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应急物资通过有效、及时的手段进行筹备、运输、配运及分送,有赖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强力支撑。
应急物资的筹备、运输、配运及分送,归根结底是要以运输工具及相关从业人员为基础操作平台,而能在最短时间内将应急物资集中、运输,最终达到应急物流状态的,只有通过当地或是周边区域性物流中心对本应急地区进行辐射来最终完成,以实现应急任务和抢险需求。
国家处于应急状态下时,调动的是全国各地方的应急力量,其原则是“分别调运、集中使用”,但由于受到地理、空间、时间分布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所需物资集中使用,例如,汶川大地震中,由于交通要道阻断,物资无法运到目的地,假如在重灾区绵阳有一至两处大型区域物流中心,则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将应急物资向其区、县辐射。
目前,国家一旦处于应急状态,最基本的矛盾不是生产资料与需求的矛盾,而是时间与需求的矛盾。但是,我国应急物资种类储备还比较单一,加之在进行货运应急车辆集中调度时的时间滞后,导致了国家应急反应能力相对弱化。因此,区域物流中心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可以通过自身的市场储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并融合区域物流中心内为社会化大生产储备的物资统一作为应急物资,弥补政府自我储备能力不足的弱点。
区域性物流中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首先,要认识到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本质属性及特点,才能更好认识其工作规律和运行程序,最终总结、运用、引导其特点与应急物流接轨,达到提高当地应急响应能力的目的。
区域性物流中心具有以下本质属性:
一是物资种类繁多。物流中心是物资的流动中心,涉及到的物资种类必定是当前社会及人民生产、生活的必要的各类物种;二是物资储存数量庞大。物流中心的建设是社会各个阶层、组织、团体共同建设的,其建设力度及建设规模都比传统仓库更具抗风险能力,其规模相对传统的仓库也是呈几何数级增加的;三是队伍更专业化。物流中心的庞大的物资种类注定了其工作队伍及岗位设置必须适应物资流动的复杂性,适应物资的分类、配运和储藏;四是可以利用相对较少的运输工具完成物资流动。对于区域性物流中心来讲,可通过大型运输工具进行物资集散,再通过小型运输工具进行城市配送,提高车辆的利用率,节能减排,减少成本投入;五是各类运输工具特别是特种运输车辆相对集中;六是各类物资信息的高度汇集。对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管理者来说,必须建立数据库及信息库才能提高物流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帮助政府获取当前市场紧缺物资的信息,有利于政府通过规范化、规模化市场物资运转而对当前紧缺物资进行判断;七是人、物、车调度方便,配货时间短。
从以上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本质特点来看,其具备了提高当地应急响应能力的若干要素,综合说来即是:物资储备丰富、运输工具调度方便、专业人员队伍完善、后勤保障得力、物资信息来源丰富、综合协调时间较短。在国家或是局部地区处于应急状态下时,区域性物流中心完全可以充当应急物资调度、运输、分配的指挥中心,能及时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手段。
区域性物流中心提高综合应急效能
★ 加强与国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
首先,国家政府单位及职能部门要认识到区域物流中心在国家应急状态下的积极作用。物资在应急过程中充当的是基础保障、紧急供应的角色,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调运到需要的地区是应急状态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到物资的集合、分配、配运及具体发放,其环节是紧紧相扣、逐步推进的。
应急地区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根据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倡的建设服务性政府的精神,更应该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将应急时间作为应急状态的第一要素来开展工作。而在应急状态下,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人员、物资的组织,唯区域性物流中心有此能力。
★ 认清形势、查缺补漏。
当前的货运市场准入门槛偏低,抗风险能力弱,存在“散、乱、小”的特点,许多货运业户都是个体户,征用难度大,集中运输困难,由于没有集中的场地和集中的运输工具,加大了应急响应时间,特别是在征用大型运输车辆或是特种运输车辆时,调运难度更大。
由于应急运输是一个综合体系,考验的不仅仅是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同时也考验了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运输车辆的后勤保障、人员技术状况等诸多问题。因此,目前货运市场的规划及建设滞后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政府职能部门要客观看待应急状态下货运所暴露出的问题,做好政策导向、提供便利服务、提升抗灾害能力。
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5个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我国仅在沈阳、天津、武汉、南宁、成都、西安等10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根据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它自然灾害或是应急重点区域的分布情况来看,这些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数目显然不足。从汶川大地震角度,成都作为应急指挥、救护、转运中心,其辐射能力依然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滞留于市内的应急物资向各个灾区点发送。虽然在山区及偏远灾区有商业储备商店,但是其应急能力太弱。同时,随着社会进一步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细化,农民越来越依赖外部资源,自我救助能力会逐步减弱,灾民对国家应急救助的需求将会更迫切。而将区域物流中心融入各个重点区域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矛盾。
