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ifu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中国近代以来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本文将简要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分析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以期高中学生能对城市化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一、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城市化主要表现是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到185年前后,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百分之五十的国家,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紧随其后。
   中国古代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明清时期,随着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但这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开启,与西方的侵略鸦片战争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后,西方通过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中国沿海、沿江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成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随之发展起来。一方面大量破产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求生计,另一方面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壮大。
   从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必然导致人口的聚集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同时,城市人口的聚集又为城市中劳动者分工、合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可见,城市化的过程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受三座大山的压制而得不到独立发展,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受历史和战争等因素影响,我国的经济基礎薄弱,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受到影响。改革开放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并取得长足发展。
   二、中国近代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一是大大改善了市民居住条件,也改善了生活服务。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建筑技术的革新也使住宅发生重大变化,城市规划在西方影响下也发展起来。城市化还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丰富的生活服务。城市中的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等越来越多,不断丰富着人们的娱乐生活。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扩展,诸如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创文、疫病防控等,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通讯,多样化、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但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限,且很不平衡。沿海沿江经济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基础设施较完善,其他城市发展滞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三是城市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很棘手的问题。城市集中大量的工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着大气,生活和工业废水污染着河流,进而对饮用水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普遍问题,还有噪音污染、治安恶化等“城市病”不断出现。解决“城市病”的能力和水平既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反映,也衡量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城市化的过程带来“城市病”,而解决“城市病”又反过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总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转型,这是历史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断更新城市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克服城市化中的问题,不断推动城市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引领着教育教学前进的步伐,翻转课堂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回家或课外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学习微课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心得,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资料和学习环境构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是主动探究者;
期刊
在教学中如果留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那些能够细致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坦诚地跟学生进行交流,积极与学生“交朋友”的英语教师,在他们的班级里面,学困生的比例就会小一些。学生爱学或者厌学,与英语教师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下面从思想教育、气氛营造和教学改进等方面来谈点体会,跟大家交流。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懂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没有
期刊
2020年5月6日-7日,南充市高中生物命题说题比赛在南充九中举行,作为青年教师,很荣幸能参加本次市级的命题比赛,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做题、命题是最基本的工作环节。而对题目的深入剖析与挖掘,指出题目承载了哪些知识点,题目难点的位置、程度和成因,剖析解题过程,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等,进而对有关题目进行归纳与整理、引申与推广、类比与猜想,特殊化、一般化等则较少。本次比赛是从给出的模块材料中选择其中一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教育为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和社会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绝大多数学校开始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而将实际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教育中也越来越流行。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有效融合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课堂互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身在曹颖心在汉”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
期刊
摘要: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即是教师的灵魂.从古至今,社会都在强调教师的师德师风,古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今“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精神.所有的提法都在告诫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关键词:新时代 现状 着力点 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是做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
期刊
分组学习是新课改后现代课堂教学中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然而,很多教师反对这种教学方法,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浪费课堂时间,认为自己讲得多,学生就学得多,殊不知,教师讲得再多,学生缺乏兴趣,无法对所有的知识进行吸收。因此,分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中地理分组学习是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一起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在地理课
期刊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培养学生从理念上认识学习、改造学习、理解学习、加深学习,从而把握学习,让学生喜欢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谈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步与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工作到忘我,时间过得飞快
期刊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当前高考改革“一核四层四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借助校园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将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本文就此做一个小小的探讨。  一、校园文化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  (1)借助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感知的深入。每个学校的发展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有选
期刊
关于太平天国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关系,郑大华教授在其近作《晚清思想史》中指出“太平天国存在着实施中国近代化的可能性”[1]97,并从太平天国靠近最先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上海,其领导人不反对西方文化并进行了军事近代化的尝试,还提出了第一个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证。但这仅仅是就其实施近代化的“可能性”而言的,并没有考虑其现实性。笔者认为,太平天国固然有推行近代化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在逐渐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行,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移动学习的终端也便成了目前小学生移动学习的支撑工具。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优势,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有些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么词不达意,要么结结巴巴;甚至有些学生不敢站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出现“怯场”现象,口还未开脸就先红,把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