行调查,希望能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去了解城镇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特点,探究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珠三角城镇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供参考的科学数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对广东省中山市某所城镇普通公办初级中学各年级进行施测,发放问卷1486份,回收有效问卷1312份,回收率为88.3%,被试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
  (二)研究工具
  1.背景问卷
  自编背景问卷主要涉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包含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关系等共计9个问题。
  2.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问卷
  采用梅高興、潘运、赵守盈[6]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问卷”。该问卷包含4个分问卷,分别是一般心理安全感、校园心理安全感(包含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心理和校园治安4个因子)、家庭心理安全感(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2个因子)和社会心理安全感。问卷为自评问卷,共35个项目,采用5点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安全感越高。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0。
  (三)研究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主试为受过专业培训的在校心理教师。施测时,要求学生根据统一指导语独立作答,持续25分钟,问卷完成后当场回收。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2003和SPSS17.0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的总体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1312名城镇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均为中等偏上,接近“基本符合”水平。但各维度依然存在差异,由高到低分别是:家庭安全感(M=3.91)、校园安全感(M=3.83)、一般心理安全感(M=3.57)、社会安全感(M=3.40)。
  以年级为自变量,安全感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总体安全感、一般安全感、同学关系安全感、社会安全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他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安全感维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学生的家庭和校园安全感随着年级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一般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却是初二得分最高,其次是初三,最低的是初一(见图1)。
  (二)不同性别、是否独生、不同生源地的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差异特点
  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生源地为自变量,安全感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性别变量上,女生的校园安全感(含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家庭安全感(含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社会安全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其他维度无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独生子女的总体安全感和家庭安全感(含亲子关系、家庭氛围)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其他维度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生源地变量上,本地生的家庭安全感(含亲子关系、家庭氛围)显著高于积分入学生,其他维度无显著差异。见表3。   (三)不同家庭结构的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差异特点
  以家庭结构为自变量,安全感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除社会安全感和师生关系外,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城镇初中生的安全感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的总体趋势是:完整家庭的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显著高于单亲或离异家庭,单亲或离异家庭显著高于重组家庭。
  (四)不同父母文化程度的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差异特点
  分别以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为自变量,安全感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初中生的学习安全感(F=3.468,p=0.016)和家庭氛围安全感(F=3.382,p=0.018)在不同的父亲文化程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无显著差异。而学生的总体安全感、学习安全感、家庭安全感(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在不同的母亲文化程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其他维度上没有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城镇初中生安全感的影响更大,尤其影响其家庭安全感。进一步的LSD事后检验结果表明,母亲的文化水平程度越高,被试的家庭安全感(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得分也越高,但其总体安全感和学习安全感却在大专水平上最高(见图2)。
  (五)不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关系的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差异特点
  分别以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关系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6和表7),除个别维度外,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关系对城镇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均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的总体趋势是: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学生的安全感越高(校园治安和社会安全感无显著差异);父母关系越好,城镇初中生的安全感越高(社会安全感没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一)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国内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初中生的安全感总体上处于正向积极状态,但尚未达到“基本符合”水平,这说明其心理安全感总体水平依然有待提高[6-7]。4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家庭安全感、校园安全感、一般安全感、社会安全感。因此,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最为稳定的社会关系,是其安全感的最重要来源,其次是较为稳定的校园环境。而对于尚未涉世的初中生而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其社会安全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全社会都应当为打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而不懈努力,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更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力度。