★ 区别对待、分别管理。
区域性物流中心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生存条件依然是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若要其发挥应急效能,政府应该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对其经济运输和应急运输要区别对待、分别管理。避免出现交叉管理,导致该地区物流业的萎缩,影响当地物资的正常交流。
当前,我国各地均建立了国防交通战备或是应急运输队伍,其队伍建设基本上也是以交通管理部门框架为平台。因此,可将各地应急运输队伍日常的演练及应急预案的实施与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应急效能的作用。日常情况下,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物资数据库、专业人员数据库、应急车辆数据库及应急响应预案。在不出现的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数据库里的物资、人员和设备按照正常的市场程序进行生产。一旦出现应急任务,可以立即调运数据库里的相关资料进行应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在此过程中,区域性物流中心主要是做好救灾物资的预测、预算,全面了解各加盟物流中心、企业的情况,并建立供应商档案,了解可能用到的应急物资的生产、分布情况。在应急时,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根据有关政策和应急预案,紧急调用各加盟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设备、人员组建成一个现实的应急物流中心,投入应急救援。中心总揽全局,但并不直接从事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等具体工作,而是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中心内加盟物流中心去完成。(作者单位:贵阳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目前,国家一旦处于应急状态,最基本的矛盾不是生产资料与需求的矛盾,而是时间与需求的矛盾。区域物流中心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可以通过市场储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并融合区域物流中心内为社会化大生产储备的物资统一作为应急物资,弥补政府自我储备能力不足的弱点。
应急物资的筹备、运输、配运及分送,归根结底是要以运输工具及相关从业人员为基础操作平台,而能在最短时间内将应急物资集中、运输,最终达到应急物流状态的,只有通过当地或是周边区域性物流中心对本应急地区进行辐射来最终完成,以实现应急任务和抢险需求。
国家处于应急状态下时,调动的是全国各地方的应急力量,其原则是“分别调运、集中使用”,但由于受到地理、空间、时间分布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所需物资集中使用,例如,汶川大地震中,由于交通要道阻断,物资无法运到目的地,假如在重灾区绵阳有一至两处大型区域物流中心,则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将应急物资向其区、县辐射。
目前,国家一旦处于应急状态,最基本的矛盾不是生产资料与需求的矛盾,而是时间与需求的矛盾。但是,我国应急物资种类储备还比较单一,加之在进行货运应急车辆集中调度时的时间滞后,导致了国家应急反应能力相对弱化。因此,区域物流中心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可以通过自身的市场储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并融合区域物流中心内为社会化大生产储备的物资统一作为应急物资,弥补政府自我储备能力不足的弱点。
区域性物流中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首先,要认识到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本质属性及特点,才能更好认识其工作规律和运行程序,最终总结、运用、引导其特点与应急物流接轨,达到提高当地应急响应能力的目的。
区域性物流中心具有以下本质属性:
一是物资种类繁多。物流中心是物资的流动中心,涉及到的物资种类必定是当前社会及人民生产、生活的必要的各类物种;二是物资储存数量庞大。物流中心的建设是社会各个阶层、组织、团体共同建设的,其建设力度及建设规模都比传统仓库更具抗风险能力,其规模相对传统的仓库也是呈几何数级增加的;三是队伍更专业化。物流中心的庞大的物资种类注定了其工作队伍及岗位设置必须适应物资流动的复杂性,适应物资的分类、配运和储藏;四是可以利用相对较少的运输工具完成物资流动。对于区域性物流中心来讲,可通过大型运输工具进行物资集散,再通过小型运输工具进行城市配送,提高车辆的利用率,节能减排,减少成本投入;五是各类运输工具特别是特种运输车辆相对集中;六是各类物资信息的高度汇集。对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管理者来说,必须建立数据库及信息库才能提高物流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帮助政府获取当前市场紧缺物资的信息,有利于政府通过规范化、规模化市场物资运转而对当前紧缺物资进行判断;七是人、物、车调度方便,配货时间短。
从以上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本质特点来看,其具备了提高当地应急响应能力的若干要素,综合说来即是:物资储备丰富、运输工具调度方便、专业人员队伍完善、后勤保障得力、物资信息来源丰富、综合协调时间较短。在国家或是局部地区处于应急状态下时,区域性物流中心完全可以充当应急物资调度、运输、分配的指挥中心,能及时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手段。
