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中美术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学生对美的感知体验为基础,增强学生对美的判断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初中美术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理解,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双线并进。笔者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立足初中美术教学发展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新课改
初中美术是综合学科中的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重视美术教育给会学生思维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可见,初中美术教育发挥着美育的基础性作用。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美术教学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初中美术学科也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初中美术学科包括绘画、剪纸、泥塑、手工制作和作品欣赏等多个类别,从美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初中生缺乏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对事物的评价常采用好或坏的方式,没有对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虽然初中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对美的感受能力较为敏感,他们只是无法用恰当的言语来表述自己的认知,美术教学为他们提供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和理论依托。通过初中美术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能够尝试用一些专业的美学术语来评价艺术作品,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感受[2]。
二、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美术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实践操作,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这些实践条件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本的认知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专门的美术教室,在良好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学生可以快速的走进课堂学习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下,有效的发挥自己的创作意识,让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得以有效推进。但是,部分学校很难满足这一点。他们的美术课常在学生的教室进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很难发挥环境熏陶带来的作用。
三、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策略
(一)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
初中美术教学的课程编排是十分丰富的,里面不仅包括各种绘画方式的指导,还包括泥塑、剪纸和手工制作等不同的门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初中生认知能力薄弱,但是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愿意动手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操作性活动。好的艺术源于生活,并能够有效的服务于生活。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手段也成为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重要源泉。美术课程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欲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为此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就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方式。在创作的时候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例如现在新兴的绘画工具就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对不从绘画的要求。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风格,还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进行艺术创作。
(三)优化初中美术考评机制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考评的时候,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两个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问答和试卷的形式进行检测,但是实践能力却需要学生提供相应的艺术作品,这种考核机制的设定可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与实践对初中美术学科的学习同等重要,因此要充分重视实践性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这种考评机制的制定需要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出发,不应该为学生设定过高的考核标准。
(四)重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进
在初中美术教育发展中,现代化技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便利条件。这些便利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上。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采用有效的手段衡量教学的效果和发展的水平。在横向上,我们要与其他学校的相同学科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和优良做法,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改进和提升。同时,在纵向上也要对学习发展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和研究。以不同时间节点为记录的关键时期对比这些内容,从而了解自身学习的问题和优势,并借助有效的方式进行积极而合理的探索。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促进学科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为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感受。
参考文献:
[1] 杨惠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分析[J]. 科技风,2020(5):74.
[2] 姜威.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3):109.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城南分校 237400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新课改
初中美术是综合学科中的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重视美术教育给会学生思维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可见,初中美术教育发挥着美育的基础性作用。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美术教学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初中美术学科也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初中美术学科包括绘画、剪纸、泥塑、手工制作和作品欣赏等多个类别,从美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初中生缺乏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对事物的评价常采用好或坏的方式,没有对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虽然初中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对美的感受能力较为敏感,他们只是无法用恰当的言语来表述自己的认知,美术教学为他们提供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和理论依托。通过初中美术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能够尝试用一些专业的美学术语来评价艺术作品,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感受[2]。
二、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美术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实践操作,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这些实践条件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本的认知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专门的美术教室,在良好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学生可以快速的走进课堂学习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下,有效的发挥自己的创作意识,让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得以有效推进。但是,部分学校很难满足这一点。他们的美术课常在学生的教室进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很难发挥环境熏陶带来的作用。
三、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策略
(一)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
初中美术教学的课程编排是十分丰富的,里面不仅包括各种绘画方式的指导,还包括泥塑、剪纸和手工制作等不同的门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初中生认知能力薄弱,但是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愿意动手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操作性活动。好的艺术源于生活,并能够有效的服务于生活。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手段也成为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重要源泉。美术课程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欲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为此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就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方式。在创作的时候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例如现在新兴的绘画工具就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对不从绘画的要求。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风格,还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进行艺术创作。
(三)优化初中美术考评机制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考评的时候,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两个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问答和试卷的形式进行检测,但是实践能力却需要学生提供相应的艺术作品,这种考核机制的设定可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与实践对初中美术学科的学习同等重要,因此要充分重视实践性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这种考评机制的制定需要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出发,不应该为学生设定过高的考核标准。
(四)重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进
在初中美术教育发展中,现代化技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便利条件。这些便利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上。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采用有效的手段衡量教学的效果和发展的水平。在横向上,我们要与其他学校的相同学科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和优良做法,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改进和提升。同时,在纵向上也要对学习发展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和研究。以不同时间节点为记录的关键时期对比这些内容,从而了解自身学习的问题和优势,并借助有效的方式进行积极而合理的探索。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促进学科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为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感受。
参考文献:
[1] 杨惠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分析[J]. 科技风,2020(5):74.
[2] 姜威.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3):109.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城南分校 237400