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现如今已有多个英译本。本文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的三原则对《孙子兵法·计篇》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通过举例分析各译本的特点,从而考察作者翻译中的优缺点。
【关键词】《孙子兵法》,功能翻译理论,英译本
一、引言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之一,因为译者理解不同,译作也很不同。作者选取两位翻译大家的优秀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翻译的技巧。一本是林戊荪译本,另一本是贾尔斯译本。本文欲从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目的原则、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原则三个方面,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考察译者翻译的优秀以及不足之处。
二、功能翻译理论
1971年,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认为译者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赖斯的学生弗米尔摆脱了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翻译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贾斯特一曼塔里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论”。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在《目的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全面系统地归纳了功能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提出“功能加忠诚”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综合上述理论,我们可知,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是功能翻译理论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中的重要原则是目的原则、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原则。
三、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
作者将在以下文章中对《孙子兵法·计篇》两个译本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对比。
(一)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最高法则。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引自: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如: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贾译(1993:13): (1)The Moral Law;(2)Heaven;(3)Earth;(4)The Commander;(5)Method and discipline .
林译(2001:3): The first is the way(dao道);the second,heaven(tian天);the third,earth(地);the forth,command(jiang将);and the fifth,rules and regulations(fa法).
以上两者的翻译,主要区别在“道”和“法”的翻译上。贾尔斯在翻译的時候倾向于将“道”意译,并且对其进行了注释,以便使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而林戊荪的翻译“道”倾向于直译,将其翻译为“the way”,更具有东方特点。林戊荪将“法”翻译为“rules and regulations”,似乎不太贴近原意;相比之下,贾尔斯的method and principle更准确一些。
(二)篇内一致原则
篇内一致原则即是说读者应该能够理解原文,译文在其介入的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较大意义,译者必须从语言和社会的双重功能角度来考虑译文本身的连贯性,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篇内一致原则对在交际背景下实现译文的表意价值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引自: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如: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贾译(1993:16):The general that hearkens to my counsel and acts upon it will conquer:——let such a one be retained in command! The general that hearkens not to my counsel nor acts upon it,will suffer defeat:一一let such a one be dismissed!
林译(2003:5—7):The general who employ my assessment methods is bound to win;I shall therefore stay with him.The general who does not heed my words will certainly lose;I shall leave him.
贾尔斯理解为将军的去留问题,而林则理解为孙子本人的去留。作者认为,这句话是孙子对吴王所说的,“将”并非指将领,而是“如果”。所以,这里去留与否指的应该是谋士自己。因此,林戊荪的译文更准确。从译文的文风和用词来看,林译本也更为优美典雅,在标点上,贾译本用的是感叹号,而林译本用的则是句号,和原文相符,符合兵书的特点。
(三)忠诚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忠实于原文,但不同于“对等论”中的忠实,而是指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多变关系力求一致。在翻译目的与原文意图发生冲突时,忠诚原则要求“尊重原文作者,协调译文目的和作者意图”。(引自 张迎梅.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如:原文: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时而备之……
贾译(1993:18):All warfare is based on deception… Hold out baits to entice the enemy. Feign disorder,and crush him. If he is secure at all points,be prepared for him···
林译(2003:6—7):War is a game of deception… When the enemy is greed for gains,hand out a bait to lure him ;when he is in disorder,attack and overcome him;when boasts substantial strength.
原文中孙子的“诡道”字面上看起来是有贬义色彩,但孙子这里的“诡道”是有着褒扬的意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贾译本的deception没有将褒奖的意思翻译出来,而林译本中则采用一个 game of deception,这个game的运用就将军事家的机智表现出来了。因此,作者认为这是林译本的一个出彩之处,也与原文“兵者,诡道也”相吻合。
四、总结
总的来说,贾译本比较倾向于意译为主,贾在翻译的时候的目的也是为了向西方介绍《孙子兵法》里面的军事思想。相反,林译本则是以直译为主,具有中国文化的神韵,目的是为了弘扬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两者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原著的理解也有不同,也造成这两个译本的不同。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两个译本的时候,要清楚译者的翻译目的,再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1]林戊荪译.孙子兵法[M].外文出版社,2001:2-106.
[2]贾尔斯译.孙子兵法[M].湖南出版社,1993:2-129.
[3]张迎梅,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J],职业时空,2010(5):149-150.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6.