  本研究表明,不同的安全感维度呈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趋势:学生的家庭安全感和校园安全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但一般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却在初三时有所回落。这与以往的一些分散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例如杨元花[8]的研究显示,初一学生的安全感高于初二学生。另外的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 中小学生的总体和一般安全感呈逐渐下降趋势,初二学生的家庭安全感最低[6]。初中阶段正处在青春前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疾风骤雨”的过渡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曾将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初一学生,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陌生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重大改变,使得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初中新生活,因此呈现出比较低的安全感水平。而初三学生主要面临中考升学压力,而且随着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也逐渐增强,他们感受到社会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追求自尊、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的道路上,初三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心理安全感波动。对于初二学生而言,很多学者认为初二学生的“心理断乳”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明显的叛逆心理,很多教育者也特别忌惮这叛逆的“初二现象”。但本研究在调查期间访谈发现,该校特别重视初二的男女生教育,在初一下学期就提前开展家庭教育以提高家长对“初二现象”的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时在初二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学校更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以便对有迹象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成长指导,帮助他们平稳过渡“心理断乳期”。这或许是造成本次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
  (二)不同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的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差异特点
  研究表明,女生的校园和家庭安全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社会安全感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与不同的性别倾向和不同的父母管教方法有关,一般来说,父母会更加强调女生的外出安全问题,偏感性的女生也更加注重与身边重要他人的关系,而男生则更加向往探索未知的外部世界,对社会环境认知程度的不同导致男生的社会安全感高于女生,女生的校园和家庭安全感高于男生。
  在独生子女变量上,独生子女的总体和家庭安全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生源地变量上,呈现出与独生子女相一致的结果,即本地生的家庭安全感显著高于积分入学生,其他维度没有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无论是否独生抑或是否本地生源,学校在对待学生方面都一视同仁,不分彼此地同等教育,唯一不同的是家庭成长环境,独生子女可能得到家庭全部的关注和关爱,以致有更强的家庭安全感,而积分入学生由于背井离乡的人生经历以及语言不通等社会适应问题,表现出比本地生较低的家庭安全感。这给教育者的重大启示是,要特别重视积分入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提醒外来务工的父母不能只顾着赚钱养家,也应该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和关爱,以增强孩子的家庭安全感。
  (三)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受多种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个体最初接触的成长环境,与个体的情感认知、性格养成、行为模式、亲密关系以及依恋风格等的形成都息息相关。
  首先,家庭结构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尤为显著,完整家庭学生的安全感显著高于单亲或离异家庭,而单亲或离异家庭显著高于重组家庭。这是因为,完整家庭的关系更为纯粹,父母均为血亲,孩子的成长会处于且长期处于父母双方都宠爱的情况之下,不容易出现所谓的缺爱状况,因此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性格养成的强大助力,是其心理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单亲或离异等主体成员不齐全的家庭,子女一般由母亲或父亲单独抚养,单亲父母很可能会过分溺爱孩子以弥补婚姻的缺失,而孩子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完整的爱和关心,在这种家庭结构模式下生活的子女一般容易形成有倾向性行为的性格,比如过分畏懼、胆怯、自卑或孤僻、冷漠、破罐子破摔等心理,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心理发生变化或者做出一些不利于自己或社会的行为[9]。在重组家庭中,双方家长都很难做到平等地去对待彼此的孩子,孩子也需要面临更为复杂的父母关系和同胞关系,因此沟通起来更加困难。他们有时会受到来自两个单亲家庭中的不公平待遇或者自我感觉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心理上的不平等感使得孩子容易形成多疑、敏感、焦虑的个性特征,长期处于不安全感当中。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高中生的心理焦虑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离异家庭中女生、非独生子女、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更突出[10]。由此可见,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同家庭结构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影响,接纳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并通过多种辅导途径帮助他们提升心理安全感,优化家庭结构,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其次,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城镇初中生安全感的影响较父亲更大,母亲的文化水平程度越高,学生的家庭安全感也越好,但其总体安全感和学习安全感却在大专水平时最高。埃里克森在1950年提出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他指出,婴儿初生时如果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尤其是母亲能够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11]。由此可见,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安全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来源。文化水平程度较高的母亲,不仅能够更细心地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也会更加注重与孩子沟通情感,在母亲的陪伴下,孩子会更放心地探索世界,拥有更高的安全感。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文化水平越高的父母感受到的育儿焦虑也越大,尤其在孩子学习成绩方面可能倾注了过多的期望,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孩子的学习焦虑,这或许是导致学生学习安全感有所回落的原因。
  再次,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学生的安全感越好(校园治安和社会心理安全感除外)。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里,家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物质需求,扶持他们发展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更有可能在孩子遇到情绪困惑时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心理支持,因此,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安全且富足的。相反,在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父母可能常常为生计奔波劳碌,难以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感受,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很可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子女,导致子女的安全感较低。
