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语言学,又称语言生态学,是由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研究领域,其研究模式主要分为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韩礼德模式强调语言体系和语言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提倡从微观视角分析文本,研究语言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针对河南城市宣传片话语进行文本主题内容、文本语言的分析,以展现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城市宣传片之生态话语模式,总结、反思其对城市形象建构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宣传片对国家国际形象建构及地域和民族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话语分析;城市形象建构
【作者简介】杨梅如,郑州西亚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河南城市形象建构研究”(编号:2021-ZDJH-456)、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度科研资助项目“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河南宣传片话语研究”(编号:2019-YB-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状态下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并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生态学应运而生。生态学是研究动物及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即研究有机体、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而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础视角,从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到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综合植物、动物、人类行为、资源、环境等内容,生态学从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迅速发展到为众多其他学科提供研究新思路、新视角的具有交叉与综合意义的学科。随着全球生态意识的增强,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方式,能够体现深层次的意识形态,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并思考语言在环境生态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融入语言的研究中,由此产生了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是由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研究领域,研究生态思想与语言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语言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通过研究语言所反映出的深层次意识形态,以及其对话语的影响、制约和操控,同时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对话语的影响,语言学者能够从语言层面进行分析、给予干预和影响,实现通过话语对社会文化的建构以及城市和国家的形象构建,体现语言学在生态问题中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城市宣传片是一种借助影像,利用文字对城市文化、内涵进行宣传的传播方式,是城市软实力的象征,是城市旅游推荐、招商引资、项目申办、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方式,其语言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建构问题,也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关注并分析河南城市宣传片话语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分析其所体现的生态思想,以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语料研究探索生态语言学视角对城市形象建构的可行性,以及其对地域和民族文化传播的推动性。
二、生态语言学
1970年,美国学者 Haugen 在华盛顿应用语言学中心上作题为“语言的生态”的演讲,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隐喻语言与其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概念。生态语言学由此诞生。
1990年,韩礼德在“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上发表题为“意义的新途径:挑战应用语言学”。他指出,语言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在积极创造现实。也就是说,人类作为使用语言的主体,是借由语言在表达人类本身的诉求、观点、看法等,即语言中存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就是说,语言反映也能够影响意识形态。语言学家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语言,不仅能够纠正人类错误的生态意识,也应该引导人类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国内外采用韩礼德模式进行话语研究的成果丰硕、内容丰富,国外相关研究包括对英语字典中动物的定义进行分析,发现人类中心主义(Heuberger, 2007),分析生态旅游中隐藏的消费主义,为生态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Stamou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话语分析;城市形象建构
【作者简介】杨梅如,郑州西亚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河南城市形象建构研究”(编号:2021-ZDJH-456)、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度科研资助项目“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河南宣传片话语研究”(编号:2019-YB-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状态下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并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生态学应运而生。生态学是研究动物及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即研究有机体、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而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础视角,从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到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综合植物、动物、人类行为、资源、环境等内容,生态学从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迅速发展到为众多其他学科提供研究新思路、新视角的具有交叉与综合意义的学科。随着全球生态意识的增强,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方式,能够体现深层次的意识形态,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并思考语言在环境生态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融入语言的研究中,由此产生了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是由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研究领域,研究生态思想与语言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语言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通过研究语言所反映出的深层次意识形态,以及其对话语的影响、制约和操控,同时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对话语的影响,语言学者能够从语言层面进行分析、给予干预和影响,实现通过话语对社会文化的建构以及城市和国家的形象构建,体现语言学在生态问题中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城市宣传片是一种借助影像,利用文字对城市文化、内涵进行宣传的传播方式,是城市软实力的象征,是城市旅游推荐、招商引资、项目申办、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方式,其语言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建构问题,也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关注并分析河南城市宣传片话语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分析其所体现的生态思想,以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语料研究探索生态语言学视角对城市形象建构的可行性,以及其对地域和民族文化传播的推动性。
二、生态语言学
1970年,美国学者 Haugen 在华盛顿应用语言学中心上作题为“语言的生态”的演讲,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隐喻语言与其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概念。生态语言学由此诞生。
1990年,韩礼德在“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上发表题为“意义的新途径:挑战应用语言学”。他指出,语言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在积极创造现实。也就是说,人类作为使用语言的主体,是借由语言在表达人类本身的诉求、观点、看法等,即语言中存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就是说,语言反映也能够影响意识形态。语言学家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语言,不仅能够纠正人类错误的生态意识,也应该引导人类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国内外采用韩礼德模式进行话语研究的成果丰硕、内容丰富,国外相关研究包括对英语字典中动物的定义进行分析,发现人类中心主义(Heuberger, 2007),分析生态旅游中隐藏的消费主义,为生态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Stam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