[5]孙武等评注.原注孙子兵法[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6.
[6]王宏印.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
【关键词】《孙子兵法》,功能翻译理论,英译本
一、引言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之一,因为译者理解不同,译作也很不同。作者选取两位翻译大家的优秀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翻译的技巧。一本是林戊荪译本,另一本是贾尔斯译本。本文欲从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目的原则、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原则三个方面,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考察译者翻译的优秀以及不足之处。
二、功能翻译理论
1971年,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认为译者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赖斯的学生弗米尔摆脱了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翻译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贾斯特一曼塔里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论”。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在《目的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全面系统地归纳了功能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提出“功能加忠诚”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综合上述理论,我们可知,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是功能翻译理论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中的重要原则是目的原则、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原则。
三、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
作者将在以下文章中对《孙子兵法·计篇》两个译本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对比。
(一)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最高法则。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引自: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如: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贾译(1993:13): (1)The Moral Law;(2)Heaven;(3)Earth;(4)The Commander;(5)Method and discipline .
林译(2001:3): The first is the way(dao道);the second,heaven(tian天);the third,earth(地);the forth,command(jiang将);and the fifth,rules and regulations(fa法).
以上两者的翻译,主要区别在“道”和“法”的翻译上。贾尔斯在翻译的時候倾向于将“道”意译,并且对其进行了注释,以便使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而林戊荪的翻译“道”倾向于直译,将其翻译为“the way”,更具有东方特点。林戊荪将“法”翻译为“rules and regulations”,似乎不太贴近原意;相比之下,贾尔斯的method and principle更准确一些。
(二)篇内一致原则
篇内一致原则即是说读者应该能够理解原文,译文在其介入的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较大意义,译者必须从语言和社会的双重功能角度来考虑译文本身的连贯性,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篇内一致原则对在交际背景下实现译文的表意价值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引自: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如: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贾译(1993:16):The general that hearkens to my counsel and acts upon it will conquer:——let such a one be retained in command! The general that hearkens not to my counsel nor acts upon it,will suffer defeat:一一let such a one be dismissed!
林译(2003:5—7):The general who employ my assessment methods is bound to win;I shall therefore stay with him.The general who does not heed my words will certainly lose;I shall leave him.
贾尔斯理解为将军的去留问题,而林则理解为孙子本人的去留。作者认为,这句话是孙子对吴王所说的,“将”并非指将领,而是“如果”。所以,这里去留与否指的应该是谋士自己。因此,林戊荪的译文更准确。从译文的文风和用词来看,林译本也更为优美典雅,在标点上,贾译本用的是感叹号,而林译本用的则是句号,和原文相符,符合兵书的特点。
(三)忠诚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忠实于原文,但不同于“对等论”中的忠实,而是指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多变关系力求一致。在翻译目的与原文意图发生冲突时,忠诚原则要求“尊重原文作者,协调译文目的和作者意图”。(引自 张迎梅.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如:原文: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时而备之……
贾译(1993:18):All warfare is based on deception… Hold out baits to entice the enemy. Feign disorder,and crush him. If he is secure at all points,be prepared for him···
林译(2003:6—7):War is a game of deception… When the enemy is greed for gains,hand out a bait to lure him ;when he is in disorder,attack and overcome him;when boasts substantial strength.
原文中孙子的“诡道”字面上看起来是有贬义色彩,但孙子这里的“诡道”是有着褒扬的意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贾译本的deception没有将褒奖的意思翻译出来,而林译本中则采用一个 game of deception,这个game的运用就将军事家的机智表现出来了。因此,作者认为这是林译本的一个出彩之处,也与原文“兵者,诡道也”相吻合。
四、总结
总的来说,贾译本比较倾向于意译为主,贾在翻译的时候的目的也是为了向西方介绍《孙子兵法》里面的军事思想。相反,林译本则是以直译为主,具有中国文化的神韵,目的是为了弘扬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两者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原著的理解也有不同,也造成这两个译本的不同。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两个译本的时候,要清楚译者的翻译目的,再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1]林戊荪译.孙子兵法[M].外文出版社,2001:2-106.
[2]贾尔斯译.孙子兵法[M].湖南出版社,1993:2-129.
[3]张迎梅,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J],职业时空,2010(5):149-150.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6.
[5]孙武等评注.原注孙子兵法[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6.
[6]王宏印.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