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从甘南历史出发,以地名的形成和特点为主,对甘南音译和意译、音义结合的地名,以及地名标准化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甘南地區;地名;翻译
前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除了自己平时生活的区域以外,对其他地区、甚至本市本县的地名也都知之甚少。因此,本文通过列举甘南地区的诸多地名,从而让更多本地或其他政府人员和群众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地名翻译的规范化引起重视。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历史简介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省的南部,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度地段。南部与四川阿坝自治州相连,西南部与青海黄南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市和定西市、临夏州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46′~104°44′,北纬33°06′~36°10′之间。甘南藏族自治州建立于1953年,下辖合作、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玛曲、碌曲七县一市。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7万人,有藏族、汉族、回族、土族、蒙族等24个民族,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
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西部的羌族地区,秦穆公37年(公元前623年)秦国向西扩张区域,把今临潭和舟曲等地收为秦国领土。公元111年汉兵又征伐了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羌族,使今临潭县分属于甘肃西部地区,但西部仍由羌族管辖,三国时期甘南东部被魏国所占领,公元247年后迭部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逐渐由蜀国统领,西晋323年至唐朝663年间甘南地区被吐谷浑所管辖。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后,以上地区均为吐蕃领土,并在公元998年湟水流域建立了藏族王权,藏族历史中被称为湟水国王,甘南地区的大部分属于该政府领土之下。清雍正初年,甘南地区的南部属于青海省循化属下,中华民国时期甘南地区才划分为甘肃省属下。公元1927年新建了夏河设治区,1928年改为夏河县。1927年在卓尼建立了设治局,1953年10月在夏河县设立了甘南自治州,1954年1月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独特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地名,这些地名有些是以地形特色而命名,有的以其历史文化命名。了解并悉知这些地名的来源、历史、汉藏双语名称对了解当地文化习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将这些地名翻译成汉语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仅需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还需要掌握大量的翻译技巧。
二、简述甘南地名藏汉翻译原则
地名和人名翻译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音译,音译是把原文的语言词语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地名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因此在翻译地名时要减少意译,意译地名容易出现地名繁杂,地名变意,不能表达真实意义等错误。因此,在地名翻译中我们常采用音译的方法。
三、地名翻译标准化的重要性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流和经济互动时应用比较多的媒介,是传承文化,社会文明的表现,国家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我们的生活中脱离不了地名,再说,地名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从一方面记载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地名是多样的文化元素,因此构成了多层次的文化。一个地方的命名对这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打上了胎记,地名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卫星技术、光缆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化交通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活动空间迅速扩大、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地名作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使用最频繁、用途最广泛的工具之一,一方面其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表现为地名使用范围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使用的手段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对地名称谓的统一、书写的一致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地名称谓的不一致、书写和译写的不统一、一地多名、一名多地(重名)、一名多写(一个地名多种书写形式)等不规范问题,不仅不利于经济建设、国际交往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给现代化的交通、邮政、通讯及外交、国防等事业造成不便和损失。
加强地名工作是保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稳定社会的前提,是同步发展社会经济的助推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名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对地名信息传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规范地名信息,为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顺应了地名标准化的发展要求,满足了人民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条件,而且,为国际国内的经济协调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结语
總而言之,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象征,在地名翻译中我们要巧妙地应用各种翻译方法。历史上有很多地名早被翻译成藏文,对于这样的地名我们不能再去改动,要沿用人们惯用的那个名称。因每个地区发音和语调的不同,出现了地名不一致的读法和写法,地名翻译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和克服这些困难,做好新地名的宣传工作,使地名更加规范化、统一化。
参考文献:
洲塔、乔高才让《甘肃藏族通史》【M】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
夏河县志编制委员会《夏河县志》【M】甘肃文化出版社(甘肃夏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
【关键词】:甘南地區;地名;翻译
前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除了自己平时生活的区域以外,对其他地区、甚至本市本县的地名也都知之甚少。因此,本文通过列举甘南地区的诸多地名,从而让更多本地或其他政府人员和群众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地名翻译的规范化引起重视。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历史简介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省的南部,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度地段。南部与四川阿坝自治州相连,西南部与青海黄南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市和定西市、临夏州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46′~104°44′,北纬33°06′~36°10′之间。甘南藏族自治州建立于1953年,下辖合作、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玛曲、碌曲七县一市。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7万人,有藏族、汉族、回族、土族、蒙族等24个民族,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
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西部的羌族地区,秦穆公37年(公元前623年)秦国向西扩张区域,把今临潭和舟曲等地收为秦国领土。公元111年汉兵又征伐了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羌族,使今临潭县分属于甘肃西部地区,但西部仍由羌族管辖,三国时期甘南东部被魏国所占领,公元247年后迭部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逐渐由蜀国统领,西晋323年至唐朝663年间甘南地区被吐谷浑所管辖。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后,以上地区均为吐蕃领土,并在公元998年湟水流域建立了藏族王权,藏族历史中被称为湟水国王,甘南地区的大部分属于该政府领土之下。清雍正初年,甘南地区的南部属于青海省循化属下,中华民国时期甘南地区才划分为甘肃省属下。公元1927年新建了夏河设治区,1928年改为夏河县。1927年在卓尼建立了设治局,1953年10月在夏河县设立了甘南自治州,1954年1月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独特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地名,这些地名有些是以地形特色而命名,有的以其历史文化命名。了解并悉知这些地名的来源、历史、汉藏双语名称对了解当地文化习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将这些地名翻译成汉语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仅需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还需要掌握大量的翻译技巧。
二、简述甘南地名藏汉翻译原则
地名和人名翻译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音译,音译是把原文的语言词语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地名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因此在翻译地名时要减少意译,意译地名容易出现地名繁杂,地名变意,不能表达真实意义等错误。因此,在地名翻译中我们常采用音译的方法。
三、地名翻译标准化的重要性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流和经济互动时应用比较多的媒介,是传承文化,社会文明的表现,国家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我们的生活中脱离不了地名,再说,地名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从一方面记载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地名是多样的文化元素,因此构成了多层次的文化。一个地方的命名对这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打上了胎记,地名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卫星技术、光缆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化交通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活动空间迅速扩大、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地名作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使用最频繁、用途最广泛的工具之一,一方面其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表现为地名使用范围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使用的手段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对地名称谓的统一、书写的一致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地名称谓的不一致、书写和译写的不统一、一地多名、一名多地(重名)、一名多写(一个地名多种书写形式)等不规范问题,不仅不利于经济建设、国际交往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给现代化的交通、邮政、通讯及外交、国防等事业造成不便和损失。
加强地名工作是保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稳定社会的前提,是同步发展社会经济的助推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名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对地名信息传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规范地名信息,为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顺应了地名标准化的发展要求,满足了人民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条件,而且,为国际国内的经济协调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结语
總而言之,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象征,在地名翻译中我们要巧妙地应用各种翻译方法。历史上有很多地名早被翻译成藏文,对于这样的地名我们不能再去改动,要沿用人们惯用的那个名称。因每个地区发音和语调的不同,出现了地名不一致的读法和写法,地名翻译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和克服这些困难,做好新地名的宣传工作,使地名更加规范化、统一化。
参考文献:
洲塔、乔高才让《甘肃藏族通史》【M】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
夏河县志编制委员会《夏河县志》【M】甘肃文化出版社(甘肃夏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