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思维导图 优化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在趋于成熟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语篇教学中,教师“插手”过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语篇教学侧重对单词、语法的“逐一击破”,忽视了对整体文本的感知和理解,错失了激发学生英语语篇阅读兴趣和激活学生语思维的良机等。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借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链接新旧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篇教学;思维导图;启发思维;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67-02
  引 言
  图形作为一种直观的信息表现形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以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直观的表现形式受到大众的青睐。无论配合文字还是单独出现,图形都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而且人们对图形的记忆和辨识远远超出了单一文字。可以说,图形在某种程度上更易于激活人们的思维,触发大脑展开广泛的联想,从而促进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生和记忆能力的提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思维导图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它能通过一幅幅形象的“图”直观呈现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维过程,使大脑的思维可视化[1]。它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储存、组织和优化信息。图中每个关键词和关键图像都承担着特定的记忆,鼓励新的思维产生,是记忆激发器。此外,它的非线性结构能更加清晰地表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连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不断优化头脑中的知识网络,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对大脑中的知识和想法進行整理和不断优化的过程。
  二、当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英语文本是相对完整、独立的语篇,而语篇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运用范例。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对词汇、语法的积累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在整体感知语篇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化等知识,锻炼英语阅读能力,并逐渐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笔者在观摩了一次小学英语语篇同题异构的评课活动后发现,几位选手都是按照“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三段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但为了让学生在巩固环节能够准确复述课文并运用新学知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听、说、看、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不仅课堂活动繁多,教学环节也非常多,教师教得十分“吃力”,学生学得“走马观花”。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一些零碎的词汇和语法,缺乏对整个语篇的理解和把握。更为重要的是,整节课,教师注重“逐一击破”零散的语法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启发。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教师错失了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良机。在笔者看来,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整个教学设计“化繁为简”,把零散的语篇信息通过图形组合成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板块”,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信息,提高其理解和运用能力。本文结合具体课例,阐述了如何巧借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以笔者执教的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中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该文主要通过Liu Tao和Wang Bing两人之间的问答,呈现Wang Bing的网友Peter的个人信息。这一语篇教学重在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及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他们处在形象思维逐渐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喜欢通过交流获取信息,且愿意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此外,本单元“e-friend”的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后,笔者将本课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为:学生能朗读并理解语篇;能运用所学知识谈论自己的网友。本节课的学习策略和情感目标为: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乐于与周围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能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和讨论;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思维导图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整体把握语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激发英语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注意力
  由于是借班上课,笔者与学生之间并不熟悉。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笔者在上课伊始就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询问教师的个人信息。
  紧接着,笔者从“我喜欢在网上交朋友”这一话题直接呈现了本课标题——My e-friend,从而引出Wang Bing和Liu Tao交谈的图片。这一环节中,笔者并未向学生直接抛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观察完图片后,主动提问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激发学生对语篇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观看课文视频、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后,笔者借助思维导图,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对Peter的个人信息再进行提问,激发学生对网友Peter的兴趣。
  此外,在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尝试提出:“How old is he? Where does he live?”这两个问题后,笔者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读课文第一部分。带着任务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学生的阅读注意力。
其他文献
为满足变体机翼蒙皮连续光滑以及大变形要求,提出一种可主动变形的波纹型蒙皮构型,并进行驱动试验。试验中使用恒流源控制激励电流强度,在驱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电
用电解液等离子体微弧放电工艺,在纯铝基片上制备陶瓷改性层。选择CO(NH2)2电解液体系,添加(NaPO3)6辅助放电。用XRD分析不同CO(NH2)2浓度的电解液情况下改性层的物相结构,用XPS研
目的:比较高速涡轮钻法与传统锤凿劈冠法在拔除下颌阻生牙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高速涡轮钻法拔出下颌阻生牙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
采用半同态机械搅拌法制备不同粒度的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SiC粒度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为100μm时,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分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