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计篇》两英译本比较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现如今已有多个英译本。本文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的三原则对《孙子兵法·计篇》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通过举例分析各译本的特点,从而考察作者翻译中的优缺点。
  【关键词】《孙子兵法》,功能翻译理论,英译本
  一、引言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之一,因为译者理解不同,译作也很不同。作者选取两位翻译大家的优秀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翻译的技巧。一本是林戊荪译本,另一本是贾尔斯译本。本文欲从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目的原则、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原则三个方面,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考察译者翻译的优秀以及不足之处。
  二、功能翻译理论
   1971年,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认为译者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赖斯的学生弗米尔摆脱了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翻译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贾斯特一曼塔里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论”。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在《目的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全面系统地归纳了功能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提出“功能加忠诚”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综合上述理论,我们可知,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是功能翻译理论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中的重要原则是目的原则、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原则。
  三、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
   作者将在以下文章中对《孙子兵法·计篇》两个译本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对比。
   (一)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最高法则。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引自: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如: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贾译(1993:13): (1)The Moral Law;(2)Heaven;(3)Earth;(4)The Commander;(5)Method and discipline .
   林译(2001:3): The first is the way(dao道);the second,heaven(tian天);the third,earth(地);the forth,command(jiang将);and the fifth,rules and regulations(fa法).
   以上两者的翻译,主要区别在“道”和“法”的翻译上。贾尔斯在翻译的時候倾向于将“道”意译,并且对其进行了注释,以便使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而林戊荪的翻译“道”倾向于直译,将其翻译为“the way”,更具有东方特点。林戊荪将“法”翻译为“rules and regulations”,似乎不太贴近原意;相比之下,贾尔斯的method and principle更准确一些。
   (二)篇内一致原则
   篇内一致原则即是说读者应该能够理解原文,译文在其介入的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较大意义,译者必须从语言和社会的双重功能角度来考虑译文本身的连贯性,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篇内一致原则对在交际背景下实现译文的表意价值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引自: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如: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贾译(1993:16):The general that hearkens to my counsel and acts upon it will conquer:——let such a one be retained in command! The general that hearkens not to my counsel nor acts upon it,will suffer defeat:一一let such a one be dismissed!
   林译(2003:5—7):The general who employ my assessment methods is bound to win;I shall therefore stay with him.The general who does not heed my words will certainly lose;I shall leave him.
   贾尔斯理解为将军的去留问题,而林则理解为孙子本人的去留。作者认为,这句话是孙子对吴王所说的,“将”并非指将领,而是“如果”。所以,这里去留与否指的应该是谋士自己。因此,林戊荪的译文更准确。从译文的文风和用词来看,林译本也更为优美典雅,在标点上,贾译本用的是感叹号,而林译本用的则是句号,和原文相符,符合兵书的特点。
   (三)忠诚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忠实于原文,但不同于“对等论”中的忠实,而是指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多变关系力求一致。在翻译目的与原文意图发生冲突时,忠诚原则要求“尊重原文作者,协调译文目的和作者意图”。(引自 张迎梅.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如:原文: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时而备之……
   贾译(1993:18):All warfare is based on deception… Hold out baits to entice the enemy. Feign disorder,and crush him. If he is secure at all points,be prepared for him···
   林译(2003:6—7):War is a game of deception… When the enemy is greed for gains,hand out a bait to lure him ;when he is in disorder,attack and overcome him;when boasts substantial strength.
   原文中孙子的“诡道”字面上看起来是有贬义色彩,但孙子这里的“诡道”是有着褒扬的意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贾译本的deception没有将褒奖的意思翻译出来,而林译本中则采用一个 game of deception,这个game的运用就将军事家的机智表现出来了。因此,作者认为这是林译本的一个出彩之处,也与原文“兵者,诡道也”相吻合。
  四、总结
   总的来说,贾译本比较倾向于意译为主,贾在翻译的时候的目的也是为了向西方介绍《孙子兵法》里面的军事思想。相反,林译本则是以直译为主,具有中国文化的神韵,目的是为了弘扬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两者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原著的理解也有不同,也造成这两个译本的不同。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两个译本的时候,要清楚译者的翻译目的,再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1]林戊荪译.孙子兵法[M].外文出版社,2001:2-106.
