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尽管没有人愿意面对,却无人能够避免。当孩子遭遇失去亲人,朋友,甚至宠物的时刻,父母发现,帮助孩子排解痛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孩子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个性差异,对死亡的认识有所不同。大多数孩子会感到愤怒,担心,伤心,甚至恐惧。毕竟丧失生命中给自己带来稳定和安全感的亲人,孩子表现出愤怒的感情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反应,因此,孩子可能用疯玩、易怒、做噩梦来表现这种愤怒的感受,所以,有时候孩子的反应和表现也许和大人预期的不一样,别不由分说地斥责他。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就不同年龄段孩子对死亡的认识给父母提供了一些建议,了解孩子的心态和行为,有助于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一起度过这个人生不可避免的难关。
3~6我也会在睡梦中死去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父母的情绪非常敏感。有时孩子觉察到父母的悲伤之情,他们会显出担心、焦虑、不容易安定下来、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等行为。这时的孩子常常坚信死亡只是一个暂时的事件,还不明白每个人迟早都会面临死亡,没有“死而不能复生”的概念。
建议:父母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不安和忧伤传染给孩子,加深孩子的恐惧心理。父母可以用平静的语调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就是人的身体停止了运作,但他们永远也不能回来了。给孩子解释死亡时,父母还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句,避免用委婉的说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从文字意义上来理解,有时委婉的说法可能导致他们的误解,而让他们产生恐惧感:当父母说“睡觉”或“离开”时,孩子也许会害怕他们自己也在睡梦中死去。
7~8如果我听话奶奶就不会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明白死亡是一种结束,也开始理解死者不需要吃喝,不能看、听和说话了。虽然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每一个活着的人和动物都会死亡。有时,孩子会把亲人死亡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担心是自己的调皮捣蛋造成了亲人的过世;还有的时候,孩子会把死亡人格化,比喻成“巫婆”或“鬼”等。
建议:由于对生活细节的不留心和观察力不足,许多孩子会在亲人逝去后发现自己很难回忆起他们的面孔或快乐的时间,渐渐感到死亡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甚至害怕死去的亲人。所以父母最好给孩子准备一些照片,和孩子一起回忆和亲人共同度过的欢乐家庭时光,常常讲述他们有多疼爱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安慰,能有效地排解丧亲之痛。
失去亲人的痛总会需要恢复过程,排解的原则是教孩子接受现实,勇敢面对。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就死亡的原因、过程发问,但并不需要强调细节,以免孩子凭空想象一些恐怖画面。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时即使父母也没有准确的答案,甚至我们自己也还沉浸在悲痛中难以接受。但是不避讳讨论和想念亲人,重要的是给父母和孩子都创造了一个自在和公开的氛围,让孩子明白:也许亲人离开了,但他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是不会随着肉体的毁灭而消逝的,那些爱会化作另一种力量,活在我们的记忆里,鼓励我们继续生活,寻找快乐。
孩子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个性差异,对死亡的认识有所不同。大多数孩子会感到愤怒,担心,伤心,甚至恐惧。毕竟丧失生命中给自己带来稳定和安全感的亲人,孩子表现出愤怒的感情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反应,因此,孩子可能用疯玩、易怒、做噩梦来表现这种愤怒的感受,所以,有时候孩子的反应和表现也许和大人预期的不一样,别不由分说地斥责他。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就不同年龄段孩子对死亡的认识给父母提供了一些建议,了解孩子的心态和行为,有助于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一起度过这个人生不可避免的难关。
3~6我也会在睡梦中死去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父母的情绪非常敏感。有时孩子觉察到父母的悲伤之情,他们会显出担心、焦虑、不容易安定下来、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等行为。这时的孩子常常坚信死亡只是一个暂时的事件,还不明白每个人迟早都会面临死亡,没有“死而不能复生”的概念。
建议:父母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不安和忧伤传染给孩子,加深孩子的恐惧心理。父母可以用平静的语调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就是人的身体停止了运作,但他们永远也不能回来了。给孩子解释死亡时,父母还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句,避免用委婉的说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从文字意义上来理解,有时委婉的说法可能导致他们的误解,而让他们产生恐惧感:当父母说“睡觉”或“离开”时,孩子也许会害怕他们自己也在睡梦中死去。
7~8如果我听话奶奶就不会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明白死亡是一种结束,也开始理解死者不需要吃喝,不能看、听和说话了。虽然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每一个活着的人和动物都会死亡。有时,孩子会把亲人死亡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担心是自己的调皮捣蛋造成了亲人的过世;还有的时候,孩子会把死亡人格化,比喻成“巫婆”或“鬼”等。
建议:由于对生活细节的不留心和观察力不足,许多孩子会在亲人逝去后发现自己很难回忆起他们的面孔或快乐的时间,渐渐感到死亡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甚至害怕死去的亲人。所以父母最好给孩子准备一些照片,和孩子一起回忆和亲人共同度过的欢乐家庭时光,常常讲述他们有多疼爱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安慰,能有效地排解丧亲之痛。
失去亲人的痛总会需要恢复过程,排解的原则是教孩子接受现实,勇敢面对。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就死亡的原因、过程发问,但并不需要强调细节,以免孩子凭空想象一些恐怖画面。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时即使父母也没有准确的答案,甚至我们自己也还沉浸在悲痛中难以接受。但是不避讳讨论和想念亲人,重要的是给父母和孩子都创造了一个自在和公开的氛围,让孩子明白:也许亲人离开了,但他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是不会随着肉体的毁灭而消逝的,那些爱会化作另一种力量,活在我们的记忆里,鼓励我们继续生活,寻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