  最后,父母关系越好,学生安全感也越高。这一影响趋势除社会安全感外,在其他安全感维度上都成立。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伯特·海灵格[12]指出,在众多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对于亲子关系保持着系统上的优先权,在由良好的夫妻关系支撑起来的家庭里,父母双方尊重自己并相互尊重对方,父母彼此相爱,孩子就会觉得轻松自如。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的延续和完善,孩子是夫妻之间爱的肯定和嘉许。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亲子关系凌驾于父母的亲密关系之上,爱的法则就会被扰乱,家庭就会面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危险,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夫妻之间的爱要享有优先权。这给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启示是,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时,应當将夫妻关系的建立纳入家庭教育系列之中,以期提升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进而提升亲子关系。在温暖、尊重、信任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自然而然地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安全感。
  五、结论
  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正向积极水平,但仍待改善,其中家庭心理安全感最强,社会心理安全感最弱。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应当为学生打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而不懈努力。
  城镇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呈现出一定的年级差异,初二较好,初一最低;女生的校园和家庭心理安全感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社会心理安全感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总体和家庭心理安全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本地生的家庭心理安全感显著高于积分入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心理安全感的建立策略应有不同的侧重。
  在家庭因素方面,首先,家庭结构对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尤为显著,完整家庭显著高于单亲或离异家庭,单亲或离异家庭显著高于重组家庭;其次,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城镇初中生心理安全感的影响较父亲的影响更大,母亲的文化水平程度越高,学生的家庭心理安全感也越好,但总体安全感和学习心理安全感却在母亲大专水平时最高;最后,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父母关系越好,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越高。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强化家校联合,不断拓展家庭教育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Daniel B, Dan J.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security[J]. 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8, 47(1):59-71.
  [2]Andrea L H, Erik Z W,Ana D, et al. The psychology of potential threat:properties of the security motivation system[J]. Biological Psychology, 2010,85(2):331-337.
  [3]江绍伦.安全感的建造[M].广州:岭南学院出版社,1992.
  [4]裴国洪,刘爱书,张若萍.大学生安全感与自信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5(10):896-897.
  [5]沈贵鹏,葛桥.初中生心理安全感的现状及其分析——以苏南地区的初中生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23):33-35.
  [6]梅高兴,潘运,赵守盈.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2,144(6):63-65.
  [7]蒋巧慧,周巾裕,傅丽萍.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安全感特点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1):37-41.
  [8]杨元花.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9]汪洲.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8,2(3):123-124.
  [10]甘小平.不同类型离异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11]艾瑞克·埃里克森.童年与社会[M]. 高丹妮,李妮 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
  [12]伯特·海灵格.谁在我家[M]. 张虹桥 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华侨中学,中山,528415)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辅助通气CPAP治疗的效果。方法遴选符合标准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60例,于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至我院进行治疗,将
目的分探讨波板式约束手套与传统式约束带在麻醉复苏室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全麻术后需要进行麻醉复苏的74例患者,将其根据抽签法分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以及出血量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T3、T4、r-T1及TSH变化,并计算出血量,分析其与甲状腺激素
现就罗忠祥诊治妇科疑难病证的案例整理如下。1阴道干涩症胡xx,38岁,于2002年9月15日初诊。患者于1月前患“伤寒”病,高热(40℃以上),持续10天左右,经住院治疗痊愈出院。20余天房事
文章首先对儿童诗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占比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一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包括理解教材立意,紧贴文体特征;善用教材插画,贴近学生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具有新的内涵价值和实现形式。技工院校应积极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教学,通过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更新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64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从本院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展开研究,并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给予比照组(n=
我院用食管支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1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8岁,住院号043110,以黑便1天,呕血1小时为主诉就诊,排黑便3次,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约6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