  [2]贾尔斯译.孙子兵法[M].湖南出版社,1993:2-129.
  [3]张迎梅,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J],职业时空,2010(5):149-150.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6.
  [5]孙武等评注.原注孙子兵法[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6.
  [6]王宏印.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主题班会是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在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继承和创新中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主题班会研究的不足,同时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阐述了基于学生非常规能力培养的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与实施途径。  【关键词】主题班会;非常规能力;设计与实施  一、当前高校主题班会研究的不足   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高校主题班会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期刊
【摘 要】法律是理性人命令或体现,法律的统治理性的统治。中国的法治推进有其独特性,法治进程虽然无法同经济改革进程相提并论,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中国的法治正在逐渐建立,法治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关键词】法律;法治;人权   “人们必须制定法律并且要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就像是最野蛮的兽类一样(Mankind must have laws,and conform to them,or their
期刊
【摘 要】我国实行知识产权“双轨制”的保护模式。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当事人既可以向行政部门投诉,又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部门亦有权主动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实务中经常会出现知识产权纠纷中的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理而提起行政诉讼以及涉嫌侵权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自己未侵犯知识产权之诉。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法官在司法层面上如何处理两者的矛盾。  【关键词】知识产权;不侵权诉讼;行政诉讼  一、法理探析:知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才意识到法律法规对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的社会资源的稀缺,土地资源没有很好的去合理配置。这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用益物体系的结果,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本文就我国现在的实施的用益物权制度进行分析论述,对建立完善的《物权法》用益物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资源;用益物权;体系;完善;探讨  1.引言   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我国对用益物
期刊
【摘 要】法的价值是现代法治之法的灵魂。法的内在价值是实现外在价值不可或缺的基础与条件。法的内在价值具有独立性,是法之所有为法的重要条件。法的外在价值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面、利益与需要。  【关键词】价值取向;人权保障;法律的价值;价值冲突   法律价值具有多重含义,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与应用,归结起来,正义、秩序、人权、效率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反映了法律的价值追求。  一、法的价值取向与人权保障
期刊
【摘 要】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村”概念深深的植根于各个领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呈现出发挥不均衡的态势。其中,一些重点高校往往凭借政策、信息、资金、生源、和师资等优势,享受着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带来的成果。然而,大多数普通地方高校,没有上述诸多优势为自身教育国际化发展铺路,导致各高校间差距愈增。为了能够让各个高校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和贸易保护政策的出台,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赫然登上国际舞台。本文深刻地剖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构建我国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成因;影响;策略   绿色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 要】法律原则具有填补法律规则漏洞及解决规则冲突的重要作用,是房屋征收法律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国家征收;法律原则  一、国家征收法律原则的必要性   由于征收活动属于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利的剥夺,许多国家宪法均设有征收条款,如美国第五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人……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未经公平补偿,私人财产不得被征作公用”,为征收行为设置了正当程序和公平补偿两大
期刊
【摘 要】《法句经序》是我国现存的首篇翻译理论文章,然而该序的理论价值却有被低估之嫌。通过对文质之争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试指出文质之争与该序的联系,并阐明序作者支谦的翻译思想倾向;在深化对此序理解的同时,剖析出该序的更多理论意义。  【关键词】支谦;《法句经序》;翻译理论;文质之争   《法句经序》作者,支谦,一名越,字恭明,原为月氏人,故姓支。支谦译有佛经《大明度无极经》、《大阿弥陀经》等八十八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常见的方位复合词,它们也可以用于“X+前后/左右/上下”结构中表示约量的意义。比如“五四前后”是指大约在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但他们三者在表约量时的区别是模糊的。本文不仅解释了三者的搭配特点,还从经验基础的角度解释了它们的搭配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前后;左右;上下;经验基础;认知   在现代汉语中,“前后/左右/上下”都是表方位的常用对举式复合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