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改至今,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发言落落大方,充满自信,彰显个性。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富有活力。新的课程理念,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切实进行师生角色的有效转变。
一、尊重孩子,做友好的组织者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尊重学生个性。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弯下身子,放下架子,努力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多鼓励,即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让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接纳学生错误观点中可以肯定的部分,灵活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使动态生成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我教学确定位置时,组织了以下的教学。师:“超市在学校的什么位置?”生:“超市在学校的北偏西方向。”师:“有不同意见吗?”(为了不伤害这个孩子的自尊心,没有立刻加以否定)生:“不对!”(大多数孩子异口同声)师:“一点都不对吗?”(我迅速思考孩子答案中的合理之处)生:“北是对的,只是偏东,不是偏西。”(一个孩子大声说)师:“你的评价很合适,老师和你想的一样,她说的不完全错,大方向给我们指对了,我们要谢谢她。只是小方向不能弄反了!”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做友好组织者。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体验成功。即使是学困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变得浓厚。
二、引领孩子,做积极的引导者
朱熹主张,学习应该“自学自得”,教师“只做个引路的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构建了崭新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展示平台,数学教师要成为高明的引导者,莫过于对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点拨。
在教学比一比时,有这样一道练习。师:“哪一根最长?”生:“第三根最长。”师:“你是怎么比的?”生:“第二根是直的,第三根是弯的,如果把第三根拉直,一定比第二根长。”师:“你想得真好!其实这就是我们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思考方法,叫做化曲为直。以后我们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经常要运用类似的思考方法。”师:“第一根和第三根都是弯的,你又用什么方法比较出这两根的长短呢?”生:“我可以用移的方法。”师:“怎么移?”生:“只要把弯下来的一小段移上去,就成了两条一样长的线,但是,第一根移完后多了左边一小段,而第三根移完后却多出了左边一段和右边一段,所以第三根比第一根长。”师:“你的方法真好!这在数学上叫做平移,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会常常用到。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比较吗?”(没有学生举手回答)师:“数方格的方法行吗?”(思考片刻)生:“我会数。”师:“请数一数。”(生演示)师:“用这样的方法能比较出长短吗?”生:“可以。”师:“请你说说,比较的方法有哪些?”生:“把弯曲的拉直,平移,数格子。”
教学的整个过程,孩子注意力十分集中,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我始终作为积极的引导者,使得新知的建构水到渠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信任孩子,做真诚的合作者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足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的内容时,有这样一道练习:比较辣椒和西红柿的轻重。孩子们都觉得很简单,一眼就能判断出来。可是,比较红萝卜和胡萝卜的轻重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开始,仅有一个孩子举手,面对此情况,我认为只要有孩子举手就应该相信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于是,我组织了下面的教学。
师:“哪一种萝卜重?”生:“红萝卜重。”师:“你是怎么比的?”生:“因为红萝卜和胡萝卜比,胡萝卜要去掉两个,而红萝卜不变。放红萝卜的这边会往下沉,所以红萝卜比胡萝卜重。”师:“你们听明白了吗?”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点头。师:“谁能重复一下他的意思?”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虽然不是严密的数学推理分析,但却被所有孩子理解和接受。
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孩子却带给我莫大的教学启示:教学不应围着自己的“教”转,应多为学生的“学”服务。孩子的思维更能被孩子理解和接受,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来理解孩子的思维!师生角色的有效转变必将带给数学课堂教学新的春天!
一、尊重孩子,做友好的组织者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尊重学生个性。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弯下身子,放下架子,努力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多鼓励,即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让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接纳学生错误观点中可以肯定的部分,灵活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使动态生成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我教学确定位置时,组织了以下的教学。师:“超市在学校的什么位置?”生:“超市在学校的北偏西方向。”师:“有不同意见吗?”(为了不伤害这个孩子的自尊心,没有立刻加以否定)生:“不对!”(大多数孩子异口同声)师:“一点都不对吗?”(我迅速思考孩子答案中的合理之处)生:“北是对的,只是偏东,不是偏西。”(一个孩子大声说)师:“你的评价很合适,老师和你想的一样,她说的不完全错,大方向给我们指对了,我们要谢谢她。只是小方向不能弄反了!”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做友好组织者。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体验成功。即使是学困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变得浓厚。
二、引领孩子,做积极的引导者
朱熹主张,学习应该“自学自得”,教师“只做个引路的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构建了崭新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展示平台,数学教师要成为高明的引导者,莫过于对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点拨。
在教学比一比时,有这样一道练习。师:“哪一根最长?”生:“第三根最长。”师:“你是怎么比的?”生:“第二根是直的,第三根是弯的,如果把第三根拉直,一定比第二根长。”师:“你想得真好!其实这就是我们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思考方法,叫做化曲为直。以后我们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经常要运用类似的思考方法。”师:“第一根和第三根都是弯的,你又用什么方法比较出这两根的长短呢?”生:“我可以用移的方法。”师:“怎么移?”生:“只要把弯下来的一小段移上去,就成了两条一样长的线,但是,第一根移完后多了左边一小段,而第三根移完后却多出了左边一段和右边一段,所以第三根比第一根长。”师:“你的方法真好!这在数学上叫做平移,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会常常用到。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比较吗?”(没有学生举手回答)师:“数方格的方法行吗?”(思考片刻)生:“我会数。”师:“请数一数。”(生演示)师:“用这样的方法能比较出长短吗?”生:“可以。”师:“请你说说,比较的方法有哪些?”生:“把弯曲的拉直,平移,数格子。”
教学的整个过程,孩子注意力十分集中,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我始终作为积极的引导者,使得新知的建构水到渠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信任孩子,做真诚的合作者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足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的内容时,有这样一道练习:比较辣椒和西红柿的轻重。孩子们都觉得很简单,一眼就能判断出来。可是,比较红萝卜和胡萝卜的轻重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开始,仅有一个孩子举手,面对此情况,我认为只要有孩子举手就应该相信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于是,我组织了下面的教学。
师:“哪一种萝卜重?”生:“红萝卜重。”师:“你是怎么比的?”生:“因为红萝卜和胡萝卜比,胡萝卜要去掉两个,而红萝卜不变。放红萝卜的这边会往下沉,所以红萝卜比胡萝卜重。”师:“你们听明白了吗?”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点头。师:“谁能重复一下他的意思?”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虽然不是严密的数学推理分析,但却被所有孩子理解和接受。
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孩子却带给我莫大的教学启示:教学不应围着自己的“教”转,应多为学生的“学”服务。孩子的思维更能被孩子理解和接受,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来理解孩子的思维!师生角色的有效转变必将带给数学课堂教学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