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使得科学课堂丰富多彩,趣味十足。学生既能在其中充分享受探究的激情与快乐,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心智、完善认知结构、培养科学实践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过程体验,用科学严谨的方法验证试验假设
科学知识本身是枯燥乏味的,而科学探究过程却是生动有趣的。借助教具探究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小学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的新奇的想法,通过小组交流与亲身实践既能从中验证假设又能拓展思维空间,深化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四节《小车的运动》时,我先借助于一定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先作出假设。有的学生说跟车的重量有关,有的学生说跟车的形状有关,有的学生说跟道路情况有关,还有的学生说跟拉力有关。为了验证大家的假设,我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在假设之后先讨论如何实验,再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比如,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的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小车的重量、距离,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等。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实验效果,我让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取中间值或平均值来进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科学探究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紧密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吸收。严格遵循科学探究的“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结论、思考”四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严谨的实验态度,分析实验的成功的关键与失败的原因,探究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
二、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彰显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在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科学的身影随处可见。万物生长、潮起潮落、斗转星移等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科学课程改变以前靠教师讲解、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亲历科学研究的历程,这使学生获得成长。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而彰显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物体是固体,什么是液体,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进行口述,从而获得基本认知。然后,我又通过播放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去辨认,最后通过实物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在讲解固体分离时,我设计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
游戏名称:不同固体巧分离;游戏要求:将混合后的黄豆、面粉、大米分离;参赛规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固体分离的一组获胜。教师在提供完相应的实验材料后,找三组同学,每组三人上台表演。大家参与游戏的热情空前高涨。获胜的学生洋洋得意,却累得气喘吁吁。我看时机成熟,马上提出如下问题,“在分离不同固体时,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可以借助工具。”很多学生会想到固体的体积不同,可以考虑用筛子。于是,我又分别给三组学生提供了筛子,重新比赛。这次获胜的一方表情十分的轻松。于是,我又提出下列问题,“如果混合物中有的物体感觉‘重’,有的感觉‘轻’呢?用什么办法更简便一些呢?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游戏教学使科学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中启发学生寻求最佳解题途径,借助于生活经验和生活场景使思维活动不断引向深处。
三、野外调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空间
野外调查既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自然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科学知识,拓展科学探究领域的最佳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认真收集相关数据,了解动植物的生活生长规律,开阔知识视野,拓展科学知识的外延。例如,在讲解《植物的一生》相关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搞了一次野外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果实和种子,进一步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掌握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在实践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并记录较为准确的信息,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最后进行分组汇报。在探究体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大家感受到了植物的神奇力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科学意识的培养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亲身进行实践体验以外,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充实、完善自我,勇敢地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教师应当做一座灯塔,指引学生在科学实践的道路上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科学意识引领成长,在知识的海洋里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责编杜华)
一、过程体验,用科学严谨的方法验证试验假设
科学知识本身是枯燥乏味的,而科学探究过程却是生动有趣的。借助教具探究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小学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的新奇的想法,通过小组交流与亲身实践既能从中验证假设又能拓展思维空间,深化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四节《小车的运动》时,我先借助于一定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先作出假设。有的学生说跟车的重量有关,有的学生说跟车的形状有关,有的学生说跟道路情况有关,还有的学生说跟拉力有关。为了验证大家的假设,我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在假设之后先讨论如何实验,再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比如,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的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小车的重量、距离,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等。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实验效果,我让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取中间值或平均值来进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科学探究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紧密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吸收。严格遵循科学探究的“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结论、思考”四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严谨的实验态度,分析实验的成功的关键与失败的原因,探究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
二、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彰显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在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科学的身影随处可见。万物生长、潮起潮落、斗转星移等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科学课程改变以前靠教师讲解、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亲历科学研究的历程,这使学生获得成长。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而彰显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物体是固体,什么是液体,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进行口述,从而获得基本认知。然后,我又通过播放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去辨认,最后通过实物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在讲解固体分离时,我设计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
游戏名称:不同固体巧分离;游戏要求:将混合后的黄豆、面粉、大米分离;参赛规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固体分离的一组获胜。教师在提供完相应的实验材料后,找三组同学,每组三人上台表演。大家参与游戏的热情空前高涨。获胜的学生洋洋得意,却累得气喘吁吁。我看时机成熟,马上提出如下问题,“在分离不同固体时,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可以借助工具。”很多学生会想到固体的体积不同,可以考虑用筛子。于是,我又分别给三组学生提供了筛子,重新比赛。这次获胜的一方表情十分的轻松。于是,我又提出下列问题,“如果混合物中有的物体感觉‘重’,有的感觉‘轻’呢?用什么办法更简便一些呢?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游戏教学使科学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中启发学生寻求最佳解题途径,借助于生活经验和生活场景使思维活动不断引向深处。
三、野外调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空间
野外调查既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自然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科学知识,拓展科学探究领域的最佳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认真收集相关数据,了解动植物的生活生长规律,开阔知识视野,拓展科学知识的外延。例如,在讲解《植物的一生》相关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搞了一次野外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果实和种子,进一步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掌握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在实践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并记录较为准确的信息,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最后进行分组汇报。在探究体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大家感受到了植物的神奇力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科学意识的培养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亲身进行实践体验以外,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充实、完善自我,勇敢地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教师应当做一座灯塔,指引学生在科学实践的道路上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科学意识引领成长,在知识的海洋里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