区域性物流中心提高综合应急效能
★ 加强与国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
首先,国家政府单位及职能部门要认识到区域物流中心在国家应急状态下的积极作用。物资在应急过程中充当的是基础保障、紧急供应的角色,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调运到需要的地区是应急状态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到物资的集合、分配、配运及具体发放,其环节是紧紧相扣、逐步推进的。
应急地区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根据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倡的建设服务性政府的精神,更应该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将应急时间作为应急状态的第一要素来开展工作。而在应急状态下,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人员、物资的组织,唯区域性物流中心有此能力。
★ 认清形势、查缺补漏。
当前的货运市场准入门槛偏低,抗风险能力弱,存在“散、乱、小”的特点,许多货运业户都是个体户,征用难度大,集中运输困难,由于没有集中的场地和集中的运输工具,加大了应急响应时间,特别是在征用大型运输车辆或是特种运输车辆时,调运难度更大。
由于应急运输是一个综合体系,考验的不仅仅是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同时也考验了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运输车辆的后勤保障、人员技术状况等诸多问题。因此,目前货运市场的规划及建设滞后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政府职能部门要客观看待应急状态下货运所暴露出的问题,做好政策导向、提供便利服务、提升抗灾害能力。
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5个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我国仅在沈阳、天津、武汉、南宁、成都、西安等10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根据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它自然灾害或是应急重点区域的分布情况来看,这些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数目显然不足。从汶川大地震角度,成都作为应急指挥、救护、转运中心,其辐射能力依然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滞留于市内的应急物资向各个灾区点发送。虽然在山区及偏远灾区有商业储备商店,但是其应急能力太弱。同时,随着社会进一步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细化,农民越来越依赖外部资源,自我救助能力会逐步减弱,灾民对国家应急救助的需求将会更迫切。而将区域物流中心融入各个重点区域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矛盾。
★ 区别对待、分别管理。
区域性物流中心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生存条件依然是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若要其发挥应急效能,政府应该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对其经济运输和应急运输要区别对待、分别管理。避免出现交叉管理,导致该地区物流业的萎缩,影响当地物资的正常交流。
当前,我国各地均建立了国防交通战备或是应急运输队伍,其队伍建设基本上也是以交通管理部门框架为平台。因此,可将各地应急运输队伍日常的演练及应急预案的实施与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应急效能的作用。日常情况下,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物资数据库、专业人员数据库、应急车辆数据库及应急响应预案。在不出现的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数据库里的物资、人员和设备按照正常的市场程序进行生产。一旦出现应急任务,可以立即调运数据库里的相关资料进行应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在此过程中,区域性物流中心主要是做好救灾物资的预测、预算,全面了解各加盟物流中心、企业的情况,并建立供应商档案,了解可能用到的应急物资的生产、分布情况。在应急时,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根据有关政策和应急预案,紧急调用各加盟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设备、人员组建成一个现实的应急物流中心,投入应急救援。中心总揽全局,但并不直接从事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等具体工作,而是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中心内加盟物流中心去完成。(作者单位:贵阳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目前,国家一旦处于应急状态,最基本的矛盾不是生产资料与需求的矛盾,而是时间与需求的矛盾。区域物流中心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可以通过市场储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并融合区域物流中心内为社会化大生产储备的物资统一作为应急物资,弥补政府自我储备能力不足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